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政策和資金支援還需給力

  • 發佈時間:2015-03-31 04:32:4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馬玉

  前不久,山西太原市的小曹想要購買一批新鮮小米作為公司活動的禮品,他知道沁縣的有機小米很出名,打電話詢問了一家合作社,1斤小米加上運輸費需要50元,包裝下來得60元左右,還得第二天才能到貨。時間倉促,小曹試著用微信聯繫了太原市的一家小米銷售微店,一斤不到20元,而且當天能送貨到府,小曹隨即下了單。

  同樣的小米,但懸殊的價格讓小曹感到有些離譜。沁縣有機小米合作社的人解釋,物流成本還有另外的包裝都需要找別人來做,這些費用累加到了銷售中。而對於當地的銷售商,並不需要考慮這些線下成本。

  銷售破局需借助網際網路渠道

  無論是從種植面積還是品牌塑造上,傾全縣之力打造的沁州黃小米在全國市場上聲名遠揚。小米産量擴大的下一個問題就是産品銷售渠道的營建。

  “運用網際網路技術發展電子商務農産品銷售的未來趨勢,但不少農業企業並不具備開闢這一平臺的實力,保留實體店的同時只能尋求與專業電子商務平臺的合作。”沁州黃小米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侯敏説。

  網際網路技術的應用不僅是農業企業的選擇,也滲透到了其他經營主體和農民個體身上。於是,開網店、微店成了趨勢。但小曹的經歷側面回答了市場對他們的選擇傾向。

  對於種養大戶等主體而言,其經營規模相對小而散,線上一般只能銷售存放期長的農産品,對於鮮活的農産品來説不具備物流技術和成本;對農業企業來説,想上電子商務但投資巨大;對農民而言,既要種養還要線上線下銷售,就更不現實了。

  20元的小米成本,卻要30多元的物流費用,這也是農業經營者繞不過去的坎兒。對於像小曹這樣的廣大消費者來説,只能退而求其次,心想著品牌卻嘗不到味道。

  從夠得著的網際網路技術入手

  面對網際網路的誘惑,臨猗縣果農吳忠定也曾有些衝動,想通過網上賣自己的蘋果,但仔細分析後還是放棄了,“且不説花費的時間和資金,如果路上蘋果爛了,顧客不接受,我可就雞飛蛋打了啊!”

  但吳忠定並沒有就這樣跟網際網路説“拜拜”,而是把6畝果園打造成了現代化的技術果園,種植環節採用標準化生産,在果園裏舖設物聯網,及時將資訊傳送到果業中心,果商通過物聯網就能看到蘋果的長勢。“早在蘋果落果之前,青島的果商就陸續下單訂購我的蘋果。”吳忠定説。

  “農業企業、種植大戶可以通過網際網路來宣傳品牌,但在電子商務方面實力不強、技術不專,這背後是資金、技術、專業知識還有物流成本的問題。”侯敏説,對於實力弱的企業和廣大農戶來説,選擇夠得著的網際網路技術不是沒有可能,運用物聯網等技術同樣可以與網際網路接軌。

  2010年山西農産品加工銷售收入僅為510億元,而2014年突破1250億元。這背後既是山西農業産業提檔升級的必然結果,也是山西“農網互動、農電對接”的努力成果。

  頂層設計和政府扶持要跟上

  2014年,“農産品電子商務山西行”被列為該省的一件大事來抓,200多個農業企業、合作社在全省各地展開推介,搭建企業、合作社與電子商務的對接平臺。

  2011年成立的貢天下土特産電商網,主營土特産品線上銷售、配送,搭建“農電對接”渠道,擴大山西農副産品市場佔有率。7天賣出400畝忻州糯玉米、1天接到1200件運城蘆筍預售訂單……貢天下土特産電商網2014年銷售收入達2.28億元。

  貢天下公司總經理李向峰説,專業的電子商務平臺不僅擁有固定的客戶流量,多元的訂單和後續跟進服務,還可以提供大數據分析和客服反饋數據,反過來可以精準指導生産,倒逼農産品包裝、生産進行重新設計定位和改進。

  早在2013年,晉中市投資260萬元在淘寶網上開設了“晉中館”,這是晉中市政府層面加快農産品現代流通和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創新農業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的一次嘗試。截至去年底,網上銷售40.6萬單,銷售總額1573萬元。

  政府引導、搭建這樣的平臺和環境也是“農電對接”的助推力。晉農集團總經理霍振華説:“電商與農産品的對接需要政府制定市場準入標準,而資金、物流等環節也需要政府扶持。”

  從山西的實踐看,“網際網路+農業”的發展模式雖有困難,但也在摸索中步入了正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與電商企業的合作就是很好的開端,在未來發展中,除了逐漸引入網際網路技術外,還需要政府在政策設計、資金投入等方面的統籌支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