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戰略為中國股市提供平臺
- 發佈時間:2015-03-31 07:24:07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帶一路”戰略為中國股市
“改革牛”提供碩大平臺
——一論“一帶一路”與“改革牛”
【編者按】
隨著3月28日正式公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文本,“一帶一路”戰略呈加速推進之勢。我們認為,這一戰略將對中國股市“改革牛”引導形成共振格局。為幫助讀者加深對這一戰略的理解,本報自今日起連續刊發《論“一帶一路”與“改革牛”》系列評論。今天刊發的是第一篇。
近日,《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正式公佈。這一重大戰略將顯著地拓展中國經濟發展的幅員範圍,使壯大了的中國經濟與世界各國共舞,必將對中國經濟和中國股市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改革牛”因此而擁有更碩大的運作平臺。
首先,“一帶一路”戰略會提高沿線國家經濟合作的水準,擴大經濟合作的規模;其次,會加強中國與沿線國家的政治互信、文化交流,提升合作的深度,從而為中國營造相對寬鬆自如的外部環境;第三,可以將國內資源與沿線國家資源統籌起來、互動起來,消化和重組過剩産能,優化産能結構,提高地區乃至洲際的整體經濟效益。
應該説,“一帶一路”戰略是我國國家發展戰略升級的産物,也是“發展起來的中國”為世界提供的第一份優質公共品。目前,圍繞“一帶一路”戰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正在加緊組建,已有43個國家同意加入到亞投行。各國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使中國對外合作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雙邊貿易或多邊貿易模式,而是升級為相互融通、相互協調的一體化發展模式,並朝著命運共同體的方向邁進。
把一體化發展模式搞好了,中國的地緣優勢、體制優勢就可以得到更好的發揮;所謂中國只推進經濟改革、不肯實施政治改革的説辭就會失去市場;中國經濟發展的文化底蘊、政治底蘊就會顯露出生命力。中國與周邊國家實現相互融合的一體化發展,必然贏得優化的發展效益、優化的外交關係、優化的國家形象。
而這些收穫,也必將體現在股市上。因為股市不單是經濟指標的晴雨錶,也是改革進程的晴雨錶。當體制改革適合市場需要、促進乃至引導市場前行的時候,投資者的信心就充足,上市公司的價值就會被挖掘並得到認可。我國股市長期缺失獨立定價權,其實是中國經濟發展和體制改革沒有得到外界一致認同的表現。如果這種融合發展走得好,外界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感受就會改變,中國經濟就不再是“迷霧一團”,而是實實在在的“幹貨實料”。筆者預期,通過這種融合發展,合作方對中國的體制特點、優勢也會更加認可。這種制度自信的能量是難以估量的,中國股市也必將對此做出積極的反映。
當然,“一帶一路”戰略也會面臨風險:與沿線國家開展合作不會一帆風順,域外國家與中國之間、域外國家與域內國家之間、域內國家之間,博弈不可避免,磨合不可缺少;每一個投資項目也會面臨投入産出的盤算,有的也會虧損,還有的可能幹不下去。但這些風險相對於亞洲國家共同的發展利益而言,都是矛盾的次要方面,都應該努力化解而不是放大。因此,合作共贏的主旋律會受到一時的干擾,但不會出現顛覆性的改變。我們對“一帶一路”所搭建的碩大合作發展平臺充滿信心。
股市作為價值發現的重要平臺,前期對“一帶一路”概念股有過挖掘。就具體板塊來説,包括港口、鐵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板塊,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能源板塊,電力及相關基礎設施板塊,還包括通訊板塊、金融板塊、貿易板塊等。 “一帶一路”戰略對中國製造業升級的影響巨大,首推高鐵裝備,其次是核電設備,還會包括船舶製造、大飛機製造、工程機械製造等方面。
雖然一帶一路概念也出現了短期過熱的情況,但筆者認為,值得挖掘的題材是廣泛和立體的,是可以持續的。對“一帶一路”概念股炒作過度透支未來的擔憂,是不必要的。因為多元化的資本持有者也在認真研讀“一帶一路”戰略,他們會認知到這是一項長期戰略、一項充滿挑戰的戰略。我們應當相信,掌握中國大中型資本集團的人們會做出理性的判斷;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影響下,這些資本的持有者也將逐步具備大國心態。董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