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畢節國有林場拔節成長

  • 發佈時間:2015-04-09 00:32:15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王訓楊在坡坎處立身,俯身扒開鬆軟的泥土,如松子般的天麻種子憨態可掬,正靜臥而眠。

  “這個現在叫米麻,等到9、10月份長成大麻就可以採挖了。”37歲的王訓楊是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大海壩國有林場的資深“年輕”職工,這個漢子很樂意“賣弄”他的勞動成果,把一整套天麻種植技術講了個遍。

  國有林場職工,咋能“不務正業”搞副業?這得從畢節市推進國有林場改革説起。2008年起,畢節把國有林場森林資源劃分為生態保護區、商品林經營區、適度開發區和多种經營區,鼓勵林場職工在完成管護任務前提下,開展特色林業産業經營。

  “做好林地管護,人是首要因素。職工收入高了,工作勁頭自然也足。”大方縣副縣長章育説。説起待遇,每一個從上世紀90年代走過來的老林場職工都有發言權。“1998年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林場絕大部分林子被劃為生態公益林,禁伐限伐,林場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七星關區拱攏坪國有林場職工鄭洪林説,“一月工資不到500元,大部分員工選擇停薪留職甚至辭職自謀生路。”

  隊伍散了,何談森林資源保護?在推進分類經營的同時,畢節試驗區通過財政輸血將國有林場事業單位企業管理全部轉為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留給林場的任務只有一個——少砍樹、多栽樹、栽好樹。

  為了生態,勒緊腰帶。據測算,全市12個國有林場納入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管理後,每年各縣級財政單解決林場職工工資就要500多萬元,這還不包括工作經費等其他支出。

  鄭洪林前年搬進了職工宿舍樓,兩室一廳的住房裏,冰箱、洗衣機、櫥櫃等傢具一應俱全。“以前住的是上世紀60年代修的破瓦房,屋外下大雨、屋裏下小雨。”

  近年來畢節國有林場共改造危舊房3萬多平方米、修建蓄水池1397立方米、新建或改造林區道路68公里,大部分職工的用水、用電、出行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改革管理體制,推進分類經營;推行場長負責制和全面實行績效工資;吸納社會資金投入國有林場木材加工、森林旅遊、林下産業;向社會公開招考引進各種專業人才……一系列國有林場改革配套措施相繼落地。

  邁過坎坷的畢節國有林場把眼光放得更寬,開始攜手周邊村鎮一同打造和諧林區。大海壩林場今年派了4名職工到周邊的4個村擔任駐村幹部,引導農民實施林下種養殖、苗圃培育等項目,既帶富農民,又把周邊群眾發展為“編外”護林員。(記者郝迎燦)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