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放貸了 農民放開了

  • 發佈時間:2015-04-03 16:29:20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北日報訊 記者汪彤 通訊員何英 劉雪琴

  春耕在即,宜昌市夷陵區農民曾照斌喜出望外,他終於可以放心地幹了。

  曾照斌是黃花鄉黃花場村家庭農場主。1月27日,宜昌市夷陵區在該區黃花鎮新場社區啟動湖北三峽農商行“助農貸”創新信貸産品,當天為16名農民放貸446萬元。曾照斌正是其中的一員,獲授信30萬元,“以前總是求著銀行貸款也難得貸下來,這一次卻是銀行主動聯繫我們洽談。”

  3月28日,他對記者講起一段故事:2009年創辦了自己的家庭農場,佔地160多畝,以栽培和銷售平菇為主。前些年,由於沒有抵押物,他的家庭農場發展很慢,用錢只好向親友或民間借貸公司借款。

  走向市場的農戶所需貸款額度逐漸增大,但有效抵押物不足,銀行作為經營機構,必然會考慮到風險規避問題,只有政府主導,才能在二者之間搭建一個值得信任的溝通平臺。”宜昌市夷陵區金融辦主任張俊透露,2014年4月,該區與三峽農商行合作,推出“助農貸”。

  “助農貸”的主要形式是由政府注入互助基金500萬元,以村為單位篩選組織具有一定數量(30個或15個以上)農戶(商戶、經紀人)、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等進行公示,組建農民互助合作基金協會。會員根據自身需要按授信額的10%交納保證金和1%的風險基金,成立“農戶互助合作基金”。農商行向農民互助合作基金協會會員發放,以全體基金會員繳納的資金集合提供質押擔保的貸款,貸款額度50萬元以下。政府與銀行按照各50%比例承擔貸款本息損失風險。

  有政府出資,共同承擔風險,銀行自然願意貸款。三峽農商行黃花支行行長付作超介紹,農戶以成立農民互助合作基金協會的形式,申請貸款,可以利用“熟人社會”增強貸前審查和貸後監管的有效性,進一步降低貸款風險和交易成本。

  曾照斌説,每個互助合作基金協會的會員都明白,只有安心生産,把自己的産業做好,才能按時還息還款,既幫助了自己,也幫助了別人,“誰都不想給別人添麻煩啊。”他透露,目前30萬元貸款,三分之一用於完善食用菌大棚的設施建設,剩下的三分之二準備在家庭農場搞山羊養殖項目,再開個農家樂,一定要把這筆錢用到刀刃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