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古老的農業文化煥發新活力——第十二屆農交會“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在中國”展區見聞

  • 發佈時間:2014-10-28 11:06: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農産品交易會的2號館,不時傳來陣陣清脆優美的歌聲,循聲走去,侗族女孩男孩們身著節日盛裝,用歌聲迎接貴客的到來。“得知要來農交會展示家鄉,我興奮了好幾天。”從貴州的偏遠山區來到山東青島,侗族小夥梁歡和他的同伴們展示的是從江侗鄉古樸而複雜的稻魚鴨共生系統,獨特美麗的侗鄉農業文化風采吸引著一批批參觀者。

  細細走一圈,在這個首次亮相農交會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在中國”展區內,每一個參展的農業文化遺産都獨特而有韻味,如同一杯耐人尋味的茶,為農交會增添了一份別樣風景。

  現代農業大踏步前進的同時,這些滄海遺珠般的傳統農業文化不能被遺忘

  “現代農業在飛速發展,而一些地區傳統的農業文化卻在逐漸消失。”國際交流服務中心主任童玉娥不無惋惜地説,“我國自然地理條件多樣,孕育了豐富的農業文化,這些傳承上千年的傳統耕作文化依然有其蓬勃的生命力,不應該被忽略和遺忘,而是要積極保護起來,使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能夠並存。”

  在興化垛田展位前,興化市農業局局長吳存發正在為駐足的觀眾講述“浮在碧水上的良田”。垛田是一種特殊耕地形態,大的兩三畝,小的幾分幾厘,四面環水,形同座座垛格。在江蘇省興化市,有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規模垛田地貌集群。

  “陽光好,水分足,種出的稻米也香。獨特的水、田相融合,還形成了垛田立體生態系統,垛上植物繁茂,水裏魚蝦歡騰,還有蜂蝶飛舞、益鳥群居。”吳存發説,“由於垛田地理條件特殊,現代耕作方式無法全面推廣,雖歷經數百年,至今依然保持著原有地貌特徵,田間勞作沒舟不行,家家有船,戶戶蕩槳,成了一道罕見的風景。”

  “中國在農業文化遺産保護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準,被FAO讚譽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的領軍者。”童玉娥説,“目前全球31項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中,中國擁有11項,數量居全球之首。此次農交會11個農業文化遺産地全部到場參展。我們的目的是借此平臺讓更多人了解這些寶貴的農業文化遺産,並積極參與保護,給農村留住一份故園味道。”

  養育了世代農民的農耕文化,蘊含著值得借鑒的大智慧

  浙江青田稻魚共生系統展位前,一個透明的玻璃缸內,魚戲稻間的展示生動演繹了這一系統。“魚吃水田的害蟲、雜草,排泄的糞便可以肥田,來回游動還能鬆動泥土,減少了農藥、化肥的使用,産出的稻米更優質!”青田農業局農作物管理站的吳敏芳説。

  在青田,稻魚共作已有上千年曆史,這種獨特的耕作方式養育了世世代代的青田人,也孕育了青田民間獨特的稻魚文化。“每逢重要節日和慶祝活動,我們都會有魚燈舞表演,人們在祭祀田地神明時,也會擺放幾條燒熟的田魚。”吳敏芳説。

  目前青田13萬畝水田中,稻田養魚達8萬畝,稻米品質好、産量高、效益好,農民都沿襲著這種古老又科學的種田模式。小舟山村小舟山田魚合作社的理事長劉永如帶著産品參展,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稻魚田裏,不用打除草劑、少打農藥、少施化肥,而且節省了人工錢,算下來每畝能節約180元成本,水稻還能增産7%左右。”

  “獨特的農業文化遺産是當地農民適應自然地理條件而逐步探索出來的,蘊含了數百年來代代農民的智慧,即使到現在也依然值得借鑒,這是它不斷煥發生命力的原因所在。”童玉娥説。

  雲南的哈尼梯田也是當地農民順應自然條件求得生存的典範。展位上一張日落下的哈尼梯田照片牢牢抓住人的眼球:山地高原上,層層梯田在余輝中顯得愈加唯美,水田倒映著樹木、房屋,把人一下子帶到了那幅山水梯田的畫卷中。“我們哈尼族創造了木刻分水和水溝衝肥,利用發達的溝渠網路合理分配水資源,同時還能為梯田提供充足養分。”展位工作人員小鄭説,“哈尼梯田不僅給我們當地百姓帶來稻米,還有魚蝦等水産品,是生態農業、迴圈農業的典型代表。”

  特色農産品與旅遊並進,農業文化遺産給農民帶來致富新希望

  “一家蒸飯十家香,蒸好的米口感甜而不膩,隔天都不會變硬。”貴州從江縣農業局局長劉華鈞説,“侗鄉人愛吃米,愛吃魚,收穫的季節,在山坡上燒魚、蒸糯米飯,邊吃邊唱,好不快活。”

  劉華鈞描述的侗鄉生活令人充滿嚮往,而這個偏踞深山的小縣城卻遠不為人知。“如今好了,高速已經通車,高鐵即將通車,到時候從桂林到從江只要1個小時。借助農交會的平臺,我們的知名度會更大,農家樂也會蓬勃發展起來。”劉華鈞説。

  “保護農業文化遺産一定要找到可以持續産生效益的模式。”吳敏芳説,“近年來青田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地被撂荒,如果沒人來種田,稻魚共生系統難以維持下去。”為此,青田打響了有機、生態的農産品品牌,農民的收入也節節攀升。

  劉永如的合作社如今建起了加工廠,把稻米和魚進行深加工,並註冊了商標,效益一下子提高好幾倍。“以前活魚才8元一斤,現在品牌打出去了,能賣到60塊錢一斤,有機大米也能賣到14塊錢。”劉永如在參觀了別家的有機産品後説,“我們的産品還有很多不足,做得不如人家精細,這次農交會也學習了不少,回去繼續改進。”

  “春看菜花、夏看荷花、秋看菊花、冬看蘆花。垛田的獨特風貌吸引著大批遊客。”吳存發説,“興化垛田的旅遊業借助農業文化遺産的申遺成功也有了大發展,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垛田菊花就吸引了遊客80萬人次。”這些古老的文化遺産正給當地農民帶來更富裕的生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