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省棉花補貼既看面積也看産量

  • 發佈時間:2015-04-01 17:31:08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北日報訊 (記者郭習松、通訊員劉學華、胡曉珺)日前,我省2014年棉花目標價格定額補貼政策實施辦法正式出臺。根據辦法,各地到戶財政補貼將參照“面積+産量”綜合補貼方式發放。

  2014年,中央決定取消棉花臨時收儲,啟動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並對包括我省在內的9個內地棉花主産省給予2000元/噸中央財政定額補貼。根據這一政策,我省已于日前確立相應補貼實施辦法,即以2014年棉花産量為依據對縣市區(以下簡稱縣)補貼資金進行分配,縣再按照2014年全縣實際種植面積,確定全縣畝均補貼標準,將資金分解到戶。(詳見3月30日湖北日報16版)

  根據國家統計局核實數據,2014年我省植棉面積517.2萬畝,産量36萬噸,各地將依據實際面積具體分解到戶,金額以實際測算結果為準,初步測算每畝一百多元。“一般來講,單産越高,補貼到每畝的金額越多。”昨日,省棉花協會常務副會長趙輝表示,相比山東、江西、江蘇等省份統一按面積“一刀切”的補貼辦法,我省推行的“面積+産量”綜合補貼方式更為科學。“該方式可更好地兼顧單産多産多補等公平問題。”趙輝評析,儘管對過去一年的種植面積回溯甄別難度不小,但政府公示7天工作制以及村民之間的相互監督,能有效保證各戶棉花種植面積資訊的真實可靠;此外,監察部門同步介入,如有異議,必須重新核實調整;最後資金全部通過“一本(折)通”發放,能避免中間環節的虛報漏報。

  連結

  壓力倒逼棉企轉型

  記者郭習松 通訊員劉學華 胡曉珺

  棉花目標價格定額補貼政策終於出臺,這將給我省棉花産業帶來哪些影響?

  難以扭轉減棉態勢

  昨日,省農業廳種植業處處長肖長喜表示,即使有補貼,也難抵收購價低、植棉成本高、人工投入多等一系列生産壓力,補貼不能從根本上扭轉棉花減種態勢。他給記者算賬:2014年種植棉花畝均物化成本費用464.28元,人工成本1012.26元,共1476.54元。若按當前平均2.8元/斤的收購價格、畝産籽棉450斤計算,畝均收入1260元。“就算每畝補貼100多元,還是收不抵支。”肖長喜初步預測,2015年全省棉花種植面積將同比下降20%,約減至413.76萬畝。

  本地棉企直面壓力

  棉花補貼政策出臺後,不少400型棉企頗為失望。

  枝江某400型廠負責人透露,去年,在補貼政策遲遲沒有落地棉農惜售情況下,200型小廠有意抬高價格搶收籽棉,絕大多數400型廠收購量直線下降。而棉花種植面積逐年下降,“無棉可收”將愈加嚴峻。

  加速轉型成為400型棉企今年的工作重點。應城一棉企負責人表示,今年計劃去新疆包廠。省棉花協會證實,去年公安、天門已有不少廠前往新疆包廠。“也許這只是個開始,更多的企業將逐漸轉向新疆。”省棉花協會常務副會長趙輝預測。

  逐漸向高端轉型

  面對嚴峻的市場倒逼壓力,下游的紡織企業如何化危為機?

  湖北銀豐實業集團董事長蔡亞軍認為,中國紡織行業已經進入由高速增長向中速增長變化的週期,開始了深度調整結構、加快轉型升級的歷史新階段,國內紡織産業逐漸向高端方向轉型,需要優質原料作為支撐。“棉花新政有利於調整我國棉花種植結構,優化棉花産業資源配置,也將逐步提高我國棉花品質,適應紡織企業轉型後的高品質棉需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