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新引擎”帶動深圳新發展
- 發佈時間:2015-03-30 13:31:14 來源:深圳特區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今天,“新樞紐 新中心——深圳高鐵經濟論壇”將在五洲賓館舉行。此次論壇由中國交通協會、深圳市改革辦、深圳市龍華新區管委會、深圳特區報社共同主辦,是深圳首個以高鐵經濟為主題的大型高規格論壇。今、明兩日,本報將推出系列報道,聚集深圳高鐵經濟發展,解讀北站商務區規劃,關注高鐵經濟論壇動態,敬請廣大讀者垂注。
深圳新聞網、深圳特區報官方網站特網、龍華網將對論壇進行現場直播。市民也可關注深圳特區報官方微網志(@深圳特區報)、官方微信、深圳新聞網論壇、龍華網論壇、龍華新區官方微信“問答龍華”,與嘉賓互動,對高鐵經濟以及北站片區發展建言獻策。
■ 深圳特區報記者 鄭向鵬 王敏 楊明銘/文 通訊員 陳宏彬/圖
2011年12月26日,隨著廣深港高鐵首趟列車的一聲長鳴,深圳正式駛入高鐵時代。“早賞南粵春,晚觀華北雪”、“千里粵閩一日還”隨著高鐵網路的逐步推開,這些都不再是夢想。
高鐵出行,已成為深圳人生活的“新常態”。與此同時,人流、物流、商流也隨著高鐵線路的開通和延伸重新佈局。廣深港高鐵、杭深高鐵先後開通,在位於龍華新區的深圳北站交會,深茂、贛深鐵路加速建設,深圳已成為國家高鐵網“四橫四縱”的重要節點,在中國鐵路新的版圖上,深圳正從全國鐵路的末梢一躍變為全國交通樞紐和前沿。
匯集于深圳的一條條鐵路大動脈,為深圳經濟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高鐵,帶來深圳經濟和城市規劃的新一輪深刻變革。高鐵,為深圳“灣區經濟”注入新活力,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貢獻新力量。深圳,註定將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一顆明珠。
1
新交通 新體驗 高鐵深刻改變人們生活
上週五,深圳市民蔣先生在微信上看到湖南衡陽的同學聚會,當晚搶到一張高鐵票,開啟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出發!兩個半小時後會合。高鐵真是方便。”他在微信裏發出的感慨,引起了朋友圈的廣泛認同和點讚。
做汽車電子的陳明中先生,去年把總部留在深圳,將製造工廠搬到了汕尾,不僅降低了營運成本,一個多小時的路程,讓他絲毫沒有距離感。
如果有人問,近幾年來,交通如何改變了深圳人的生活,相信“高鐵出行”必定名列榜首。
2011年,廣深港高鐵開通,深圳正式駛入高鐵時代。2013年底,杭深高鐵建成通車……隨著兩條客運專線的開通及延長,深圳成為國家高速鐵路“四縱四橫”線網的重要樞紐。
接下來,杭深高鐵還會通過珠江口往粵西延伸,與西部沿海高鐵聯網並網。深茂鐵路也于去年開工,計劃于2018年建成,從而聯通粵西、海南;贛深高鐵也有望明年開工,從而打通深圳北上另一條大通道。
利好不止於此,廣深港高鐵深港段預計于2017年開通,深圳北站將成為具有口岸功能的交通樞紐,25分鐘直達香港西九龍,並通過西九龍高鐵總站,迅速通達中環、半山、銅鑼灣、尖沙咀等城市核心地帶,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深港零距離。
快捷的交通讓越來越多的城市納入深圳的經濟圈、輻射圈:半小時到廣州,2小時到潮汕、肇慶;3小時到長沙、廈門、桂林,5小時到武漢、南昌、南寧、福州;7小時到鄭州,10小時到北京、杭州、西安、石家莊,10小時到上海……12小時高鐵圈已經覆蓋了華南、華中、華東、華北以及西南部分地區、大大增強深圳作為中心城市的外溢輻射能力。
據了解,目前深圳北站日均開行高鐵動車184對,其中廣深港高鐵開行動車組列車102對;杭深線開行動車組列車82對,日均旅客發達量達7.5萬人左右。目前從深圳北站,可以直達北京、上海、南京、西安、鄭州、南寧、桂林、杭州、寧波、南昌等十幾個大中型城市。4月3日起,深圳北站還將開通至北京西和上海虹橋的共五對夕發早至的高鐵動臥列車,使城市間的聯接更加緊密。 去武漢賞櫻花,去廈門踏浪,成為深圳人週末新休閒方式。而剛剛過去的春運,更讓深圳這座移民城市的遊子們,親身感受到高鐵的高品質服務。
高鐵,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高鐵,強化了深圳的發展優勢。
2
新經濟 新機遇
