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廣州】一個曾經擁有10座機場的城市

  • 發佈時間:2015-04-03 08:31:41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馬旭輝

  1911年,一架飛機從廣州燕塘村附近的一片草地上成功起飛,從此廣州作為中國航空事業的發祥地為中國的民航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從1911年開始,百年之間廣州出現了包括老白雲機場在內的10座機場,其中天河地區就有5座機場,這在世界航空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

  1.廣州最早機場:燕塘機場

  1911年4月5日,比利時飛行家查理·斯范登堡在燕塘村找到一片開闊的草地並進行了修整,將這片草地作為機場,于1911年4月8日駕駛一架“Farman IV”雙翼機從這裡起飛。這架飛機成為廣州天空上的第一架飛機,這片草地也成為了廣州歷史上的第一座機場,史稱燕塘機場。然而,讓人扼腕的是,1912年8月25日,我國自製飛機並駕駛飛機上天的第一人馮如——在燕塘機場進行飛行表演時,在飛機繞瘦狗嶺上空飛行一圈後,飛機突然失去平衡,墜落在地,馮如壯烈犧牲。馮如不僅是中國近代飛天的第一人,還在燕塘成立了廣東飛行器公司,開了廣東航空製造業先河。燕塘機場在馮如墜機死亡後荒廢,機場遺址現在位於解放軍體育學院內。

  2.中國第一架軍用飛機的誕生地:大沙頭機場

  1917年7月,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護法政府後,在現在的大沙頭三馬路、四馬路一帶建設機場,主要用於訓練飛行,分水上飛機場和陸上飛機場兩部分。水上飛機場位於大沙頭南岸對開江面,停泊在碼頭的水上飛機可由碼頭開到江面,在水上滑行起飛。陸上飛機場則建有一條東西向的跑道,在大沙頭島中間,與今天的大沙頭三馬路、四馬路成垂直角度相交。1923年,孫中山在機場附近興建了廣東飛機製造廠,自行研製飛機。1923年7月,該廠第一架飛機“樂士文一號”在大沙頭機場成功試飛,這是我國第一架軍用飛機,該機為雙翼、雙座軍用偵察教練機,機身長6.4米,總重量為730公斤,最大時速為120公里,乘員2人,可攜帶4枚25公斤的炸彈。1928年,國民政府航空處向美國瑞安飛機公司購買了當時較有名氣的瑞安B-5型“四輪馬車”(Brougham)5座單翼飛機水陸型各一架。當年夏天,飛機運達廣州裝配,陸上型飛機被命名為“廣州號”,水上型飛機被命名為“珠江號”。11月11日,“廣州號”陸上飛機由廣州大沙頭機場起飛,進行國內長途飛行,于12月18日回到廣州,歷時38天,飛行距離5890公里。12月8日,“珠江號”水上飛機由廣州大沙頭機場起飛,進行沿海長途飛行,于12月30日回到廣州,歷時23天,飛行距離5436公里。同年12月,因天河機場修建,大沙頭機場停用。

  3.第一座水上機場:南石頭機場

  南石頭水上機場建於1933年,位於珠江南河道三山口河段,是廣州最早的水上機場。該機場以三山口河段水面作跑道,在靠北岸的水面建了一個浮碼頭作為候機室,旅客上下飛機時,就用舢板在浮碼頭和飛機之間接駁。1935年,隨著二沙頭水上機場使用,南石頭水上機場被廢棄。

  4.二沙頭機場:

  曾經的二沙頭水上機場位於現在的二沙島上廣東省體育館附近。1935年,位於廣州市珠江北河道二沙頭附近河段上,出現了以水面作跑道的一座民用機場——“二沙頭水上機場”,但同樣隨著日寇南侵,該機場于1937年停用。

  5.夭折的機場:河南沙頭機場

  河南沙頭機場1933年由廣州市政府批准修建,位於廣州市河南公和鄉沙頭地段(今五鳳村以西),機場面積約為42萬平方米。1936年7月,分4次招商建設,同年9月奉命停工。1937年4月,前期暫停修建的河南沙頭機場擬再度開工,但最終因日軍南侵而停建。到了1947年2月,廣州市政府將河南沙頭機場撥歸市園林管理處作苗圃及農事試驗場。

