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險條例》為百姓錢袋子加一道安全鎖
- 發佈時間:2015-04-01 10:27: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導讀】《存款保險條例》5月1日起施行,最高償付額為50萬元。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深入解讀:《存款保險條例》如何為百姓錢袋子再加一道“安全鎖”?
央廣網財經北京4月1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醞釀22年,曾經幾度加速推進,又幾度擱置的《存款保險條例》昨天正式發佈,可以説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存款保險制度將於5月1日正式施行。與徵求意見稿相比,昨天正式發佈的條例沒有過多改動,只細化和明晰了個別條款和字眼。根據條例規定,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99.7%的存款人可以享受“全額賠付”。目前,世界上已有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
早在1993年,國務院就提出建立存款保險基金,保障社會公眾利益。人民銀行近日發佈的《2014年支付體系運作情況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末,全國具有存款功能的借記卡44.81億張,也就是説我國每人平均持有借記卡3.3張。此外,存款賬戶還包括大量的存摺賬戶。
存款保險制度的推行,帶來的影響將非常深遠。有了存款保險,老百姓的“錢袋子”多了一層安全鎖。而作為銀行來説,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促使銀行形成自我約束,減輕了央行對銀行的監管難度。從長期來看,對民營銀行改革和改善銀行體系生態都具有積極意義。
那麼,《存款保險條例》一旦正式實施,老百姓存錢應該是怎樣的流程?條例中的一些具體規定如何深入解讀?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此做出解讀。
經濟之聲:從國際經驗來看,在存款保險推出的初期,資金價格都會出現一些的倒挂,那麼高價吸儲在我們的存款保險出現的初期可能性有多大?
溫彬:我覺得總體相對比較平穩。因為我們存款保險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利率市場化實施以後,促進銀行體系的平穩運作。我們的利率市場化進展很多年了,在今年2月份底央行已經在存款的利率市場化上限方面已上浮到30%了,實際上我們看到各家商業銀行在存款的報價方面也存在一個差異。總體來説,在未來的利率市場化以後,各家商業銀行,除了吸收存款以外,還有一些主動負債的措施,比如通過發行大額承擔。所以總體來説,我覺得不會出現惡性競爭的局面,同時惡性競爭也不利於商業銀行自身的經營。
經濟之聲:那麼我們從資金端來看,50萬以下的存款,是不是誰家給的利率高我就選誰家?如果資金小于50萬,是不是就不需要考慮這樣的風險?
溫彬:當然對老百姓來説以後可以貨比三家了。第一個因素,市場化以後央行就是不再限定存款利率上限,各家銀行現在出現存款的差異,利率高低這是老百姓應該考慮一個因素。第二個因素考慮銀行的風險,其實存款保險主要對銀行一些惡意的高息攬儲導致潛在的金融風險進行監督監管,所以老百姓自己要關注平常你存款的銀行,是不是有一些的高風險的經營行為。
我們規定50萬以下,基本上對居民儲蓄基本上就全額負債了,所以這樣的話即使這家銀行倒閉也可以有存款保險公司,給你最後全部來進行賠償,所以這種顧慮是沒有的。
經濟之聲:50萬以上的存款怎麼來選?出現一些的極端現象,比如説財政存款,金額非常大,那怎麼來算?
溫彬:有這樣一個措施就是50上以後,它規定在一家銀行裏,50萬以內的有存款公司擔保。超過50萬部分,是最後可以由這個銀行破産以後,由它清算資産來賠償,實際上從西方經驗來看,當一家金融機構出現風險以後,更多采取有一家好的銀行去進行來監管來進行收購。實際上這種總體出現倒閉,從而損失概率相對來説也是比較小的。
目前在存款保險裏,有一些不包括在內的,比如説像一些同業存款,還有一些高管在自己本行的存款,還有一些外資銀行沒有簽署相關協議的也不包括在內。可能就是財政在那個存款保險裏面沒有明確提出,我想即便出現了問題,銀行的清算資産也是進行償付的。
經濟之聲:有一種邏輯,目前連信託也是需要剛性兌付的,所以存款肯定也要擔心兌付,不用擔心太多風險?
