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12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宜昌市跨部門整合質檢技術機構的實踐與啟示

  • 發佈時間:2014-10-10 09:32:01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宜昌市委編辦 劉太紅郭一彬

  湖北宜昌市在推進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和職能調整過程中,大膽探索,勇於創新,打破部門壁壘,力排體制障礙,組建綜合性公共品質檢測服務平臺,積極推動檢驗檢測技術資源整合。既達到嚴格實行檢測與監管分離的目的,又極大地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運作效能。實踐證明,整合則活,創新則興。

  主要做法

  整合同類機構。積極爭取省質監部門支援,以原市質檢所為依託,整合市質檢所、藥檢所、糧油檢測中心機構職能、資産設備和人員編制,組建三峽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三峽産品品質檢驗檢測中心(以下簡稱三峽質檢中心),一個機構、兩塊牌子。考慮到農産品檢測的相對獨立性,其檢測機構先實行內部整合,成立宜昌市農産品檢驗檢測所,挂“三峽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農産品檢驗所”牌子,業務上接受三峽質檢中心指導,待條件成熟後歸併到三峽質檢中心。基本思路是,先行“三合一”,逐步“1+N”。2014年1月,三峽質檢中心正式掛牌運作,實施基本到位。

  明確職責定位。三峽質檢中心承接了被整合機構的全部職能、人員及資産,為市政府直屬正縣級事業單位,主要負責宜昌市各級政府部門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化粧品及相關産(商)品的法定或政策性檢驗檢測任務,同時作為市場第三方,受理機關、企事業單位、公民等客戶的委託檢驗、技術仲裁、技術服務等業務。鼓勵政府部門以向三峽質檢中心購買服務的方式完成相關檢驗檢測任務。

  實現資源聚合。通過資源整合,三峽質檢中心軟硬體實力得以增強,技術能力位居渝東鄂西區域前列。食品檢測能力從過去食品藥品檢驗所的9個産品116個項目增加到594個産品664個項目;共具備1174個産品1136個參數的檢驗能力,食品、化工類52個産品檢測能力通過CNAS實驗室認可;擁有較大型檢驗設備600台套,價值近3000萬元;擁有正高級專業技術人才3名、副高級技術人員15名、碩士研究生9名、本科生41名。

  堅持雙輪驅動。自掛牌成立以來,三峽質檢中心順利完成實驗室整合、人員整合、職能整合、品質體系整合等四大任務,保持有序運轉。該中心按照監檢分離的原則,創新機制,用計劃與市場兩條腿走路,既保證完成行政部門的指令性計劃任務,又面對市場,細分客戶,搞好服務。截至4月底,共完成定檢633批次,執法檢驗18批次,縣市區送檢90批次,其他委託檢驗檢測1717批次,極大地滿足了食品、藥品、産品監督需要和客戶需要。

  注重長遠發展。整合後的三峽質檢中心近5000平方米辦公及檢測用房由宜昌市質監局無償提供,雖然暫時可滿足現階段檢驗檢測需要,但離市政府提出的“把三峽産品品質檢測檢測中心建成全國知名、全省領先的品質檢驗檢測技術平臺”的目標要求,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為了實現上述目標,中心組建後,積極爭取各方面政策支援,謀求長遠發展。目前已爭取到國家1250萬元專項項目資金,市政府也正式啟動了新的三峽質檢中心項目建設,規劃用地60畝,總投資3.997億元,分兩期進行。一期總投資1.777億元,45畝建設用地已通過規劃審批,項目建設已通過宜昌市發改委立項。當前,正以三峽質檢中心建設為主體,以中心項目建設為依託,重點建設國家精細化工産品品質檢測中心、國家非金屬材料(石墨)産品品質檢測中心兩個國家級中心。

  主要特點

  思路明確,前瞻性強。宜昌市原有品質檢測技術機構存在條塊分割、佈局分散、重復建設、實力懸殊,以及惡性競爭、資源浪費等問題。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宜昌市質監局結合檢驗機構的客觀現狀,率先提出“破除部門壁壘、推動資源整合、做大做強綜合性公共品質檢測服務平臺”的建議。這一思路與國務院和湖北省政府關於“整合相同或相近的檢驗機構”的要求不謀而合,前瞻性強,得到了省質監局和宜昌市領導的認可與肯定,為宜昌組建綜合性公共品質檢測服務平臺提供了理論支撐。

  多方響應,群策群力。三峽質檢中心整合的檢測機構中,宜昌市質監局下屬的質檢所實力最為雄厚,被整合資産1385萬元,劃轉人員34人。宜昌市質監局在改革中,解放思想,主動作為,並積極爭取省質監局、省市編辦的支援。宜昌市食藥局、糧食局等部門順應大局,緊密配合。2013年10月,宜昌市政府馬旭明市長率市編辦、市財政局、市行管局等十余家部門主要負責人,到宜昌市質監局召開專題會議,現場辦公,形成組建綜合性公共檢測服務平臺的共識與合力。

