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創客搭好“創業蜂巢”
- 發佈時間:2015-04-09 07:33:31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李治國
從社區創新屋到創客中心、再到眾創空間聯盟……致力於創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上海既讓創新創業平台下沉到社區,又開始把散落在各處的創客中心結成同盟,最大限度地發揮眾創空間的效能,讓創業這件事變得更便捷、成本更低。
“蜜蜂的‘蜂巢’結構精巧,最適合蜜蜂的成長。我們這裡就類似‘蜂巢’,最大限度地提供給創客們一切必需品,讓他們快樂成長,自由發揮才智。”上海普陀區長征鎮社區創新屋的“屋長”陸慶祥告訴記者,“如果你有好點子,就到社區創新屋來”。
走進這個坐落在長征鎮社區文化中心的“創新屋”,就會發現原來創新並不難,只要有心思,處處有靈感。比如,這裡的桌椅是廢舊紙板再利用做的,燈罩是老舊的水壺改的……在這裡,中青年和小孩子們還會同臺比拼,一起動手“玩”創意。
別看不起這些似乎並不起眼的創新,也許“革命性變革”就發生在這裡。上海市政府提出,建設科創中心,並不僅限于政府自己要做什麼、自己打算怎麼做,而是歡迎社會各界一起參與。政府要為各方共同參與搭建平臺、營造環境。開放、開放、再開放,在開放的環境中,吸引和集聚最重要的資源——人才。
最近火遍朋友圈的“足記”創業團隊就紮根在上海愚園路一家名為“新車間”的創客中心裏,年輕的創始人楊柳告訴記者,“足記”其實是她和小夥伴們“一不小心玩出來的”,作為一款創意攝影社交手機應用,上線1個多月已吸引用戶超過1200萬。“如果沒有創客中心,我們的想法可能就實現不了。”楊柳説。
楊柳帶著記者參觀時,記者發現,“新車間”真就像一個創客的“車間”,各種工具、模具乃至3D列印機齊備,是具有加工車間和工作室多種功能的開放實驗室。不少中外年輕人在這裡發揮奇思妙想,做自己喜歡的手工。
“新車間”的創始人叫李大維。他告訴記者:“新車間創辦于2010年,是國內第一家創客空間。如今會員穩定在百人左右,以白領和學生為主。”他説,這裡已經成為國內創客的大本營,有志於搞創造發明的人們在此共用資源和知識,大家帶著興趣玩、玩出創意,有些人還在玩中走向創業、走向成功。
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社區創新屋、創客中心日漸成為創客們的家園。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上海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目前已有71家創業苗圃、107家市級孵化器、13個加速器,涌現出起點創業營、蘇河匯、啟創中國等60余家新型創業組織和新車間、小小創客等一批創客空間,並建成70余家社區創新屋。
然而,這一系列“蜂巢”,對於需要打造科創中心的上海來説,並不是完善的。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副主任嚴雄告訴記者,如果用以往評估孵化器的標準來衡量,很多創客中心因為場地面積較小,甚至無固定場地而不能“達標”。但與孵化器一樣,新興的創客中心也具有服務創新創業的功能,如位於上海張江傳奇廣場的IC咖啡,以喝咖啡交流的形式,為積體電路和電子硬體領域的創業者提供服務,2014年舉辦了300場左右活動。這種“咖啡館孵化器”在我國已有不少,亟須納入政府評估和扶持體系。
怎麼辦?不久前,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召集一些眾創空間負責人喝了一次咖啡。經過交流,他們提出了創建上海眾創空間聯盟的構想,由上海市科委出資300萬元,補貼各類創客中心提供的公益性創業服務活動。如今這一構想已經落實,該聯盟在3月29日正式成立,成員包括各類孵化器等法人單位和熱衷創新創業服務的個人。這一聯盟將定期發佈各成員單位舉辦的活動,引導更多人投身創新創業大潮,還將把優秀的外省市和國外項目引入滬上,擴大上海在全國乃至全球的科技創業影響力。
要培育上海創新創業的氛圍,就要優化完善現有的創業服務模式,形成開放式的創業生態系統。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陳傑告訴記者,通過引導組建眾創空間的自治聯盟以及後續補貼支援,希望引導包括大學生、離職白領、連續創業者、海歸等“創業新四軍”在內的更多人加入科技創業“大軍”,讓上海成為全球創客最佳實踐城市。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