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失敗的教訓比成功的經驗更可貴

  • 發佈時間:2015-04-08 02:32:53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成功與失敗、經驗與教訓是事物的兩極。通常人們總是讚賞成功,鄙視失敗,倡導經驗,忌諱教訓。於是,大講成就、成功及經驗,不講或少講失敗、失誤及教訓,便成為社會生活中的常態。然而,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專門研究失敗,大講教訓,讓人耳目一新。

  報載,3月27日,以馬雲為校長、企業家為學員的“湖畔大學”開學,開學儀式開工雲説,“湖畔大學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在這裡學習別人是怎樣失敗的”。阿里巴巴執行總裁、校教務長曾鳴表示:“會介紹一些阿裏集團曾經犯過的錯誤,通過真實的案例,來教育學員們如何選擇。”這樣做,超出了常人的思維,是對傳統習慣的挑戰與摒棄。

  以失敗為研究對象,是需要一定的膽略和勇氣的。講“過五關斬六將”,當事人肯定高興,講“敗走麥城”,當事人也許臉上挂不住。人們都知道阿里巴巴是在美國上市的著名企業,要説成功的經驗可以寫幾本書,卻很少知道阿里巴巴也曾有過許多失敗與失誤。這種敢於主動亮醜的勇氣值得肯定。

  以失敗為研究對象,有其深刻的含義。因為,成功的經驗不易複製,而失敗的教訓人人可以汲取,從而避免少走彎路。更重要的是,失敗往往是成功的前奏,失敗中孕育著成功。縱觀社會歷史,無論個人的成長進步、企業的發展壯大,還是科學技術的創造發明,無不伴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與失誤。據有關資料,曾經在農村廣泛使用的“666”農藥,失敗了665次才獲得成功;愛迪生發明蓄電池一共失敗了25000次。只要真正找到失敗的原因,並採取正確的對策措施,成功之門就會被打開。若在失敗面前止步或找不到失敗的原因,那麼失敗就會如影相隨陪伴終身。因此,某種意義上講,失敗的教訓比成功的經驗更可貴。

  其實,研究失敗、專講教訓並非馬雲等人獨創。多年前,著名老中醫鐘一棠在年屆九旬時,專門撰寫了《診余隨筆》一書,將行醫68年來的誤診病例收錄其中,予以公開,供後來者參考借鑒。鍾老的舉動不但無損他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美名,而且得到社會更加的敬重敬佩。所以,筆者以為,凡事少言成就成功及經驗,多講失敗失誤及教訓,於人於事皆有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