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探究日本製造業的神話

  • 發佈時間:2015-03-30 10:29: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藍建中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東京3月30日電(記者 藍建中)從經久不衰的日本相機,到風行一時的日本馬桶蓋。日本製造是憑藉什麼特徵吸引大量本土和國外消費者呢?中國消費者對日本製造的青睞能給中國製造業什麼啟示呢?

  【以人為本 創新為首】

  寫稿前不久,我陪兩名國內來的同事購物,發現她們普遍關注的是化粧品、皮包、電飯鍋、服裝等日用品。她們説,在日本購物主要是看中品質,還有設計創意,很多小東西的人性化設計讓人感覺很好,便宜是其次。

  全日本中國人博士協會事務局長李睿棟説,日本製造的産品非常人性化,精益求精,長于細節,這是吸引購買的主要因素。

  佳麗寶(Kanebo)公司公關部的安東晴指出,日本製造的特徵根據業種各有不同,很難一概而論,單以佳麗寶公司這類化粧品産品為例,主要是由於産品不僅將顧客滿意作為第一標準貫徹到産品製造的全過程,而且産品設計甚至還超越消費者的需求。例如,2009年,佳麗寶別出心裁地推出一款3個刷頭的液體眼線筆,在日本上市兩個月便完成全年的銷售計劃。

  

  在品牌眾多的日本,企業把創新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筆者發現,在日本由政府主導的科技研發,在數量上僅佔日本科技創新內容的20%,剩下80%的科技創新,實際上都是由企業完成的。

  幾乎所有的日本大中型企業都有自己的研究機構,有完整的創新體制,甚至有近萬個企業本身就是從事新技術研發的。創新可以説是日本企業的靈魂。例如夏普公司的經營理念和信條就是徹底貫徹“創造性”、“獨一性(only one)”和“革新性”,卡西歐公司的經營理念是“創造、貢獻”。

  除了大企業,中小企業同樣把創新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例如,宮城縣仙臺市東北工藝製作所于1933年創建,目前只有6名員工,資本金300萬元,以“玉蟲塗”漆器的手工藝品為主打産品。近些年,製作所在傳統的梳粧匣、蓋碗、花瓶、畫盤等之外,又開發出隨身碟,複合圓珠筆、明信片等低價産品,將傳統手工藝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

  

  日本最大的日化企業花王公司社長澤田道隆在接受筆者採訪時指出,花王集團是日本最大的日化企業,擁有超過120年的歷史,業務發展壯大的根本就在於始終立足消費者視角,將消費者需求與自身的獨創性相結合,開發革新性産品。花王將這種做法叫作“Yoki-Monozukuri”。

  他説,在日語中,“Yoki”的意思是“好”,“Monozukuri”的意思是 “産品的開發/製造”,但連在一起並不是單純指研發生産,而是包括市場開發、物流、銷售等與産品和服務相關的所有業務活動。

  澤田道隆指出,要具體實踐“Yoki-Monozukuri”的承諾,最重要的是革新。我們追求的革新是通過創造新價值來變革社會和生活文化。換言之,就是為消費者提供能産生驚喜、感動和啟示的具有高附加值的産品和服務。

  

  【中日産品比一比】

  安東晴説,她在佳麗寶公司工作了6年多,對日本産品的性能已習以為常,個人感覺是,中國人有點把日本製造神話了。“日本製造”的理念、技術和做法其實極其樸素,就是:始終堅持的消費者立場,腳踏實地的調查和耐得住寂寞的鑽研。

  全日本中國人博士協會事務局長李睿棟説,中國製造求短平快,少有企業願意在細節、在“雞毛蒜皮”的事情上花工夫。原因是整個發展環境還沒從粗放型到精細型轉變,環境資本也沒有耐性,人的思維也很難到細節上去。看看今年大學創業排行榜裏面大學生的創業企業,大多數都與網際網路有關係。可是,難道別的行業像製造業都不需要發展了嗎?

  由華僑創辦的中國通訊社營業部長姜德春認為,“日本製造”的東西一是注重細節,二是很會包裝, 三是會推銷;而中國産品的問題,在於對細節缺乏足夠的重視,精益求精的精神不足。

  姜德春説,其實和其他國家相比,日本或日本人的強項並不在創新,日本人擅長拿來主義,以前是從中國學,近現代則是歐美。從古代的造紙、絲綢、茶藝、瓷器等到現代的汽車、高鐵直至運載火箭,幾乎所有的産品,沒有誕生於日本的。日本的高鐵脫胎于德國,火箭發動機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購買美國的。日本高級相機的鏡頭仍需從德國進口。但是,在市場經濟下,日本拿到專利後,會在改良和細節上下功夫,然後在商場上戰勝對手。日本人很會推銷,會揣摩消費者心理。像醬油、拉麵、圍棋等本發源於中國,卻以日本産品及日語發音知名于歐美,這值得中國人反省。

  

  【迷日貨不如強自身】

  姜德春認為,到國外旅遊的國人,能夠認識到國産的一些産品還有不足是件好事,但對外國的東西趨之若鶩就有問題了。他説,比如內衣,真正産于日本的,化纖品居多且價格較高,而中國産的是純棉,還便宜,如果這樣還選日本産的,可謂愚蠢。在日本購買的食品保健品、家電(包括馬桶蓋)以及醫療消費(癌症的體檢等),名不副實的不少,但中國人好面子不對外人説。此外,商品的跨國保修、追責、賠償等目前沒有制度和法律保障。

  他指出,能夠到國外旅遊又有購物能力的國人,恐怕事業有成的不在少數,那麼,他們面對國外産品能夠知恥而後勇,把對國外産品的鍾情變成自己在事業上更進一步的動力才是正解。而政府部門對這種現象應向著有利於本國的方面引導,旅遊者做過了頭可以採取必要的措施(比如關稅)加以限制。因為,大量消費力的流失,也意味著國內稅收和就業的流失,更嚴重的,還會削弱國人對本國的認知。

  姜德春特別提到日本對本國産品的保護。他介紹説,網購在日本也很盛行,包括從海外網購,但是所有網購都要經過海關檢查,超過規定價格的,補交稅款後方得放行;違反日本食品藥品標準的,直接沒收銷毀。對水客及遊客隨身帶的商品同樣如此。

  筆者發現,實際上,很多在日本銷售的商品都是“中國製造”,但是按照日本標準生産的。例如在百元(日元)店中,大量的鍋碗瓢盆、五金工具等日用雜品都物美價廉,相當於人民幣5塊多錢就能購買。這説明只要中國製造業嚴格按照標準製造,完全可以造出合格的産品。

  筆者曾參觀過不少日本製造工廠,對日本工人認真、細緻的“匠人精神”深有感觸。日本的學前和學校教育體系,不會教給學生任何具體的職業技能,但卻會無孔不入地植入這種“匠人意識”,從小培養孩子對鑽研技術的興趣。

  不過,姜德春認為,中國不缺乏技術工人,也不是技不如人,而是缺乏使企業經營者從中受益的機制,缺的是讓技術工人發揮聰明才智的機制、體制。在市場經濟、自由、公正競爭的機制下,只要消費者、政府及企業合力形成一種讓假冒偽劣無處藏身的氛圍,中國製造業的局面就會大為改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