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茶市:理性回歸的方向
- 發佈時間:2015-04-08 00:33:02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現在茶葉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新的'洗牌',這是一件好事。一些名茶的價格被炒得虛高,投機經營者蜂擁而至,喝茶的人不買茶,買茶的人不喝茶,各種怪現象都出來了。這些都應該向理性回歸。"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樣的季節,不知道手邊的一杯清茶是不是會為那顆思念的心帶上一些溫暖與寧靜?也許是這樣,所以茶市新一年的開端通常是與清明這個節氣一同而來,密不可分。
俗語説:“明前茶,貴如金”,不僅是因為茶葉青翠幽香,形美味醇,更是因為它的物以稀為貴——在江南茶區,由於清明前氣溫普遍較低,通常茶樹在“春分”時才開始萌芽,而在“清明”前開始採摘。由於發芽數量有限、生長速度較慢,能達到採摘標準的産量很少。據測算,通常一個非常嫺熟的採茶工,一天也只能採半斤鮮葉,而4斤鮮葉制出1斤幹茶,最後再經過篩選、精製,每斤幹茶其芽頭通常都要達到6萬個以上。明前茶的價值體現於此,“明前”正是大多品茶之人的心頭好。
在這其中,以“形美、色艷、香濃、味醇”聞名的蘇州“洞庭碧螺春”,現在也已經開炒上市。蘇州市物價局價格監測中心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目前特級明前茶每斤售價2600元-3000元,一級茶為1600元-2000元,價格略低於去年同期。但由於今年“洞庭碧螺春”産量預增約四成、達120噸左右,因此在首批茶的“新鮮勁兒”過後,預計價格將繼續走低,均價跌幅將在一成左右。
隨著清明節的到來,明前茶銷售就要進入尾聲。一個問題是,價格“親民”的茶葉會營造出火熱的茶市嗎?
茶城或遭“生死劫”
3月9日,記者來到南京的邁皋橋茶葉市場。這是南京城比較大的一個茶葉批發市場。一位店主告訴記者,與原來喧騰熱鬧的場景相比,現在的茶城可以説是一派蕭條。
記者看到的景象,用“門可羅雀”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敞開店門的幾家店舖看不到顧客進出,一家店門口赫然放著“茶葉大清倉”的牌子。當記者走進一家正在營業的茶葉店,女老闆熱情地迎了上來。當時向她打聽有沒有今年江蘇本地的新茶賣,她説本地的新茶還沒上市,今年天氣冷,可能要推遲。又問她為什麼有的店説有碧螺春賣?她説“那是騙人的,現在的新茶只有四川的春芽,西南盆地的氣溫比江蘇要高,新茶出來的早一些,我這裡也有,但不能當碧螺春賣啊!”
從邁皋橋茶城出來,記者來到秦淮區文體路上的南湖茶城。茶城正面有一個小廣場,往後是兩條縱向的店舖街道,門面都裝潢得挺漂亮,茶葉店、茶具店,卻沒有看到茶藝館,一間咖啡館倒很顯眼。店舖基本上都開了門,但門前卻鮮有顧客,與邁皋橋同樣冷清。
3月18日,記者又探訪了南京另一個比較大的茶城——南站茶都。這個茶城離南京南站不遠,沿茶花路、石華路而建,有40多家店舖。茶都大門前矗立著茶聖陸羽雕像,規模與南湖茶城差不多,但比南湖茶城的格局要整齊,氣派。
記者沿街轉了一圈,整個茶城同樣也是一派清淡,大多數店內看不到顧客。一家名叫“金陵聚茶堂”的門店在南站茶都裏較為突出,有兩層樓。店主宋臻臻,與茶葉打交道已有30年了。“前些年茶葉市場價格高得離譜,特別是普洱茶,簡直有點瘋狂。這與公款採購大有關係,也有人為蓄意炒作從中投機的因素,南京就有不少人囤了幾十萬的普洱茶。這幾年的確實呈下滑趨勢,整個市場開始了新一輪的洗牌,南站茶城屬於南京比較好的茶城,也有幾家門店經營困難,已經關張,這裡的二期工程也停止招商了。南京其他茶城也都差不多,形勢也不好。”宋臻臻説。