高鐵帶動“灣區經濟”縱深發展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城市發展,交通先行”。交通發展從來與經濟跨越密不可分。 高鐵極大促進沿線城市之間資本、技術、人力資源的快速流動,這條經濟大動脈的暢流,無疑將為深圳灣區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必將促進深圳在國家“一帶一路”的大戰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不久前,深圳市委市政府發佈了《關於大力發展灣區經濟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橋頭堡的若干意見》,這是深圳經濟特區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主動擔當。《意見》提出,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充分發揮特區、灣區疊加優勢,加快打造産業發達、功能強大、開放互動、集聚外溢的灣區經濟,促進泛珠區域合作,推動與沿線城市發展聯動、區域協同、利益融合、互聯互通,成為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撐和橋頭堡,為我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作出突出貢獻。
而專家認為,“高鐵經濟一定是灣區經濟的重要支撐點”。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曲建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以“一帶一路”大格局審視,只有與外部互聯互動,才可能打開發展空間,高鐵必將是深圳聯通內外的關鍵節點。
他認為,從國際經驗來看,一流灣區名城都是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匯集的重要中心,灣區經濟的要義之一在於資訊流、資金流,人員、物質流等多種社會資源的高速交換融通。無論是“一帶一路”還是建設區域性經濟中心,都是為了完成更低成本、更加便利的資源交換,而人力資源是當下最為寶貴的資源。深圳北站片區,高鐵的同城效應極大地促進了人流的便利化,帶來人流的集散,尤其是中産以上、白領為主的人流,同時也帶動了資金流、資訊流、物質流等等的交換,北站周邊即將形成高度發達的現代服務業,聚集大批高智力的人才,對整個深圳建設灣區經濟將發揮非常巨大的促進作用。
據了解,正在規劃建設的深惠線城際線,將把北站片區與前海密切聯接,串起兩個熱門片區,使北站片區成為灣區經濟的縱深地帶。
“高鐵的開通將進一步帶動深圳的産業轉型升級。”企業界人士陳明中表示,高鐵的開通迅速縮短了城市之間的距離。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可以將總部和研發中心留在核心城市形成較強的人才優勢和研發優勢,同時將生産部門轉移到沿線城市,形成服務業和製造業集群,帶動沿線城市的經濟發展,促使區域經濟的産業升級和轉型。房地産、旅遊、商業、物流業、金融、娛樂等相關産業的發展,也將加速區域經濟的産業格局變革。
深圳市副市長唐傑對北站專題調研時曾表示,腹地狹小一直是深圳發展的瓶頸,而高鐵的運作徹底改變了深圳的經濟地理格局,“1小時經濟圈”、“4小時經濟圈”有效拓展了深圳的發展腹地,使“總部+分支、研發+生産、中心+網路”的外溢發展戰略成為現實可能。
3
新樞紐 新中心
“高鐵新城”正在深圳中軸崛起
縱觀現代城市中心的形成,交通因素往往成為其是否能夠真正發展壯大的決定因素。深圳北站作為目前華南建設佔地最大、建築面積最多、接駁功能最為齊全的特大型綜合交通樞紐,無疑具備了形成新城市中心的絕對優勢。根據深圳市政府的最新規劃,北站商務中心區將成為深圳又一城市中心。
北站樞紐作為我國兩大經濟大動脈的交會處,成為高鐵經濟效應在深圳的直接“受力點”與“受益點”。目前高鐵將為北站區域帶來每天超過7.5萬人次的客流量,每年客流量可達5000萬人次,超過深圳機場的吞吐量;深圳北站片區還匯聚了三條城際軌道線。地鐵線4號線、5號線、規劃中的6號線。此外,規劃的深惠線城際線也將在北站樞紐通過。周邊的梅觀快速路、留仙大道、福龍路、新區大道、和平路等主次幹道目前已經成形,多條公交線路在此集散。據預測,未來北站區域將帶來每天超過10萬人次的客流量,年客流量將達7000萬人次。
