切實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
- 發佈時間:2015-04-11 05:44:38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經濟新常態下,如何正確理解發展與改革的關係,當前我國發展又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經濟日報》記者就此專訪了國務院研究室黨組成員楊書兵。楊書兵認為,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金鑰匙”。
對發展的重要性不能模糊和懈怠
記者:中國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我們應如何客觀看待我國當前所處的發展階段?
楊書兵:中國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國際地位顯著提升,人民生活大幅改善,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歷程,無疑是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雖然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成為經濟大國,但還遠不是經濟強國,還沒有從根本上擺脫落後狀態。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讓13億多人都過上富裕美好的生活,還任重道遠,仍需牢牢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
目前,我國社會生産力總體水準不高,城鄉區域發展很不平衡,貧困和低收入人口大量存在。解決這些問題,歸根結底要靠發展。然而,這些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巨大變化,許多人包括一些黨員幹部,對發展的重視程度有所降低,有些人甚至開始沾沾自喜,也不再能“聚精會神”和“一心一意”。這是非常錯誤的。
從國內看,我國經濟正處在“三期疊加”的特殊時期,還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情況下,如果在發展上出了問題,不僅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如期實現,還會波及經濟穩定和社會安定。從國際看,我國正處在將強未強的特殊時期,極易成為一些國家的嫉妒對象和遏制目標。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不發展不行,發展慢了也不行。總之,在一個較長時期內,做好經濟建設和發展工作仍將是我國的中心任務和頭等大事。對此,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模糊認識,更不能有絲毫懈怠。
“成長中的煩惱”怎麼破?惟有改革
記者: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新常態下,我國發展面臨哪些新的機遇?
楊書兵:所謂“新常態”,簡單地説就是“速度下來、品質上去”,即經濟增長由高速變為中高速,發展方式從粗放增長向集約增長轉變。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就是要讓中國經濟在中高速增長中邁向中高端水準,最終實現量與質的完美結合。新形勢下,我們必須看到,中國經濟發展仍然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面臨著一系列有利因素和重大優勢,長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而且一旦實現轉型升級,必會走上新的輝煌。
一是中國經濟需求潛力巨大。從某種意義上説,一個成熟發達的社會猶如一個成年人,再長個子是很困難的。我國的情況卻大為不同,不僅國大人多,而且區域和城鄉發展差別巨大,廣袤的中西部和農村地區仍亟待發展,需求增長潛力巨大,再有二三十年也難言飽和。單從這點看,如果説一些中小經濟體實現高速或中高速增長的時限是二三十年,那麼我國很可能有四五十年之多。
二是中國經濟供給潛力巨大。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高速發展,我國不僅具備了強大的供給能力,而且還具有巨大的供給增長潛力。首先,中國人勤奮能幹、吃苦耐勞,而且我國勞動者的整體素質已大為提高,造就了一大批會經營、有技藝的企業管理者和生産者,科技人員數量在世界名列前茅。其次,我國已經形成了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建立了完備的、較為先進的産業體系和科研體系,一大批有實力的企業開始走向世界。第三,我國雄厚的資金實力,是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第四,我國已積累了豐富的宏觀調控和管理經驗,我們還擁有既能高效應對各種風險,又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
三是中國的改革紅利巨大。30多年的實踐表明,通過改革開放把受不合理體制束縛的社會生産力釋放出來,是推動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最重要力量。過去的發展靠改革,今後的發展仍然要靠改革。比如,與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相比,我們現在可謂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物有物,卻深深陷入“錢學森之問”的困惑之中。何以解憂,惟有改革!再如,現在我國總體上資金充裕,外匯內資都不缺。然而,“貸款難、貸款貴”卻一直嚴重困擾著實體經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何以解憂,惟有改革!
應當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雖然有憂有喜,但問題是前進中的問題,煩惱是成長中的煩惱,且優勢遠遠大於劣勢,機遇遠遠大於挑戰。猶如瘋長時期的青春少年,中國這個經濟體的高度遠遠沒有觸頂,仍處在長身體的大發育時期。只要我們趨利避害,應對得當,扭住發展不放鬆,完全可以在提質增效升級基礎上再較快發展二三十年。
處理好穩增長與調結構的關係
記者:發展問題涉及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您認為,處理好發展的有關問題,應該從何處著手?
楊書兵:的確,做好發展工作可謂千頭萬緒,比如,僅從需要處理的關係看,就有經濟與社會、速度與轉型、眼前與長遠、治標與治本、國內與國際等。要實現多快好省的發展,處理好穩增長與調結構的關係,是當前最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穩增長和調結構都是發展,都很重要,實際上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只不過前者著眼速度、後者著眼效益,前者重視當前,後者重視長遠,一個強調快發展,一個強調發展好。二者是對立統一關係,既有一致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比如,穩增長既可以為調結構創造有利條件,也可以減輕調結構的倒逼壓力,前者是推力,後者變成阻力。調結構也如此,既能促進增長,特別是長期增長,也有影響當前增長的不利一面。總的説,從長期看,二者一致性較大;從短期看,二者矛盾性更強。
目前,無論是經濟理論界,還是黨政部門內部,在看待穩增長與調結構的輕重緩急上,確實存在不小爭議。之所以有分歧,主要是在看問題的角度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上各有不同。這猶如診病治病,有的人喜歡手術療法,先治病,後調理,大治大調;有的人喜歡中藥治療,調中治,治中調,寓治于調。而爭議存在的客觀基礎則是,在我國現有調控資源和發展條件下,無論是穩增長,還是調結構,都仍有一定的伸縮餘地,從而給了我們較大的選擇空間。比如,倘若仍看輕調結構的意義或能繼續容忍環境污染等問題,我們再爭取實現幾年的高速增長也非不能;反之,倘若只要不出現大的失業和風險問題,就全力以赴調結構,將經濟增速再壓低一些也非不可。爭論並非壞事,客觀上也確實存在著對錯優劣之分。但就錯綜複雜的經濟社會問題而言,嘴仗永無勝方,反而會影響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因此,大家的認識必須儘快統一到中央的精神上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處理穩增長與調結構的關係,關鍵在於確定好速度指標,難度在於保持二者平衡,必須先定死一端,再統籌全盤。今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的預期目標為7%左右。據有關分析預測,今年我們面臨的經濟形勢錯綜複雜,比去年還要嚴峻。必須採取更加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和鬆緊適度的貨幣政策,全面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努力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産品、公共服務“雙引擎”,確保實現預期增長目標。同時,以此為前提,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既壓又促,尤其要積極推動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極,爭取實現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推進。需要特別指出,在當前出口和消費難以迅速改觀的情況下,加大投資力度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最有效方法,必須將其關鍵作用發揮到位。只要方向對頭,以擴大的政府投資帶動巨量的社會投資,既推動經濟增長,也促進結構改善,一舉兩得。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