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理財産品高回報高收益叫人“眼紅心動”

  • 發佈時間:2015-04-08 00:29:20  來源: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連日來,記者以客戶身份走訪了多家銀行。在理財經理與記者的交流中,幾乎都能夠簡要地介

  紹本行理財産品,但對於記者提出的相對深入的理財問題,多數理財經理的回答比較模糊。一位銀行業內人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不少銀行推介理財産品的過程中,不排除一些金融機構的銷售人員不顧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為了個人的銷售業績,推銷各種“高收益”的理財産品。很多人為了吸引市民,在介紹理財産品時含糊其詞,比如,會混淆“年收益率”和“累計收益率”的概念。市民購買理財産品時,工作人員變相誇大産品的收益率,會強調産品説明書上註明的“累計預期收益率10%”之類的宣傳,但也許這款理財産品僅是年平均收益為3.3%的理財産品,這樣一來很容易對消費者産生誤導。

  如今,理財已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隨著投資渠道的增多,各類高收益理財産品層出不窮,並且一經推出便受到不少市民的追捧。但不可否認的是,市場的活躍也給騙子帶來機會,各種電信詐騙、非法集資、假借銀行之名發佈高收益理財資訊等金融犯罪行為也是屢見不鮮。對此,本報提醒消費者,購買理財産品要通過正規渠道,時刻保持風險意識,避免受到不正規理財産品的侵害。

  市民:“高收益理財産品誘人,靠譜嗎?”

  “幾乎每週我都能收到不同銀行發來的與理財相關的短信,現在可好了,除了銀行短信,還能隔三差五地接到一些自稱是投資公司打來的電話,不斷地推銷高收益産品。聽到10%以上的收益確實吸引人,但靠譜嗎?最怕高收益分文未賺,最後連本金都受到牽連。”市民黃女士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去年的一次自稱為失敗的投資經歷。“去年年底去銀行諮詢理財,當時原本是打算買一款銀行推出的一款為五萬元的保本理財産品,可經過理財經理的一番推薦,考慮到這筆錢半年內暫且不用,最終還是買了她推薦的一款衝基金産品。結果等自己需要用這筆錢時,發現半年多的投資不但沒有賺到錢,而且本金虧了400多元。“現在想來還是過於聽信工作人員的推介,記得當時她還拿出産品宣傳彩頁一個勁兒地給我強調這款産品的過往業績,似乎當時除了這個産品外其他産品都不具投資價值一樣。”黃女士無奈地説道。

  退休教師吳女士一直比較關注各種渠道的理財資訊。她告訴記者,“以前總是跟著身邊的姐妹一起買銀行短期理財産品,收益率一般在5%到6%左右,如果能一次性投入更多,收益還能高點。可最近身邊又有人在談論網際網路理財,説不但安全、穩健,而且收益很高,有些産品的預計年化收益都超過15%了,想投又怕風險太大!”

  銀行:勿將“年收益率”等同於“累計收益率”

  連日來,記者以客戶身份走訪了多家銀行。在記者與理財經理的交流中,幾乎都能夠簡要地介紹本行理財産品,但對於記者提出的相對深入的理財問題,多數理財經理的回答比較模糊。一位銀行業內人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不少銀行推介理財産品的過程中,不排除一些金融機構的銷售人員不顧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為了個人的銷售業績,推銷各種“高收益”的理財産品。很多人為了吸引市民,在介紹理財産品時含糊其詞,比如,會混淆“年收益率”和“累計收益率”的概念。市民購買理財産品時,工作人員變相誇大産品的收益率,會強調産品説明書上註明的“累計預期收益率10%”之類的宣傳,但也許這款理財産品僅是年平均收益為3.3%的理財産品,這樣一來很容易對消費者産生誤導。

  P2P産品:收益雖高但違約風險不可忽視

  時下,各類網際網路理財産品不斷涌現,餘額寶、微信理財通、人人貸等理財産品炙手可熱,其中不乏“嘗鮮”之人。此前有消息稱,很多投資者在路邊收到的宣傳單上所印製的理財廣告,多數為P2P産品。對此,銀行業內人士表示,P2P網貸是指個人通過網路平臺相互借貸,這樣的模式本身就隱藏了不小的風險。一是借貸人違約。借貸人如果能從銀行獲得貸款,就沒有必要在P2P平臺融資,若要還清15%甚至更高的利率得需要多少利率作支援呢?二是P2P平臺經營風險,一旦該公司經營出現問題或者倒閉跑路,在缺乏監管的現狀下投資者也很難追回損失。相比于正規的金融機構,無論從監管還是項目審核都有非常嚴格的標準和流程,償付能力強,投資風險就小得多。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整個P2P行業發展還不成熟,缺乏嚴格的監管,而且在做産品銷售時不免存在誤導現象,如果投資者自身缺乏必要的理財知識,單純地被高收益所蒙蔽,會為投資埋下隱患。

  業內:購買高風險理財産品要慎重

  我市銀行業協會提醒市民,購買高風險理財産品要慎重。投資之初,就應提高自身風險防範意識,對所購理財産品要做到心中有數,尤其對産品的性質、收益、風險及運營原理都應有清楚的了解,不要盲目聽信他人的介紹。消費者購買銀行理財産品,一定要到正規的銀行營業網點或通過正規的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等渠道購買。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忽略理財産品的説明書和注意事項,要仔細閱讀與自身投資相關的條款,若有不清楚的地方即刻諮詢銀行工作人員或撥打全國統一的客服電話。

  理財産品宣傳的超高收益率最終能否實現,是投資者最為關心的事,因此要弄清産品説明書中的起息日和到期日細節,有些銀行不算休息日,有的到期日遇到休息日要順延,這些都會影響理財産品最終收益的比例,導致與期待收益不符的情況出現。

  □記者薛曉霞實習生金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