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陵園暴利為何超過銀行房地産

  • 發佈時間:2015-04-03 00:31:4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清明節即將來臨。記者採訪發現,在北京、上海等多地,由於墓地價格飛漲甚至超過房價,“陰宅”貴過“陽宅”,不少人無奈奔赴異地買墓。

  而在“一墓難求”的背後,一些經營性的陵園公墓通過囤地、超標等手段獲取暴利,其業務利潤率超過銀行、房地産。有的陵園以低價甚至零價格拿來的土地,轉手一平方米賣幾萬元。

  “一墓難求”催生異地買墓

  河北省三河靈山寶塔陵園距離北京50多公里,號稱“A股首家上市陵園”,其北京辦事處設在北京CBD核心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清明節之前這段時間,由於從北京前往河北陵園購買墓地的客戶太多,公司安排實地考察的大巴十分緊張。

  “北京到河北買墓位的人太多了,本來公司有祭掃的免費車,但現在你只能自己想辦法了。”陵園業務經理滕先生説。

  “生於此地,葬在彼地”的現象也發生在上海。江蘇省太倉境內的雙鳳公墓位於204國道旁,距上海市中心區有40多公里。“購買者和墓主90%以上都是上海人。”在雙鳳公墓,銷售人員許先生向記者介紹,墓地報價從三四萬元到十余萬元不等,最常見的是3萬元-4萬餘元的雙穴墓,“針對上海人看墓,公司有專車免費到府接送”。

  在太倉境內另一處自稱“主要面向上海客戶”的經營性墓地,運營公司人員表示,由於臨近清明節祭掃的人多,專門在上海市區內提供看墓線上預約接送、400免費電話等服務。“每年365天在上海各區都有班車,遇到清明節、冬至人流量大,還得增開掃墓專車。”

  多數購買者和墓地經營者均表示,“一墓難求”是異地買墓地的主因。記者走訪發現,以面積多數在2平方米左右的朝南中式雙穴墓為例,在上海市區華亭某公墓的最低報價為6.5萬元,且低價墓都已售完,已經是“有價無市”。即便是異地買墓,“大眾墓”報價為42800元,銷售也十分緊俏。

  “儘管與幾年前相比價格還在漲,但好歹能省下幾萬元。”太倉雙鳳墓地負責人還透露,環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周邊的“異地墓”,多數都有北京、上海當地開發商的背景,其實就相當於“上海開發商在太倉蓋個‘陰宅’樓盤,買主也都是上海人”。

  墓價飛漲背後是囤地超標

  業內人士透露,異地買墓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墓價飛漲。經營性陵園墓地超高的利潤率超過銀行、地産等高利潤行業,在資本市場也表現突出:上述靈山寶塔陵園的母公司——“A股殯葬概念第一股”福成五豐此前發佈的重組報告顯示,該陵園2014年上半年綜合毛利率高達80.61%;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生命、福壽園毛利率也多年超過80%。

  經營性陵園墓地超高利潤率背後,還存在不少行業怪象:

  ——“囤墓”。記者發現,不少墓葬經營企業低成本囤有大量墓葬用地,但開發緩慢,從而實現邊囤邊賣。以靈山寶塔陵園為例,該陵園目前可用墓位面積達11.7萬平方米,但截至2014年年中僅出售不到5%。業內人士表示,不少墓葬經營企業在大中城市周邊大量“囤墓”,隨著城市開發和地價高漲,造成“新企業進不去市場,老企業坐享暴利”。

  例如,記者獲得的一份江蘇太倉某公墓的“01657012號”國有土地許可證顯示,該企業早在2002年就拿下開發墓園地塊,“分期建設”卻花了10餘年。“多數地方已不再審批新增經營性墓地,大多數企業乾脆邊囤邊賣抬高價。”業內知情人士説。

  ——“超標”。根據民政部發佈的關於貫徹執行《殯葬管理條例》中幾個具體問題的解釋,埋葬骨灰的單人、雙人合葬墓佔地面積不得超過1平方米。但記者多地採訪發現,現實中特殊園區、特殊墓型卻很常見。

  例如,在福成五豐收購三河靈山寶塔陵園的資産評估説明中,“標準單墓面積”為0.94平方米,但是該陵園北京辦事處的一位“業務主任”卻對記者表示,陵園內一塊“自選定制”墓面積是8平方米起,如果想要更大還可以將兩塊墓合成一塊,拿兩個墓位證就可以;佔地2.46平方米的江蘇一處“高臺1區豪華墓”賣到11.8萬元。

  售價一平方米逾萬元

  記者調查發現,“拿地”的低成本與“賣地”的高價格産生暴利。一些陵園原先低價甚至零價格拿來的土地,造好墓地後要賣幾萬元。

  記者從福成五豐財務數據中梳理髮現,2012年-2014年上半年,其墓穴均價從2.84萬元漲至4.17萬元,漲幅接近150%。

  然而,從資産評估報告看,這家“北京以東地區規模最大陵園”的拿地成本卻極低:截至2014年上半年,靈山寶塔陵園已規劃標準墓位共12.5萬個,共繳納土地出讓金2522.5萬元。這意味著,以一個不超過1平方米的標準單位墓計算,一座墓穴只需花不到200元買地,售價卻至少要1萬元。該陵園取得的一處佔地359畝的荒山使用權,當時的“有償出讓價”僅為1元。