人流、商流、物流、資金流在北站片區高度匯集,奠定了一座中心城區的發展基礎。深圳市委、市政府對該片區的發展高度重視。這一片區的定位先後經歷過“中心區的後花園”、“城市副中心”。去年初,深圳北站商務中心區被列為深圳市重點片區之一,並要求該片區“加速打造新的增長極,增強城市未來競爭力,保持經濟特區的領跑優勢”。去年底明確將北站商務中心區打造成“新的城市中心”,納入到全市戰略發展定位中去。定位的不斷變遷,反映了決策層對北站商務中心區區位優勢認識的不斷深化和提升。
有專家表示,從全球特大型城市的發展經驗看,一個城市一個中心的佈局既不科學也不合理,多中心的城市佈局已成趨勢。從城市發展的中外經驗來看,鐵路樞紐最有條件成為城市中心。據悉,深圳在過去30多年的發展中,中心區主要是沿深南路、廣深港高速向西延伸,目前已經在東西方向形成了“福田-羅湖”和前海新區,此時在深圳北部中軸線上佈局“北中心”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深圳北站地處深圳南北中軸線上,距離福田中心區只有9公里,是深圳北拓的最佳範圍。同時,北站是華南地區面積最大、同時具有口岸功能的特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外連香港,內接腹地,區位優勢得天獨厚。目前,新彩通道已通車、坂銀通道正在建設之中,梅林關交通擁堵的格局正得到根本性改觀。在這種背景下,提升這一片區的規劃層級,既有必要也是必須。
去年底,隨著深圳地鐵集團北站樞紐城市綜合體物業開發項目的啟動,深圳北站商務中心區進入全面開發建設階段。周邊的公共設施、城市配套建設也快馬加鞭,一座規劃科學、配套完善的高鐵新城正在深圳地理中軸迅速崛起。
“高鐵新城”加快建設步伐 宜居宜業新龍華令人嚮往
從福田區出梅林關,或經福龍路不遠,就到位於龍華新區的深圳北站。華南最大的交通樞紐深圳北站接待著南來北往的旅客,建築恢弘大氣,北站廣場前綠草如茵,市民和旅客在此休閒、嬉戲。周邊道路寬敞整潔,兩旁高樓林立,環境整潔優美,極具“國際范兒”。在北站交通樞紐的帶動下,一座“高鐵新城”正加速建設。
隨著北站商務中心區規劃正式出爐和深圳市重點片區的劃定,該片區將打造成“深圳新的城市中心”。龍華新區成立後,高度重視北站片區建設,北站商務中心區被確定為“一中軸九片區”中的南部核心區,在新區推進“一線一站一社區”的國際化城市建設的思路,一站即指北站。在深圳市和龍華新區的強力推進下,圍繞北站一系列建設工作已經展開,深圳北站片區的美好藍圖正在變成現實的圖畫。
説起中心區,人們首先會想到福田中心區,深圳書城、深圳圖書館和深圳音樂廳等文化配套設施,讓市民盡享文化福利。在未來的北站中心區,市民也將享受到比肩福田中心區的公共福利。目前,市美術館新館和市圖書館調劑書庫兩項市級文化設施已選址北站商務區紅山站旁。市美術館新館總用地面積273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4956平方米。項目功能定位為收藏保管、陳列展覽、學術研究、藝術交流、藝術教育、社會服務等六大功能。市圖書館調劑書庫除了文獻儲存外,還將兼顧周邊閱讀需求,二大項目均預計2016年開工建設,一個市級文化中心呼之欲出。
教育一直是市民關注的重點,記者了解到,北站片區的教育除了滿足基本就學需求外,還向優質化方面發展。龍華新區成立後,北站片區已新開辦了書香小學和玉龍學校二所學校。今年,北站片區還將新建白石龍學校和龍塘片區學校兩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新校建成後將新增5000余個公辦學位。而為破解片區高中學位緊張的難題,新區還將新建紅山學校和致遠學校兩所高中,其中紅山學校位於中梅路與新區大道交叉口東南側,規劃為30班普通高中,致遠學校位於留仙大道與致遠北路交叉口西北側,規劃為36班寄宿制高中,兩個項目將爭取列入深圳市高中建設十三五計劃。此外,龍華新區還積極引進優勢資源,引進名校合作辦學。
在醫療方面,新華醫院和市第二兒童醫院兩所市屬三甲公立醫院正規劃建設,將徹底改變片區的就醫難問題。其中,市新華醫院位於新區大道和民寶路交叉口,總用地面積約60473平方米,規劃床位1200張,預計2017年開工建設;市第二兒童醫院選址位於民治大道與民康路交會處,總用地面積約為4萬平方米,規劃床位600張,預計2018年開工建設。
休閒難在北站片區也將成為歷史。目前,北站周邊正在規劃建設的公園包括民治社區體育公園、北站中心公園、白石龍文化公園、逸秀公園、民悅公園等五個公園,其中白石龍文化公園有望建成為新型城市公園的典範。
城市綠化美化工程的推進,讓深圳北站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新區對北站周邊的道路進行綠化提升。“一路一特色”的景觀打造,讓人們如走入五彩世界:民塘路美麗異木棉粉得嬌嫩;玉龍路的黃花風鈴木黃得鮮艷;騰龍路上鳳凰木紅得燦爛,行走中處,如入畫中。此外,龍華新區綠廊以“綠之長廊、花之長廊、生態長廊、健康長廊”為規劃導向,按“一主軸、三延伸、多綠心”結構佈局,整合了深圳北站周邊129塊零散綠地。構建了“人在園中走,一步一景觀;人在林中游,四季賞花開”的景觀效果。
