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皮凱蒂:貧富差距如何逆轉

  • 發佈時間:2015-04-03 00:31:4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托馬斯·皮凱蒂憑藉《21世紀資本論》一鳴驚人。

  必須承認,儘管盛名已立,但對於一般不從事經濟學研究的讀者而言,托馬斯·皮凱蒂的書並不好讀。那麼,這本書講了什麼?

  《21世紀資本論》到底講什麼

  在這本被譽為向馬克思《資本論》致敬的著作裏,巴黎經濟學院教授托馬斯·皮凱蒂對過去300年來20多個歐美國家的財富收入作了詳盡探究,通過大量的歷史數據分析,旨在證明近幾十年來,不平等現象已經擴大,並且將會變得更加嚴重。

  這是一本關於財富分配與公平的學術著作。

  “我在書中使用的數據,一個是收入的分配,另外是財富的分配以及財富與收入的比率。這三個數據非常重要,也貫穿整本書的脈絡,分析了各國財富分配不均的情況。”皮凱蒂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是説。

  皮凱蒂認為,我們正在倒退回“承襲制資本主義”的年代。在這樣的制度下,經濟的制高點不僅由財富決定,還由繼承的財富決定,因而出身要比後天的努力和才能更重要。他還指出,在接下來的21世紀,隨著資本回報率的提高,同時隨著資本回報率的增長現象出現,現在這種財富不平等的情況可能超過19世紀。

  皮凱蒂指出,最富有的那批人不是因為勞動創造了財富,只是因為他們本來就富有。一句話:人生而不平等。

  他認為,歐洲、美國等國家收入與財富分配不平等現象是由資本主義內生機制決定的,與任何市場缺陷無關。沒有任何內在邏輯或者統計數據表明,現行的不平等趨勢在不受外力約束的情況下會出現停止跡象。在未來,人口增長率下降必然拖累經濟增長,而財富的投資回報率有望維持在較高水準,所以皮凱蒂對自由放任資本主義的未來預期趨向於悲觀,認為極端的不平等有可能威脅到民主制度與社會安定。

  皮凱蒂還通過福布斯的數據總結,每年世界上那些最富裕的人,資産增長率達到6.8%,與此同時,全球平均財富的增長只有2.1%。

  為什麼富豪的財富增長是普通人財富增長速度的3-4倍,如何解釋?如果一直這樣下去,那麼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裏,會不會全球一半甚至更多的財富都集中到這些億萬富翁的手裏?

  皮凱蒂認為這種情況不會發生。

  皮凱蒂的解決方案

  皮凱蒂在《21世紀資本論》裏提到了一些解決方案:

  1.解決收入不平等,要對教育進行投資

  現在,10%的人掌握的財富從1/3已經上升到所有財富的1/2,這個量還在不斷上升。在不同的國家出現的收入不平等的現象,代表的是什麼呢?皮凱蒂認為,這主要是由於全球化或者對於不同技能的需求不同造成的。

  皮凱蒂認為,無論在美國、歐洲還是在中國,要解決收入不平等,最重要的工具是對教育進行投資。不過他也認為,雖然教育非常重要,對於教育的投資卻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2.確保資訊的透明

  皮凱蒂認為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一樣,需要更多的透明機制,在收入和財富的分配方面需要更多的透明。只有更多的數據以及解決方案才能徹底應對這些不均衡的問題。與此同時,也需要有稅務以及投資回報率等相關數據方面的支援,才能找到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

  3.稅制改革

  皮凱蒂認為可以通過對於稅制改革解決一些問題。這種做法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是可行的,收入更高需要支付更高的稅。

  皮凱蒂的稅制改革政策建議是這樣的:首先,通過稅制改革實現二次分配,即讓收入更高的人支付更高的稅;其次,在收入和財富方面,在制度和管理上提供更透明合適的資訊;最後,在具體的稅收種類上強調個人所得稅和遺産稅對財富和收入分配的重要影響。

  有點“另類”的托教授

  皮凱蒂1971年生於法國上塞納省。5歲那年,皮凱蒂開始上小學;18歲時,他考上著名學府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學習數學和經濟學;22歲憑藉一篇關於財富重新分配的論文,獲得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雙博士學位,並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經濟係助理教授;35歲創辦巴黎經濟學院,擔任第一任院長;42歲出版《21世紀資本論》。

  被稱為“一夜成名的經濟學家”,皮凱蒂似乎很委屈:“這本書的成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實際上,他20年來一直致力於收入與財富分配問題研究,雖在專業領域小有名氣,也獲得過一些經濟學獎項,但並不為普通大眾所熟知,直至這本《21世紀資本論》問世。

  這本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出版,在全球發行超過150萬冊的經濟學大部頭,最終將皮凱蒂送上眾多頂尖經濟學講壇的坐席。2014年年底各媒體的年度知識分子評選中,他幾乎是榜單上不可或缺的名字。

  他甚至還拒絕了法國政府授予他的象徵最高榮譽的法國榮譽軍團勳章。要知道,和他一起授勳的,還有2014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讓·梯若爾、文學獎得主帕特裏克·莫迪亞諾等人。

  對法國榮譽軍團勳章的拒絕,並不是皮凱蒂在疏離政治,他一直離政治很近。1995年,24歲的他放棄麻省理工學院助理教授的職位,回到法國,只是不想做一個“普通教員”,而是回法國做一個“公民”。

  2006年,皮凱蒂受時任法國總理德維爾潘之托,創建巴黎經濟學院,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為主要競爭目標。皮凱蒂把這一經歷比作創業,戲稱這是他“生平第一次親身實踐資本主義”。

  和很多學者年輕時一樣,皮凱蒂小時候學習成績並不好,中學會考時理科成績只有“C”。上預科班後,才開啟“學霸”模式。

  在明星的光環下,也有人質疑皮凱蒂:他所提供的研究數據品質不一定有多高,而是他迫使美國人直面那種越來越強烈的認知錯位的感覺;有人認為他對資本主義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過於悲觀,有人認為他對金融資産收益抱有敵意,更有人認為在全球範圍內徵收財富稅的政策主張過於理想化。

  無論他最終能否推動現有政策的轉變,他已經成功地引起了公眾以及眾多經濟學家對收入與財富分配問題的關注,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他們對這一問題的思考方式,而這正是皮凱蒂寫作《21世紀資本論》的目的所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