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英雄不問出處,賺錢勿看市場

  • 發佈時間:2015-04-07 02:30:45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投資者説

  國內的投資圈都喜歡給自己貼上一個標簽,從而形成一個圈子。一個最常見的標簽是“我是做一級市場的”、“我是做二級市場的”,更有甚者,“我是做一級半市場的”……

  其實,股權投資就是股權投資,如巴菲特所説,其實質就是你願意以某個價格接受一家公司的部分所有權。如果巴菲特早期拘泥于“自己是做二級市場的”,那麼我們也就不可能看到,他派自己的合夥人親自開著車,去鄉下收購農民們所持有的那家奧馬哈保險公司的股份了。

  不過話説回來,但凡一個情形極為常見,那必然是有些原因的,而國內證券市場的單一化和供給管制,就是造成上述現象的根本原因。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標誌著國內證券市場的誕生;但直到1998年,我們才有了第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南方基金管理公司,投資于二級市場。為什麼呢?因為當時幾乎只有二級市場可投。國內投資領域另外一個重要的分支——股權投資,是在2006年《合夥企業法》修改引入有限合夥體制,且股權分置改革後IPO重啟,民營企業大規模上市後才正式發展壯大的,之前幾年雖出現了一些兩頭在外的美元基金,但規模相比于後來還明顯處於起步階段。

  並且,投資人士願意把自己主動歸類于做一級或二級市場,另一重要原因是我國長期以來採取發行審批制,從而造成證券市場自成立以來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市場調節機制失效的結果,必然造就了投機氛圍濃厚,政策市色彩強烈——在這種情形下,二級市場逐漸發展出來一套自己的投機炒作方法,這種脫離公司基本面的炒作方法,在中國得到了成熟資本市場所罕見的、最為長足且豐富多彩的成長與發展,從而在投資方法、投資理念,並進而到從業人群,都開始呈現出愈發明顯的獨立性。

  不光二級市場如此,受發行審批制影響,PE/VC等股權投資領域,也逐漸發展出一套自己的獨特投資模式,即PRE-IPO式的上市前突擊入股,從而賺取從上市前十幾倍市盈率到上市後動輒近百倍市盈率的高額回報——公司還是那家公司,僅因為擁有了一個官方的證券代碼,因此公司價值便一夜間翻了近十倍。

  因此,中國投資于股權市場和二級市場的,歷來是兩撥人,幾乎沒有交集且相互看不上,直到近1到2年,這一情形才稍有改觀;出現了一些PE基金成立二級市場基金的情形。

  事實上,如前文所言,股權投資就是巴菲特所稱之“你願意以某個價格接受一家公司的部分所有權”。如果你仔細研究巴菲特的投資,尤其是早期投資,你會發現他根本不曾拘泥于什麼市場的劃分,而他能夠如願以償買到那些早期的小規模公司,也從另一個側面,説明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早就已經形成了多層級的資本市場。

  近來我們的局面也得到了一些改變,主要得益於新三板和眾籌市場的火爆,新三板在樂觀預期下,有望成為中國真正的創業板,而全民創業的熱潮也使得眾籌市場開始出現越來越多有趣的項目;這都為投資者提供了越來越豐富的投資渠道。

  總之,對於我們而言,重要的是投資于一家優質公司並伴隨其不斷成長,至於我們是從哪找到這家公司的,並不重要。另外,我們確實不知道市場明天是會漲還是會跌,但我們很清楚我們迫不及待地想擁有哪家公司一部分的所有權——對於我們而言,或許這已經足夠了。

  □劉韜(時間投資合夥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