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型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 發佈時間:2015-04-02 05:46:01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今後我國糧食安全保障將面臨更加複雜的形勢與挑戰。從糧食消費需求看,一是城鎮人口規模的持續擴大,糧食消費總量日益增長,糧食供需缺口矛盾將更加突出;二是居民收入增長、生活水準的提高,將促進糧食消費與食物結構的轉型升級,使糧食供需品種結構矛盾更加明顯;三是城鎮人口集聚背景下糧食消費需求的高集中度,對重大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的糧食供給應急保障能力建設提出更高要求。而從糧食生産看,雖然我國糧食生産實現了“十一連增”,但在城鎮化、工業化快速發展進程中,隨著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今後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正在受到挑戰:一方面,國內農業生産仍將處於成本上升通道,糧食生産比較效益持續走低,糧食生産成本“地板”不斷抬高,糧價“天花板”約束日益顯著,今後保持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的難度將越來越大。另一方面,隨著城鎮化的深入發展,今後耕地、水資源更趨緊張、糧食生産資源環境“緊箍咒”將更加嚴酷,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挑戰將更加嚴峻。
因此,必須更加注重強化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建設新型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千方百計解決好事關十三億人口的吃飯問題,這既是我國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也是今後在國際國內複雜局勢下掌控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國家安全大局的基礎。
建設新型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必須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産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任何時候都牢牢把中國人的飯碗端在自己手上,始終掌握國家糧食安全的主動權。
第一,全面建設新型糧食産能體系。穩定、高效、安全、持續的糧食生産能力,是立足國內,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核心。一要嚴守耕地紅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這是確保糧食産能的基本保障。要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加快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全面提升耕地品質和土地産出水準。二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糧食生産由注重數量增長向總量平衡、結構優化和品質安全並重轉變,由主要依靠資源消耗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變,由主要“靠天吃飯”向提高物質技術裝備水準轉變,建設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新型糧食産能體系。三要依靠科技進步,為糧食生産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糧食生産全程機械化進程,全面發揮農機在科技興糧中的載體作用。
第二,建立新型糧食支援政策體系。要完善和創新糧食支援政策機制,進一步保護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這是確保糧食生産穩定發展的關鍵。一要堅持市場定價原則,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可考慮逐步用目標價格制度取代糧食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政策,減少價格支援政策對市場的扭曲影響。二要完善和創新糧食補貼方式,建立政策補貼與糧食生産掛鉤機制,提高補貼措施的針對性、指向性和有效性。三要以補貼重點糧食産品、主産區和關鍵環節為核心,探索實施市場扭曲作用小、對種糧農民管用有效的直接補貼措施,大力補貼支援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産方式,加快構建政策性農業災害強制性保險、價格保險等糧食風險管控體系。
第三,加快推進農業經營制度創新。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農業經營制度,是解決“誰來種糧”、“怎麼種糧”問題的關鍵舉措。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發展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和社會化服務組織,促進農業生産者由傳統農民向高素質職業農民轉變,促進農業經營的專業化、規模化與組織化,增強糧食生産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四,強化糧食安全儲備與應急體系建設。安全、合理的糧食儲備,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物質基礎。要科學規劃糧食儲備規模,優化儲備品種結構和區域佈局,增強應對突發事件等非常規衝擊的保障能力。
第五,構建新型國際農業合作體系。擴大農業對外開放,加快農業走出去步伐,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保障糧食安全,確保重要糧食品種有效供給的必然選擇。要創新國際農業合作機制,深化國際農業戰略合作,促進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糧食生産能力和有效供給水準。要加快農業走出去步伐,探索建立符合我國糧食安全戰略要求的境外農業投資與産業體系。要適度進口國外農産品,把握好進口的規模和節奏,管控好進口對國內農業生産的不利影響和風險。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