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追蜂逐蜜快樂出發

  • 發佈時間:2015-04-04 04:32:1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李傳君

  3月9日一早,陽光毫無遮攔地灑進呂碧琳的院子,此時,夫婦倆已將後院120多箱蜜蜂分裝成兩車,即將踏上他們一年一度追蜂逐蜜的旅程。

  今年51歲的呂碧琳,是四川省儀隴縣大風鄉天橋村農民。他家祖祖輩輩養蜂。

  如今他已加入了全國蜂友隊伍,成為這支特殊的“遊牧部落”中的一員。

  不僅“靠自己的雙手掙了錢,還順便遊覽了南北美景,還交了不少朋友,這樣的日子比在家享清福舒服得多!”説話時,呂碧琳帶著養蜂人特有的豪放豁達。

  行走在春風裏的日子

  “梁素瓊,今年還是你走日興,我走馬鞍,4月15日我們在大風糧站會合。”呂碧琳一邊往車上搬蜂箱,一邊對妻子説。他的手已長滿老繭,額頭也爬上了幾道皺紋,但臉膛還是很紅潤,説話總是笑盈盈地。

  “要得嘛。”妻子答應著,從屋裏搬出一些生活用具放到車上。這個身材微胖的農村女人,早已養成了夫唱婦隨的個性,黝黑的面龐洋溢著幸福的光彩。

  儀隴縣是傳統的糧油種植大縣,三月正是油菜花盛開的季節,為了讓自家的蜜蜂飽嘗油菜花的甜美,夫妻倆每年都是先在本縣分開走。到四月中旬,油菜花期已過時,他們便又回到大風采槐花,四月底便出儀隴北上,經北川進入阿壩州,然後出川到甘肅、青海。

  “春天的腳步總是由南往北挪動,隨著花期的逐步到來,哪有花,哪有蜜,哪就有我們。”呂碧琳説,進入甘孜州,草原上各種野花美得很,採完草原野花,然後進入甘肅採黃芩、黨參等中藥材的花,最美的還是青海三江源頭,三伏天遍地金黃色的油菜花,吸引從全國各地來的養蜂人四處安營紮寨。

  而這一路北上,都會遇到來自各地的養蜂人,其中認識的,他們會事先通過QQ群約定碰頭的地點或同行的路線。“蜂友之間有個規矩,不管認不認識,只要先落下腳,對路過尚未落腳的蜂友,都會免費接待並提供食宿。”呂碧琳説,他們每年都要接待好幾個,當然遇上別的養蜂人的帳篷,他們也會毫不客氣地鑽進去。

  蜂友之間的互助,還體現在買菜和找水這兩件難事上,尤其是在草原,買菜要跑幾十公里路,水源也往往在數公里之外,自己方便時給別的蜂友把菜捎回來,或者幫忙拉幾趟水是常事。“有的蜂友帶有大車,他會毫不猶豫地幫幾十戶人把菜給買了,水給拉到帳篷裏,從不收取任何報酬。”

  “有這麼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還有什麼孤單可言呢?還有什麼可怕的事情呢?”之前一直沒出過遠門的呂碧琳深感這樣的日子很美好。

  兄弟民族間真如兄弟

  呂碧琳這樣的“遊牧”養蜂生活始於2012年,如今已三個年頭。最難忘的是2013年,在茂縣,他認識了熱情厚道的羌族人何大哥;在黑水,他在藏族老鄉巴支的帶領下游覽了達古冰川;在諾爾蓋草原,恰逢藏族兄弟羅文軍嫁女,他送上賀禮去吃了喜酒,他與妻子在草原上看賽馬,在九曲黃河第一灣看了日出日落……

  放蜂路上,夫婦倆不僅飽覽了難得的美景,還收穫了數不清的暖心暖肺的陌路友情。

  那年5月,呂碧琳隨蜂兒來到茂縣光明鄉,他們在一處油菜花海旁搭起帳篷。一天,呂碧琳看見一對羌族母女在公路上行走,便熱心地湊上去,當得知她們還要走幾公里才能到家時,呂碧琳決定用摩托車送她們回家。第二天,男主人便開著小貨車送來了蔬菜和牛肉乾,還熱情地請他們到家吃飯,從此,兩人成了要好的朋友。

  在黑水縣蘆花鎮,一個叫巴支的藏族大哥家裏開了個農家樂,因達古冰川出名,從全國各地來這裡遊玩的人很多,巴支家的廁所顯得不夠用。呂碧琳聽説後,為巴支家擴建了廁所,分文報酬未取,感動得巴支不知説什麼好,最後決定帶他們攀越達古冰川背後的一座雪山。

  7月是四川十分炎熱的季節,青海三江源頭卻十分涼爽。白天,呂碧琳夫婦任由蜂兒隨意採蜜,自己悠閒地到草原上看賽馬,到黃河邊拍照,“那年我們拍了很多照片,你可以到我的QQ空間去看,”呂碧琳自豪地對記者説,“我們跟當地藏族老鄉混熟了,有時候還可以借匹馬兒騎上跑兩圈。”

  草原上的婚禮十分熱鬧,主人家的帳篷是敞開的,不論是誰,不論送多少賀禮,主人都會熱情招待,帳篷裏面擺滿了豐盛的食物。“我參加過藏族兄弟羅文軍嫁女的婚宴,客人進帳篷都席地而坐,隨到隨吃,吃完就走,一天要招待好幾輪,一連要擺好幾天!”

  養蜂人家的家庭夢想

  辛勤的付出自然有豐厚的回報,呂碧琳一年蜂蜜的收入近二十萬元,今年1月31日~2月4日,他參加了四川省農業廳舉辦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優質農産品展銷會,幾天時間就賣了3萬多元。“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著實嘗到了甜頭,以後我要積極參加全國各地舉辦的此類活動。”呂碧琳説。

  呂碧琳説,以前大風鄉養蜂人很多,但都是傳統養法,且規模小,每家不過就兩三個蜂箱,收入也只有幾百上千元。後來,呂碧琳在外學習了新式養蜂法,他家的蜂箱一年比一年多起來,但受季節和花期的局限,發展到二十多箱的規模就再也不能擴大了。

  2007年兒子大學畢業後帶著女朋友回到家鄉當村官,從此呂碧琳的家境開始有了轉機。兒子發動全村發展種養業,呂碧琳除了養蜂,還養起兔子、種起食用菌。“兔子糞用來種菌子,菌渣回過頭來又可作兔子飼料,這樣迴圈發展,經濟高效,一年收益十多萬元,兩年下來,我不僅在老家修了樓房,還在城裏買了房和車。”

  家裏經濟條件好了,兒女勸老兩口出去旅遊,並給了他們幾萬元錢。“花幾萬出去耍?我才捨不得呢!”老呂打死都不出去,還是一個勁兒鼓搗自己的蜂箱、兔舍和菌棚。為了讓辛苦一輩子的父母能過得開心愉快,兒子想到一個好辦法:

  2010年,兒子勸呂碧琳放棄種食用菌和養兔,專門養蜂,並組織成立了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於是將養蜂規模擴大到五六十箱,到2012年發展到120多箱,因當地蜜源不足,兩口子便從此走上追蜂逐蜜的旅程。

  “有個好消息,我們現在成立了儀隴縣大風鄉碧琳蜜蜂養殖家庭農場,工商部門已經註冊,牌子很快就拿到手了。今後,我還要註冊商標,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把我的蜂蜜産品賣到全國各地。”呂碧琳信心滿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