  6.首座開通國際航線的機場:石牌跑馬場機場

  1930年,廣州市政府在石牌興建跑馬場,次年落成並舉辦跑馬比賽。跑馬場面積有19萬平方米,在今天華南師範大學西區校園內。1933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家民用地方航空公司——西南航空公司——租用石牌跑馬場的一部分場地建成機場,跑道長750米、寬250多米。西南航經營的航線都在這裡起降。歐亞航空公司經營的通往廣州的航線也在這裡起降。1936年7月,西南航空公司開闢了中國廣州—越南河內的國際航線,石牌跑馬場機場成為中國第一座與國外通航的國際機場。到抗戰前夕,在石牌跑馬場機場始發和到達的航線有8條之多,可以通達中國內地10多個城市、香港以及越南河內等地。1938年,日軍飛機狂轟濫炸石牌附近的中山大學、天河機場等地,西南航空公司的收入大受影響,加之冗員過多和內部貪污等原因,該公司最後停止營業,石牌跑馬場機場隨之停航。1949年,解放軍解放南京後,南京國民政府南遷廣州,李宗仁將其總統府設在現在的華南師範大學內。他將石牌跑馬場機場辟為臨時飛機場,用來搬運南京政府的檔案,機場得以暫時續命。而隨著李代總統的亡命天涯,跑馬場機場再次被棄用。

  7.抗戰英雄:天河機場

  天河機場于1928年動工建設,1931年建成使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它一直作為軍用機場使用,並不被廣州市民所知。作為軍用機場,天河機場在抗擊日軍入侵的戰鬥中名揚全國。在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空軍接管天河機場。1950年下半年,天河機場成為中等規模的民用機場,擁有南北方向的主跑道一條,長1400米,可供最大起飛重量18噸的小型飛機起降;同時還有長1000米的副跑道一條。但由於地理、氣象條件等,天河機場沒有擴建。到上個世紀60年代後期,天河機場被棄用。1984年,廣州市政府決定在天河機場廢址上興建新的體育中心。

  抗日戰爭中名揚全國的天河機場。

  8.日軍修建:黃村機場

  現在的廣州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原為黃村機場,1945年初,由日軍修建。日軍為了轉移同盟國轟炸目標,保護其重要的空軍基地——廣州天河機場——在岑村和黃村機場用木頭和鋅鐵製作了與真飛機相倣的模型,並將這些模型與真飛機混放在機場上。當同盟國空軍轟炸時,日軍就將真飛機放進機庫,任由空軍對假飛機進行轟炸,從而保護真飛機。新中國成立後,黃村機場改為民用航空訓練和射擊訓練場地。上世紀50年代省體委接管黃村機場後,其專門供航空體育活動飛行使用。2001年,在黃村機場原址建成了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

  9.至今仍在使用:岑村機場

  1945年,由於日軍修建機場使岑村損失大量農田,有的農民因為既沒有農田耕作也找不到工作而餓死。時有民謠稱 “冼岑黃,整機場,有谷圍賣,無谷裝”,描述失地村民的艱苦生活。解放戰爭後,天河、白雲、岑村和黃村4座機場得以繼續保留使用。其中,岑村機場被改作空軍訓練基地,新中國成立後由廣州軍區空軍管理。2002年8月28日,廣東省公安廳警務飛行隊成立,飛行隊基地就設在岑村機場。1997年,駐港部隊航空兵的直9飛機曾在岑村機場駐紮。2008年,南方發生雪災時,執行空中巡視任務的飛機也曾在此起降。岑村機場也是廣州歷史上曾經擁有的10座機場中唯一仍在使用的。

  10.永恒的記憶:老白雲機場

  老白雲機場于1932年動工,1933年主體工程竣工,一直被作為軍用機場使用。1950年8月1日,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條民用航線廣州—漢口—天津在這裡起航,史稱“八一開航”。上世紀60年代改作民用機場。1964年~1967年,白雲機場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擴建,跑道從1400米延長到3800米,寬度為60米,具備了與國際通航的基本條件。作為中國三大機場之一的老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和起降架次曾連續8年位居全國第一,但老白雲機場在廣州的飛快發展中漸漸被市區所包圍,由於擴建有限、飛機噪音等問題,使老白雲機場的搬遷勢在必行。2004年8月5日零時,新的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正式啟用。而服務了72年的老白雲機場隨之關閉,之後改建成白雲新城。

  (文中圖片為資料圖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