實際上,北京知名的馬連道茶葉市場在今年春節前,也變得無比冷清。有報道説,馬連道的許多經營者因為生意清淡,店舖租金難以承受,不得已開始停業關門。而在廣州,號稱全國最大的茶葉市場——芳村茶葉市場,與馬連道一樣,從去年秋天開始就已經逐漸衰落,好景不在了。
同時,在佛山、東莞,還有福州,都出現了茶城關店潮。福建是中國産茶大省,福州的五里亭茶葉市場,是在全國頗有影響的一個市場,也是福州最成熟的茶葉市場。“我們場內現有800多家商戶,今年情況非常不好,人氣蕭條、交易額銳減,而這種下滑的勢頭其實從2011年就開始出現了,持續下滑3年來,到2014年徹底落入低谷。”在五里亭市場的一位叫林銅輝的茶商説。
跌入低谷非偶然
茶葉市場的由盛而衰並不突然,它的悄然下行已經有好幾年的時間,只不過到2014年底最為明顯。這在外人眼裏似乎是一種爆發。
這裡面的原因很多。
“三公消費”的有效遏制是關鍵之一。
每年大量的政府採購,是茶葉價格高漲和市場火爆的最大推手。南京邁皋橋茶城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闆告訴記者,他的茶葉店的茶葉每年有三成為政府採購,有三成對企業,還有四成是個人消費,實質上公款購買佔到六成以上。他的店並不大,可每年的銷售額都在600萬元以上。還有一位茶葉店主説,“情況好的時候一次走個一二百件貨非常正常。”一件貨至少是五公斤,窺一斑而知全豹,一個小小的茶葉店就有如此銷量,那麼,一個茶城、一個城市乃至全國呢?可以想見,公款消費之風在茶葉市場上掀起了沖天巨浪。
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過去公款購買茶葉是極其正常之事。茶葉市場中的高檔茶葉七成以上為公款消費。特別是茶葉作為一個地方的土特産,成為最佳饋贈之物,這種風氣為茶葉市的興盛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八項規定實行之後,政府採購茶葉量大幅下降,就是企業的團購量也呈銳減之勢,尤其是高檔茶葉禮盒出現了滯銷現象,一些高檔茶葉的價格也隨之下落。
“供大於求是茶葉市場近年來下滑的一個主要因素。”該人士向記者表示,近10多年來,城市茶城一哄而上,茶葉經營的商家隊伍如同滾雪球般越滾越大。茶葉滯銷、降價,茶商虧本、茶城關張,已成為一種常態。
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的統計,2014年我國茶葉總産量達到195萬噸,比2013年同期增産8%。但受宏觀政策和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高檔名優茶價格大幅下跌,跌幅在10%—50%之間。
為此,一些茶葉生産商都不過多産茶了。記者致電常州金壇方麓茶場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道俊,他坦言,去年就估計到今年的市場行情不會太好,不敢多種。據了解,這家茶場是上世紀50年代就建立的國營茶場,後改制為民營,雀舌是這個茶場的王牌産品,茶場原有120公頃茶園,現在只種了100公頃茶葉,20公頃茶園改種水果或其他作物了。
回歸理性是方向
“現在茶葉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新的‘洗牌’,這是一件好事。能夠讓茶葉市場回歸理性。”宋臻臻對記者説。從參加工作就與茶葉打交道的宋臻臻經歷了茶葉市場的起起落落,她認為前些年茶葉市場的火爆並不正常。“一些名茶的價格被炒得虛高,投機經營者蜂擁而至,喝茶的人不買茶,買茶的人不喝茶,各種怪現象都出來了。這些都應該向理性回歸。”
首先,價格應該回歸理性。
