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atch手錶: 蘋果的滑鐵盧?
- 發佈時間:2015-04-03 00:32:36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3月9日,蘋果召開新品發佈會,正式發佈了iwatch智慧手錶産品,並推出了3個版本30多個細分型號的iwatch産品線。甫一發佈,這款智慧穿戴設備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引起熱議無數。但筆者認為,蘋果公司所沿襲的智慧手錶模式問題多多,盛名之下的iwatch,恐怕前景不容樂觀。
作為首次推出的智慧穿戴設備,蘋果公司徹底顛覆了iphone和ipad所沿襲的産品模式,與以往少而精的産品線不同,數量龐大的産品系列,售價從標準版的2588人民幣到“土豪金”版的12萬人民幣不等,覆蓋了從中高端到頂級奢侈品的所有細分市場,蘋果的野心可見一斑。那麼,這個“金蘋果”它到底能不能遍地結果呢?
恐怕很難。作為低成本、快速更新的智慧終端電子産品,最低2600元的價格已然不菲,12萬則屬於百分之百的高端奢侈品定位。但無論從産品功能、創意性到外觀造型,似乎都不足以支撐iwatch的價格與蘋果公司的野心。就功能與創意來説,無論輔助通話、健康管理、手機支付還是音樂或APP應用,相較手機或類似智慧産品大都屬老調重彈、新意不多,18小時的待機屬於絕對短板,而酒店門卡之類的功能更像是華而不實的噱頭。作為奢侈品來説,iwatch又缺乏必要的傳統手錶的藝術品外觀與手工藝部件。不管是追求功能的白領、標新立異的極客,還是品味奢華的上流中産,都難以從iwatch身上找到自己的真正需求。
奢望另一位“喬布斯”提出什麼天馬行空的革命概念是不現實的,但分析梳理現有可穿戴智慧設備的問題與缺陷,提出改進方案則並非難事。遺憾的是,蘋果公司也未能做到這一點。作為智慧終端的輔助與外延,智慧穿戴設備採用傳統手錶的形式並不合適:手腕部的纖細嚴重限制了設備及螢幕尺寸,造成操作、觀察不便,腕部與頭部的距離導致了影音播放、輔助電話功能形同雞肋,而相當數量的城市白領已經用手機代替了手錶,恢復佩戴手錶的習慣同樣是不小的障礙。近年來智慧手錶産品也正是因這些問題而市場有限。作為手錶的iwatch同樣要面對這樣的矛盾。其實解決這些問題並不是難事,只要大膽離開手腕的“桎梏”, 無論作為項鍊還是眼鏡,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但遺憾的是,當下的蘋果已經不再有銳意革新的勇氣了。
“用戶體驗”是蘋果産品的致勝法寶。喬布斯惋惜離世至今,蘋果公司的創意引擎持續熄火。雖然主打産品依然持續熱賣,卻褪去光環,落入了“更大更快”的俗套,陷入了與其他廠商同質競爭的“紅海廝殺”。而真正讓用戶不離不棄的,並不是與其他産品差別不大的性能指標,而是喬幫主的精神遺産:與眾不同的用戶體驗。換句話説,蘋果公司仍然在吃喬布斯的“老本”。這一次iwatch的推出,或許可以看做蘋果創新産品類型的一次嘗試。但如果未能抓住“用戶體驗”這個核心,克服既有模式的缺陷,做充分的跨越與革新,恐怕難以取得真正的成功。蘋果遭遇“滑鐵盧”也並非不可能事件。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