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瞄準中高端 潛心鑄品牌

  • 發佈時間:2015-04-07 05:13:3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用30年時間使中國製造業邁入全球第一方陣,這是實施“中國製造2025”的最終目的。為此必須實現製造業的跨越式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始終依靠創新驅動,推廣智慧製造,做大“網際網路+”—

  “中國製造2025”路線圖呼之欲出,其“點將”的10大領域不僅已成為股市關注的熱點,也令中國製造業跨越式升級的方向更為清晰。

  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不管是改造提升傳統産業還是培育發展新興産業,不管是夯實工業基礎還是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其最終目的都是“要推動中國製造向中高端領域發展,讓中國10年內邁入世界製造強國之列。”

  智慧製造

  造什麼 怎麼造

  面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美國、德國等製造強國紛紛提出了製造業升級的思路和規劃。而在“中國製造2025”規劃中,“智慧製造是主攻方向,是解決我國製造業由大變強的根本路徑。”苗圩説。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熊群力認為,智慧製造包括生産裝備、生産線和生産組織的智慧,是把新一代資訊技術貫穿于製造活動各個環節。“首先要電腦化,然後要可聯網,兩者缺一不可。”國家資訊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周宏仁總結説。

  目前,中國智慧製造已具備一定基礎。經過“兩化”融合試點示範等探索,我國製造業資訊化水準已快速提高,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已達54%。機器人應用也從汽車行業為主,走向電子資訊業、紡織業等多個工業行業。

  “機器人是實現智慧製造的重要終端和載體,但機器人也要與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結合,能感知能反饋,才是真正的智慧製造。”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元器件高級專家施進浩表示。

  苗圩對此深有感觸,他告訴記者,有些數控系統和工業機器人,只是按人設定的程式作業,並沒有人工智慧。所以出現過有人在修理機器人的時候,因為忘記關閉電源而被傷害。中國在高端感測器、重大作業系統等方面還需進一步提高智慧化水準。

  工信部日前通知,今年將啟動超過30個智慧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到2017年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賽迪顧問裝備産業研究中心分析師王鎵垠表示,智慧製造對技術水準和資金實力要求非常高,而我國製造業發展水準參差不齊,需要通過試點慢慢推廣智慧製造。

  “網際網路+”

  加什麼 怎麼加

  “中國製造2025”提出要順應“網際網路+”的發展趨勢,以資訊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改造提升中國製造業。

  “這不是把網際網路與製造業簡單相加。”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主任龔曉峰強調,而是要發揮“乘”法的效果,讓網際網路新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來優化製造業的生産方式、投資方式、管理方式和商業模式等。周宏仁則強調,“網際網路+”要想加的行業必須要數字化,要有基礎資訊系統,才能被“加進來”。

  目前,我國物聯網部分關鍵技術全球領先,移動互聯網應用站在世界前列,以4G為代表的行動通訊技術正重塑世界行業格局,新一代資訊技術的先發優勢為智慧製造打下了良好基礎,但兩者的融合卻遠遠不夠。

  對此,曙光公司總裁歷軍舉例説,德國一家企業接受哈雷摩托車的定制化訂單,在完成線上支付後,24小時內一輛價值10萬美元的哈雷摩托就能配送到用戶家門口。而中國的摩托車企業卻幾乎不能實現線上定制。“不是我們做不到,而是資訊化與製造業融合不夠。一旦結合起來,很快就能實現附加值增加,大大提升競爭力。”歷軍説,曙光公司日前宣佈要構建覆蓋全國的資訊化、大數據管理服務網路,完成了向“雲計算+大數據”的第三次轉型,也正是看準了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契機。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有著人口紅利的優勢。”龔曉峰認為,與德國相比,中國製造業基礎雖弱,但網際網路應用和創新卻更有優勢,要利用中國市場多層次、規模大的特點,加快網際網路技術應用,改造提升傳統産業,振興中國製造業。

  工信部軟體服務業司司長陳偉表示,下一步的關鍵是要把“網際網路+”到工業領域,構建工業網際網路。網際網路與製造業融合還有很大空間。

  創新驅動

  創什麼 怎麼創

  業界公認,目前美國處於全球製造業第一方陣,德國、日本處於第二方陣,中英法韓處於第三方陣。“中國要用10年的時間進入第二方陣,並用30年爭取邁入第一方陣。”苗圩説。

  內部水準參差不齊的中國製造業,要追趕上同在升級的“德國工業4.0”,可謂是一個跨越式的發展。

  “雖然中國有220多種工業品産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其中來自三資企業佔比較高,真正自主創新的較少。”龔曉峰表示,中國製造業大而不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多年來更為關注終端産品,而忽視了製造業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和産業技術基礎等基礎領域的創新力和保障力,核心技術和關鍵産品受制於人。

  對此,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指出,要健全産學研用相結合的製造業創新體系,加快重大科技專項和行業共性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的産業化,提升關鍵環節、重點領域和企業創新能力。把核心技術、關鍵技術變成先進製造基礎工藝技術。

  這也是“中國製造2025”更加突出創新驅動的原因。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表示,規劃始終把創新作為核心競爭力,要通過創新縮短在高端領域與國際的差距。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認為,要讓國際名牌更好地“走進來”,推動中國製造企業“走出去”,讓中國製造企業對標國際名牌,從而在品質、技術和服務上全面提升。

  “加速積累是中國製造業跨越式發展的唯一路徑,最終仍是要落在提升品質、打造品牌上。”龔曉峰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