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平安:另類“門口野蠻人”?

  • 發佈時間:2015-04-02 04:35:51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家化和平安,對於這場曾經被譽為國企改制典範聯姻的戲劇性衝突,乃至留給市場的困惑,似乎都在提醒著人們這樣一個事實——産業和資本天然不可協調。

  華東師範大學品牌文化與公共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湯濤認為,資本有三種形態:貿易資本、産業資本、金融資本。金融資本是最高形態的資本,由銀行資本和産業資本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的壟斷資本。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爆發了一場震驚世界的資本收購案。KKR作為第一家杠桿收購公司,它擅長MBO(管理層收購)。為爭奪對主營食品和煙草RJR納貝斯克公司的控制,KKR公司與另外三大公司捉對廝殺,最終以250億美元取得絕對勝利,獲得了控股權。這個資本逐鹿華爾街的案例,再現了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公司爭奪戰和資本遊戲的殘酷性。

  從此以後,資本收購者被戲謔為“門口的野蠻人”。“門口野蠻人”的敲門聲不僅在華爾街頻頻響起,在中國的日化行業裏,也上演著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上世紀90年代初,洗衣粉行業有“南有白貓,北有熊貓”之態勢,北京“熊貓”是市場佔有率極高的洗滌品之一。1994年美國寶潔收購“熊貓”,之後“熊貓”即被雪藏。接著寶潔又收購了“熊貓”的所有資産,市場上只投放自己的汰漬、碧浪等産品,“熊貓”銷聲匿跡了。十餘年來,國産日化品牌紛紛被外資收購,接著被匿藏和消滅。德國美潔收購活力28、德國漢高收購孩兒面、歐萊雅收購小護士、美即面膜,強生收購大寶,LVMH 集團投資收購丸美……只要是有影響力的中國內資日化品牌,幾乎都被外資收購。豪門夢魘,收購之殤,讓業內人士不忍卒聽。

  回到平安信託收購上海家化的案例,這個被稱為資本與産業的完美聯姻,隨著近年來衝突不斷爆發,市場發現“門口的野蠻人”並沒有轉身成“門口的文明人”。它依舊頑強地顯示,狼性的資本決定治理結構。

  那麼,平安從收購到完全掌控家化,最後會不會像外資一樣雪藏家化品牌?

  湯濤認為,平安收購與外資收購還是有很大差別,兩者共通的民族性,決定了其可能成為相對溫和的“另類野蠻人”。

  外資收購國內品牌,其目的就是消滅本土競爭對手,滅掉民族品牌。而平安掌控下的家化,如佰草集、高夫、六神、美加凈、啟初等系列品牌,不僅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其攻城略地、贏取市場的法寶,是強化民族品牌的根基和生命線。而且平安掌控下的家化,與家化品牌有著相同的民族文化基因和情結。湯濤表示,家化若能有效利用中國文化元素的差異化體系、渠道通路覆蓋與掌控能力等核心競爭力,再加之平安輔助下的資本運作能力,則未來發展令人期待。

  關於對老品牌的保護,專家認為,品牌作為市場經濟的産物,需要的不是保護,而是競爭。法治下的市場競爭是對老品牌最好的保護。老品牌從誕生到成長,從成長到成熟是一個市場化大浪淘沙的過程,其品牌價值在市場競爭中點點疊加,譬如上海家化、老鳳祥、光明、三槍、英雄、回力、永久、三五牌臺鐘、水仙牌洗衣機等老品牌,它們的成名成長成熟非一日之功,是集幾代人的打拼和堅持。但由於複雜的歷史原因,包括國家戰略的調整,上海城市發展的轉型,國際國內市場的衝擊,體制機制的掣肘,以及資本運作、企業自身理念和管理的落後,等等,老品牌命運多舛,死的死、亡的亡,只有像家化、光明、三槍等不多的幾個品牌最終破繭化蝶,浴火重生。

  湯濤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法律保護、智慧財産權保護和政策支援,更為重要是經營保護和自我保護,二者缺一不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