  在上海、河南、山東、遼寧、安徽等多省份擁有陵園墓地的福壽園集團2010年-2013年毛利率都超過80%。這種暴利不少建立在低成本甚至無成本的土地上。該公司2013年在香港上市時曾公開承認,錦州市帽山安陵及上海福壽園建於政府免費劃撥的土地上,倘若政策變化,該公司可能需就這些墓園按現行市值支付地價。

  早在2009年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就明確提出,要減輕群眾負擔,實現基本服務均等化。近年來,民政部有關負責人也多次表示,建造豪華墓地等行為嚴重違反了我國殯葬改革的方針和法律規定,極大地浪費了有限的土地資源,助長了封建迷信的喪葬陋習。

  “不該讓異地購墓成為常態”是很多消費者的心聲。中國殯葬協會等3月25日發佈的《殯葬綠皮書》指出,目前北京地區的殯葬消費平均達約42837元,市區居民高達8萬元,92%的北京市區消費者認為公墓消費過高。

  有土地稅務專家指出,一方面,相關政府主管部門應該對經營性公墓使用土地進行規範,避免企業大量低成本囤地卻高價出售。2001年以前,沒有使用期限或不用支付地價的墓葬用地,曾經被政府直接劃撥給經營性公墓,後來政策變化,但是依然有大量陵園獲得低成本土地。目前,這些擁有低成本墓葬用地的陵園成為墓葬經營企業收購的對象,對此政府應加強監管,並依據開發進度對出讓土地進行動態使用監督。

  另一方面,政府應加強對經營性公墓的稅收管理。根據福壽園的公開資訊披露,雖然國家規定轉讓墓地使用權所得的收入須按5%稅率繳納營業稅,但仍有地方表示免繳營業稅。

  對此,有業內人士稱,主管部門應該根據相關經營性企業對陵園墓地的開發使用情況,依據稅務手段加強監管,多方面防止出現因“囤地”“超標”等導致的暴利問題出現。

  延伸閱讀

  高價原因

  資源緊缺根據國家有關條例,陵園土地的資源本身非常有限,價格一向偏高,而且墓地主要用於埋葬骨灰、遺體等,屬不可再生資源,因此國家一直不主張墓園佔用太多的土地,對墓地的土地審批也有著嚴格的限制,一般選擇不適宜耕種的土地為墓地,所以導致各個開發商在拿到土地經營許可之後,都會走市場運作的路線,一邊投資建設一邊不斷兜售,導致墓地價格近年一路飆升。

  個性化追求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對公墓的個性化追求更迫切,於是很多經營者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利潤更大的豪華公墓,而且借助陰陽風水學説走園林化設計。“再加上目前公墓的價格是開放性的,所以就造成了低價務實的公墓越來越少、一墓難求的現象。”而且受地理位置、地價潛力和陵園股份投入等因素影響,給墓地核定一個統一價格十分困難,民政等相關部門也只能是制定一個市場指導價。

  “炒墓族”

  “炒樓不如炒墓地”、“投資16000元買一塊3平方米的墓位,第二年就可收回28000元;投資30000元的墓位,第二年就可收回60000元”——這是目前流行在“炒墓族”間的廣告語。

  從教師崗位退休的王老師最近也加入了“炒墓一族”,他原本是想為自己提前買一塊墓地,在朋友的介紹下,購買了鄭州長葛陵園的一處墓地。隨後,在感觸了市場利好和別人的勸説下,他在兩年內連續購入該陵園5塊墓地進行投資,現在每塊墓地的價格已經上漲2000元以上,王老師覺得非常划算,還向周圍的朋友推薦這種投資形式。

  許多陵園公墓都似乎默許“炒墓族”的存在。他們一般會在市區設立經銷點,銷售人員根據自己的業績進行銷售提成。而且這些銷售人員瞄準銀發一族,經常利用老年人晨練時間在街心公園等地方搞宣傳,以組織免費旅遊為號召,組織他們實地考察,借機兜售墓地,據介紹,這種方式“一般都能取得成效”。

  有的陵園為了哄抬價格,主動吸引客戶炒賣墓地,偽裝成前期工程已經全部銷售,然後借機提高價格,吸引資金注入。雖然很多陵園都公開聲稱只能憑身份證購買墓地,但陵園的工作人員不光參與幫助客戶聯繫購買者,甚至開出“購買墓地兩年後賣不出去,原價退款”的條件吸引客戶的加入,至於買賣墳墓所涉及的更名、過戶等繁瑣手續,陵園會以客戶如出國、遷居等客觀原因幫助辦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