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部分日資撤離中國為哪般?

  • 發佈時間:2015-04-04 12:30:50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最近,日本西鐵城宣佈關閉在中國的工廠,解散員工。對於由此引發媒體對外資是否會大批撤離中國的擔憂,日本經濟學家認為,這是一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産業升級換代的必然,是一種正常的企業行為,不必過於介意。

  此前,松下、夏普、TDK、佳能、大金、無印良品等公司也相繼決定或表示考慮關閉部分國外工廠,利用國內現有産能或新增設備擴大國內生産。對此,日本經濟學家加藤義喜認為,部分日資撤離中國是企業本身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進行的戰略調整,是對資金和資源重新進行配置、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結果,並不意味著對中國市場失去信心。

  在日本從中國撤資的行業中,主要是紡織服裝、輕工和家用電器等低端或勞動密集型行業。而且,決定從中國撤資的絕大部分日本企業並不是真正撤離而是調整,只撤走部分競爭力弱、盈利能力差的部門,還沒有哪家大企業表明徹底放棄中國市場。西鐵城雖然宣佈關閉在中國的工廠,但否認放棄中國市場,還表示要積極拓展在中國的銷售。

  另一方面,我們還應該看到,在部分日資撤離中國的同時,還有不少日資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就在西鐵城宣佈關閉在華工廠之際,日本綜合商社伊藤忠宣佈鉅資入股中國的中信集團下屬企業,同中信集團攜手開拓中國及其他新興國家市場。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佈的最新調研報告表明,2014年,中國仍是全球範圍內對外國直接投資最具吸引力的經濟體。受全球經濟疲軟、政策不確定性和地緣政治風險等影響,2014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較2013年下降8%,降至1.26萬億美元,但同期中國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增長約3%,達到1280億美元,成為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第一大接收國。

  日本企業也並不是只從中國撤資。日産公司表示,如果日元匯率維持目前價位,將考慮暫停在美國生産SUV,改為在日本生産向美國出口的方式銷售。世界最大車用減震橡膠生産商住友理工公司計劃在今後三年內,逐步把北美30%的産量轉移到日本國內生産。日本經濟分析師認為,企業回歸主要是為降低返銷日本産品的成本,在國內市場銷售的商品在國內生産,在海外市場銷售的絕大部分商品依然將在當地生産。

  本田公司決定減少在東南亞國家生産兩輪摩托車的數量,並將部分在日本市場銷售的高檔摩托車撤回國內生産。但本田同時表示,在成長性好的中國和印度市場上銷售的産品將依然安排在當地生産,以降低運輸等物流成本。佳能也表示,並不是要關閉在海外的工廠,而是調整生産結構,削減部分産能,並根據匯率變動情況,靈活安排海外工廠的生産。

  導致部分日本企業撤離中國回歸國內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勞動力成本大幅上漲吞噬企業大部分利潤。近10年來,中國沿海發達地區工資大幅上漲,雇傭成本大幅增加。官方的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發佈的在華日資企業工資調查結果顯示,日本對華投資企業的月平均工資用美元計算已經上漲了2倍。

  其次,日元貶值導致海外投資魅力大減。自2012年底以來,安倍政府為消除通貨緊縮,大規模放鬆銀根,導致日元匯率持續下跌。日元急劇大幅貶值,對日本經濟、貿易産生了重要影響。在日元升值時期,日本許多企業利用外國廉價勞動力以及日元堅挺的優勢,在海外投資設廠,然後再將産品返銷到日本國內,以此獲取高額利潤。但是,隨著海外勞動力成本上漲以及日元大幅貶值,用日元計算,從國外進口的部分産品價格已經比在日本國內生産還要高,因此,不少日本企業已經或者考慮將工廠從海外回遷日本國內。

  第三,政府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回遷。安倍政府去年制定的經濟“成長戰略”決定要加大振興地方經濟的力度,鼓勵企業將總部和工廠遷往地方中小城市,併為此制定了相應的獎勵措施和稅收優惠政策。(欣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