  重點突破,分步推進。宜昌的跨部門資源整合,最初覆蓋工業産品、食品藥品、農産品、糧食糧油、建築建材等類別,涉及省垂管部門(質監)和宜昌市屬部門(食藥、糧食、農業、住建委),人員、資産分屬省市兩級管理,組建綜合性公共品質檢測服務平臺矛盾突出,關鍵是要突破現行體制束縛。宜昌市採取重點突破,分步推進、分段實施的方法,先期整合工業産品、食品藥品、糧食糧油檢測資源,農産品檢測資源自行整合,建築建材檢測資源擬待時機成熟後逐步整合。從而確保了綜合性公共品質檢測服務平臺的平穩組建。

  立足實際,服務大局。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書記黃楚平,宜昌市市長馬旭明相繼對三峽質檢中心建設作出批示,將三峽質檢中心的發展融入宜昌創建全國品質強市示範城市、創建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加快現代化特大城市建設的大局中,要求三峽質檢中心“定好位,履好職,服好務”,努力打造“門類最齊、覆蓋面最廣、技術最強、服務最優”的區域性檢測中心。

  實踐啟示

  注重特色,打造品牌效應。目前,國內産品品質檢驗檢測機構普遍存在的小、散、弱和競爭性不強問題,關鍵是沒有自己的品牌。品牌是品質競技場上的標準配置,是該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要抓住這次整合的機遇,推動優勢資源整合,實現合作共贏,著力打造品質檢驗檢測核心品牌。以宜昌市為例,三峽檢測中心的磷化工産品、燃氣具、傢具、水泥等産品品質檢測能力走在全省及渝東區域前列,該中心當前正圍繞宜昌支柱産業,申報建設國家精細磷産品品質檢測中心、國家非金屬功能新材料(石墨)産品品質檢測中心兩個國家級中心。這樣特色鮮明、初具規模的區域性檢驗檢測中心,應給予支援扶持,助其做大做強。

  突出重點,有序推進改革。針對不同領域分類指導,不能籠而統之“一刀切”。從目前技術機構整合的實踐來看,特檢、計量等檢驗檢測領域,硬體投入不大,多年來已形成較好的專業體系,且較少受到國外同類檢驗機構的衝擊,如果整合未尊重特檢和計量監管的客觀實際,搞一刀切,勢必會事與願違;而産品品質檢驗領域,許多行業主管部門都有一套質檢機構,專業性強、行業門類多、設備投入大,低水準重復建設、小而全、分散建設現象普遍,且市場化程度比較高,與國際質檢機構和民營質檢機構競爭激烈,生存壓力較大。因此,若在更大範圍推行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應充分考慮市場競爭的現實,優先考慮産品品質檢測領域的資源整合,縱向或橫向組建公共産品品質檢測服務平臺,著力培育競爭力強的産品品質檢驗檢測認證集團。

  完善機制,推進法人治理。整合組建公共檢測機構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尚需進一步完善運作機制,加強管理。考慮到整合後的公共檢測機構涉及多個部門,需要為多個部門監管執法提供技術保障和支撐,應積極探索實行事業單位法人治理模式,將決策、執行和監督相分離,實現多方共同治理。從而保證相關行業政策的貫徹執行,有利於從不同層面加強監管,有利於將監管執法與檢驗檢測職能統籌協調,確保“檢驗服務監管,監管推動檢驗”的良性迴圈。技術機構整合要統籌監管執法與檢驗檢測職能,保障品質安全發展大局。如果片面追求做大做強檢驗檢測機構,而未考慮行政部門的履職能力和職能發揮,不從根本上建立長效機制協調監管與檢測的關係,整合就會失去意義。

  破解難題,確保實施到位。基層質監行政機關大多存在以下困難:財政經費撥款長期不足,對技術機構的依賴性強,部分在崗人員未落實編制,各技術機構因人員編制有限而通過人事代理、勞務派遣等形式聘用人員等,人員身份不統一。檢驗檢測機構的整合,應妥善處理其人事及財務關係,切實保障市縣基層幹部職工的切身利益,才能贏得整合相關方的真心擁護和支援,保證人員隊伍穩定。以宜昌市質監局為例,其下屬單位特檢所2013年檢驗收入3300萬元,用於彌補機關經費不足近1000萬元。若再推行特檢機構整合,地方行政機構經費如何保障?協同監管與檢測履職,保障質監工作不受影響是整合能否最終成功的因素之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