溫彬: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存款剛性兌付,過去老百姓認為反正存哪家銀行也無所謂,都是由國家最後兜底提供這擔保。實我們要改變這種的國家來兜底的隱性擔保,通過市場的機制,讓大家意識到,存款是有風險的,更多靠市場的機制來解決存款的問題。
從微觀層面上看,《存款保險條例》的實施,將保護存款人的權益,降低金融風險。那麼從宏觀的角度來説,存款保險條例對中國的金融行業又意味著什麼?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對此做出解讀。
經濟之聲:存款保險之後,利率市場化最後一個障礙,存款的上限已經取消了,利率市場化的應該説差一步了,這一步是不是我們很快就能看到?
向松祚:利率市場化我個人覺得完成了90%,現在到了最後一步。其實我們的浮動區間上升了30%,它已經市場化了,下一步把存款利率全部放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多個場合表示過,最快有望今年我們的全國存款利率全部放開,貸款利率基本上已經放開了。現在我們講的模式叫做風險定價,也就是説個人從銀行、從貸款機構拿到貸款的利率,是基本利率加上風險的溢價。未來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高度關注的是風險評級的水準,你的風險級別越好,那麼當你拿著貸款利率很低。所以存款保險制度它是未來金融機構更加適度化的改革,它建立一個安全平等,老百姓不要慌,不要因為我們的商業銀行破産,即使有破産也沒事,就是這麼簡單。你可以放心的去選擇存款,相對而言,利率可能比較低一點,你可以選擇其他的産品,你可以炒股票、你可以投債券,你可以去做項目,你可以去加入其他的複雜的金融産品。這些金融産品可能給你的利率比較高,但是注意了,這種金融産品沒有存款保險的,就沒有這個所謂的剛性兌付,承擔保險其實本身上是給你的存款給了一個剛性兌付。哪怕這個商業銀行破産的你的存款是沒有問題的,這叫剛性兌付。商業銀行剛性兌付以後,本質上其他的金融産品沒有剛性兌付了,你自己承擔風險就這麼簡單。
經濟之聲:未來的銀行裏面的理財産品會不會由於存款保險的存款上限取消了,而慢慢的縮減甚至消失呢?
向松祚:那倒不一定。商業銀行的規模達成跨時代的變化,過去的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那麼商業存款低的大規模的流失。老百姓現在很多不再選擇銀行存款,它可能炒股票,去買債券,他會做這個財富管理。商業銀行它一半的業務轉向財富管理,那麼財富管理裏面很多的産品,商業銀行它可以替老百姓去投資去理財,這種産品我相信越來越多,商業銀行都在做這方面的業務。未來的商業銀行會轉變成為財富管理機構,比如説像國外歐洲、美國、包括日本商業銀行,政策管理就是幾千億美金、上萬億美元大規模的財富管理,所以實際上未來的商業銀行也會朝著這個方面的快速的推進,所以理財産品也好,財富管理産品也好,會越來越豐富。
經濟之聲:如果從大的金融改革的版圖中來看的話,是不是銀行它的地位相比于保險有所改變,保險有所提升,銀行有所下降這個邏輯成立嗎?
向松祚:這個趨勢也是明顯的,因為現在中國過去沒有商業銀行,我們的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都是80年代晚期開始出現的,從資産規模來看,從整個金融行業的資産規模來看,商業銀行佔在絕對的大頭,全部加起來現在商業銀行佔到全部金融行業的資産接近90%,證券保險全部加起來只有10%左右。未來會進一步調整,也就是證券公司的資産規模快速擴張,保險公司資産快速擴張,但是你哪怕再擴張10年、20年,很難説把商業銀行的整個規模降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