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星座總是靈驗的?
- 發佈時間:2015-04-01 09:31:52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每每在不同圈子的朋友聚會上,只要提起星座,就欲罷不能。為什麼人們熱衷於此?為什麼談論星座會讓彼此認同,感到滿足?批評者對迷戀星座者的質疑,集中在“星座論”無視世界的複雜性和偶然性,把人的性格和命運標簽化。實際上,這是娛樂化的淺薄星座論太過盛行的結果,嚴肅的現代占星學與之相去甚遠。
娛樂化的星座論和嚴肅的占星學
對迷戀星座者的一個批評之聲,即是星座把人分成12種,而且這12種人還是按時序月份排列的,多麼愚蠢的想法。實際上,這是由於娛樂化的淺薄星座論太過盛行的結果,占星學從來沒有把人僅僅分成12種。
現代心理學各派的基本認識幾乎都是一概而論的,或者認為人都有病,或者認為人都是環境所造就的。現代心理學不能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你作為獨一無二的個體是什麼樣的?你跟別人有什麼不同?而現代占星學正是回答這一問題的。
我們通常所説的12星座,指的是占星學上的12太陽星座,也就是在我們出生時,太陽在星盤上的位置。每個人還有月亮星座等,行星之間有角度的關係,所有行星會在這個地球自轉的時刻,投射到地球剖面上,從而有了12個宮位。所有這些的集合,就是每個人出生時的星盤。同日不同年出生的人星盤是不同的,同一天不同時刻出生的人星盤也有很大差別。即便是雙胞胎,星盤上的差異也足以體現他們個體的差異。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不同於別人的星盤。
一些寬容的科學主義者,會接受占星是概率問題。實際上這是一種錯判。這種認識,大抵都出於對星座的了解僅限12太陽星座,而並不了解星盤的概念。但是,占星學不是概率問題,占星學追求的是針對個體的具體與精確。
不同文化之下的同一個規律
截至目前,科學還沒有介入占星的領域。但不能認為,一種認識不是科學所得出的,就是迷信,就否認它在一定程度上正向著客觀規律靠近。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明,都産生了各自的占星學。埃及占星、巴比倫占星、印度占星和歐洲中世紀的占星,它們之間都有過相互的溝通和借鑒,而中國元明時期也受西方影響,出現了類似星盤的占星體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類,在未有彼此溝通的情況下,發現了同一個規律。那麼,對這個規律的描述僅是一種文化現象,還是一種客觀的存在呢?
占星所研究的性格、命運一類問題,概括來看,就是人與時間的關係。對於時間,通常認為它承載著我們,人在時間的河上流動。占星擷取時間的刻度,研究時間對我們有何種意義,如何沖洗並塑造了我們。由此可以理解,為什麼以出生時刻作為研究我們性格乃至生命過程的依據。
但仍然有一些疑問:難道我們的性格、我們的生命境遇,真的受到那些遙遠星體的影響?太陽帶給我們光和熱,月亮帶來潮汐,這些影響顯而易見,但十分遙遠的天王星、海王星,我們真的能感受到它們的力量?古代有一種思想,認為大尺度下的事物與小尺度下的事物,在結構上有某種對應。照此看來,占星所依據的是太陽系結構,與我們生命結構的對應。我們想了解自己、看到自己與時間的關係,但我們自身太微觀了,而我們出生的那個時刻又已經逝去。因而,我們仰觀天象,研究太陽系星體之間的關係,是為了重構那個已經逝去的出生的時間點;研究那個時刻星體的關係,就是研究那個刻度的時間和在那時誕生的我們自己。
占星學與遺傳學的矛盾
另一個讓占星學難以被接受的問題,在於其與遺傳學的矛盾。占星學表面上和遺傳學毫不相干,相信遺傳就不能相信星盤。
但是,對於這個矛盾,我做了一些初步調查。我所得出的假設是,星盤中包含遺傳的內容,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説,星座是遺傳的。在父母是同一太陽星座的案例中,我發現有相當大比例的孩子仍然是這一星座;在不同太陽星座的父母所生子女中,其星盤仍然與父母的星座有某種內在的聯繫。由此可見,星盤的理論與遺傳學是不矛盾的。
我們的生命到底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當科學證實,每個人的出生不過是無數精子與卵子在極其偶然中的結合,我們被迫承認了自己的偶然與渺小,又多麼心有不甘。為什麼我們是偶然的,卻又感覺到自己那樣重要?難道我們真的只是偶然的産物嗎?占星學再次讓我們心中的古老觀念呼之欲出:每一個生命的存在包含著必然性的莊嚴。
學習占星是需要天賦的
當代的占星學是否需要科學介入?我認為科學介入占星是值得期待的,但同時,科學必須對自身做些改變才可能進入這一領域。為什麼這樣説?這涉及到科學和占星在世界觀與方法論上的本質區別。
它們最本質的區別在於:科學是排除主觀性的,而占星學是以主觀為中心的。占星要體察自己,自我的經驗構成了占星專業經驗的重要部分。譬如在天文學上,我們知道太陽和月亮是極其不同的,它們的性質、構成完全不同,體積和品質相差甚遠,但在占星學上,太陽星座和月亮星座是同等重要的,其理由是:在我們肉眼看起來,太陽和月亮的大小相近。這個聽起來幼稚的理由,包含著一個樸素的道理,即儘管太陽和月亮實際大小相差甚遠,距離也相差甚遠,但以主觀為中心的觀察結論,融合了它們的實際大小與距離的關係。
同樣地,科學與占星的學習方式是不同的。科學的客觀性帶來了一種可複製的、標準化的、大眾的學習,每個人都可以學習並獲得科學的知識和研究方法;而占星與中醫或文學相似,它的主觀性基礎無法實現一種大眾的學習,學習占星是需要天賦的。
預測是否可能
預測是否可能,這是占星繞不開的問題。我們大都接受了理性的勵志看法,即人的未來是靠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創造的。在生活中,如果檢視我們做事的成與敗、得與失,往往一半對一半,但人們依舊期待增強理性的能力。實際上,這只是我們時代的看法。中國古人向來重視時機的概念,所謂天時地利、相時而動。
占星學認為,預測是可能的。對於人的能動性,古典占星和現代占星的看法不同。古典占星學基於宿命論,認為人的命運是註定的。現代占星則認為人的經驗、覺知可以促成某種轉化。但這個能動性和轉化,是在一定範圍裏的。《當代占星研究》的作者湯普金斯女士曾經談到,星盤裏構成一個人命運的社會性因素是可以預測的,越是個人的部分越不必預測。
然而,當我們認為可以改變自己,我們是否真的能擺脫那些讓我們一次次置身其中的熟悉境遇?當我們一次次告訴自己要吸取教訓,我們是否真的能克服天性,不去重復那些犯過的錯誤?人的能動性到底能發揮到多大程度?我以為唯一可以確定的改變是人對自身認知能力的增強,而非事實上已發生的那些事情。
很多人關心,預測是否可以規避未來的災禍?這個猜想陷入一種悖論:假使因為預測導致避免了什麼,又怎能驗證這一預測,預測之事沒有發生,即等於對預測的否定。假使你尋求預測,並做了什麼以求改變,這一切難道不是命運的一部分嗎?難道我們想什麼、説什麼,就真的僅僅是自己要這樣想的,而不是被我們身處的環境和時間累積所促動的嗎?由此,預測的意義又僅限于認知。因而真正懂得占星的人是不去預測生活的。古人言,盡人事,知天命。我理解為,只有盡人事,才可能知天命。 (張杭,詩人、劇評人,現供職于中國文聯。)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