“一斤茶葉1000元,包裝就佔了四五百元,這不能反映茶葉的本來價值。”宋臻臻説。的確如此,公款消費盛行之時,茶葉作為禮品,其包裝是日益精緻、日益華美,當然價格也是節節攀升,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購買者的心理是“崽花爺錢心不疼”,反正是公款,當然買貴的;銷售者的心理是,只要有人買,包裝是不厭其精。社會上甚至流傳著新“買櫝還珠”的段子:不少並不懂茶的官員收到了包裝精美的茶葉,因為並不愛茶,往往將茶葉扔掉,留下漂亮的茶葉盒放在家裏做擺設。
而現在的無錫茶市,2000多元一斤的高檔茶葉降價到1500元也少有人問津。一些商家反映,以前頻繁光顧的團購買家態度陡變,將茶葉降價送到府去都會拒絕。
公款消費“緊急剎車”,産生的效果必然是高檔茶葉價格回落,銷量下滑。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曉雲認為,高端茶葉市場銷量下滑並不意外,“原本就是個‘泡沫’:購買高端茶葉的,很多都是作為‘禮品’,其銷量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真正自己買來品茶、喝茶的。”
其次,市場應該回歸理性。
一個行業,一個市場有了高額的利潤,就會有人趨之若鶩。這就形成了茶葉店滿街遍佈,茶城全國開花的局面。“北京的馬連道我去過,廣州的芳村市場我也去過,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驚訝。我在心裏問自己,一個城市需要這麼大的茶城嗎?我們國家需要這麼多的茶葉經銷商嗎?”宋臻臻感覺,這是一種建立在公款消費刺激下的虛假狂歡,而這種虛假的繁榮和狂歡又是資本的逐利性質所決定的。
茶葉市場的火熱帶動了各地茶城建設熱,而過多的茶城本身就與市場實際消費量相背離,在遇到公款消費戛然而止的打擊下自然就出現經營困難甚至出現關店潮。據報道,常州花鉅資打造的“江南茶都——茅山茶葉市場”,是江蘇省內最大的茶葉批發集散地,位於茅山東麓,佔地300畝,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店面900多間。投資總額800萬美元,年茶葉銷售額預計在1.2億元。可從2001年開建到現在,只完成了一期工程,且招商情況並不如預期。
號稱“中國禮品茶領導者”的清雅源(福建清雅工貿有限公司)日前發佈2015年至2019年中國茶葉市場動蕩預測,認為“當前,茶葉市場又仍然處於供大於求的局面,加上受國家‘八項規定’、茶葉炒作後遺症、消費需求多元化、高端茶葉持續疲軟等影響,中國茶葉市場並不樂觀。整體茶葉市場在未來一二年內,或再次面臨‘關店潮’”。
其三,經營應該回歸理性。
記者在南京市場調查時,江蘇本地新茶根本沒有上市,最有名的蘇州吳中洞庭碧螺春是3月17日才開採,而此前就有茶商號稱自己有明前的碧螺春茶出售了。3月27日,央視財經頻道報道,記者在杭州一些旅遊景點暗訪發現,許多茶葉商店都在用其他品牌的茶葉冒充西湖龍井出售。這樣一冒充,價格可以翻上七八倍。這似乎成了一些茶商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茶市火爆時,一些商家急功近利,進行大量借貸甚至是動用不合法的集資手段冒進,超出規模大批囤茶,總想賺取高額利潤,一夜暴富。但現在市場低迷,銷售差強人意,有的商家已經資金鏈斷裂,逃離市場。而有的,則還在依靠矇騙勉強度日。”北京的一位在茶市浸淫多年的觀察人士王先生對記者説,現在已經到了理性回歸的時刻,在當今的這個市場,利用矇騙之術存活只能加快其迅速離場的速度,不會長久。
在供大於求的市場形勢下,依靠欺騙消費者賺昧心錢,看似可以即時獲利,但肯定不會有持續的收穫。“今後的經營,一定會是比貨真價實,比服務品質。通過這一輪市場‘洗牌’,一大批倚仗公款消費、不誠信經營的茶商都會逐漸被清洗出局,茶葉經營必將恢復正常、公正的秩序。”王先生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