為了推進國際化城區建設,龍華新區在北站片區開展導向標識系統建設,構建中英文雙語城市導向標識系統,彰顯城區的國際化品位。
記者了解,除北站片區外,龍華新區圍繞著“兩區一城”,即“加快轉型升級典範區、特區一體化示範區和現代化國際化中軸新城”的目標,積極推動産業轉型、城市轉型、社會轉型和人的轉型,新區實現了“三年大變樣”的目標。在今年的黨工委會上,龍華新區提出全面打造“十個龍華”,並分解落實為108項具體工作。隨著新區各項事業的紮實推進, 一座功能齊備、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的高鐵新城必將成為深圳城市建設的一張新名片,深圳又一宜居宜業的新城區。
融總部經濟、産業金融服務及綜合商業于一體
深圳北站片區: 將打造成新的城市中心
隨著福田-羅湖中心飽和及外溢發展,深圳市域範圍內多中心的城市佈局結構逐漸明晰與強化。參照國際區域中心城市多中心發展的經驗,龍華新區北站周邊地區位於城市中心區外溢輻射的最佳距離範圍,結合優異的交通區位條件與政策條件,具有發展成為深圳新中心區的潛力。隨著北站商務中心區規劃正式出爐和深圳市重點片區的劃定,該片區將打造成“深圳新的城市中心”。
規劃範圍:總面積6.1平方公里
深圳北站商務中心區域包括,福龍大道、龍華人民路、梅龍路、玉龍路和民豐路圍合,總面積6.1平方公里,總建設用地面積467公頃,其中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面積約66公頃;總建設規模約950萬平方米,其中商業服務業設施建設規模約550萬平方米。規劃就業崗位規模約25萬個,規劃居住人口規模約11萬人。
片區定位:新城市中心
片區的城市發展目標是:深圳市新的城市中心區之一,以總部經濟、産業金融服務及綜合商業為主,建設具有國際水準和現代化特色的綜合商務片區。
片區的功能定位是:重點發展以産業金融、資訊服務、電子商務等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合理配置生活性服務業,引導發展總部經濟,打造深圳外溢發展基地,逐步形成具有區域輻射力的城市中心。
空間結構:“兩軸四片”
深圳北站商務中心區規劃以“兩軸四片”為核心。
兩軸為商業服務軸和綠谷景觀軸,四片包括深圳北站商務片區、紅山商業文化片區、龍悅居生活片區和紅木山水庫生態片區。
商業服務軸以商務商業帶連接北站商務辦公區和紅山商業服務區,帶動周邊片區的綜合發展。綠谷景觀軸通過城市綠谷網路將周邊山體環境引入城市內部,並與紅木山水庫等周邊生態景觀水體相呼應,打造成為“山、城、水”相互融合的城市中心。
綜合交通:立體化交通網路
該片區將建立軌道、機動車、慢行交通為一體的綜合交通系統。優化各交通方式的相互接駁,方便換乘,鼓勵公交出行;合理安排公交站點以提高區內地塊的公交可達性;加密支路網以快速將交通疏解至地塊內部;建立連續的慢行交通網路。
城市軌道、地面公交構成區內的公共交通體系。強化公交站點與慢行交通之間的換乘接駁,結合軌道及公交站點設置自行車租賃、存放點;以連續的步行空間串聯主要交通站點及商務區內部,提升公交出行的便捷及舒適度。
城市設計:“山、城、水”融合
片區的空間組織強調山、城、水整體設計,展現自然生態和人文景觀特色,構建深圳北站商務中心區的品質內涵與整體視覺印象。
片區以城市綠谷與指狀綠地作為規劃區最有可識別性的城市景觀。建築方面,將圍繞深圳北站與紅山站形成該片區的兩處城市天際線峰頂。韻律起伏的城市天際線與背景山體天際線呈現錯落起伏的關係,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互重疊。另外,片區城市設計景觀分區包括區域生態景觀、城市綠化景觀、特色感知景觀、文化中心景觀、CBD景觀和一般城區景觀,打造“山、城、水”人與自然和諧的特色景觀。
公共服務:文教衛設施齊全
按照規劃,片區有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高中2所。教育設施中幼兒園與九年一貫制學校按照其服務半徑結合居住用地佈局。
片區醫療衛生設施包括市級綜合醫院1座;文化設施包括圖書館1座,美術館1座。圖書館與美術館均佈局于紅山站東側,同時將完成27條(段)城市支路網建設。
自然生態保護:將形成公園群
未來,片區公園包括多座中心公園和紅木山郊野公園,主要為帶狀形態,在詳細設計中強調體育活動設施及公共活動場所的設置。紅木山郊野公園強調自然環境的保護,開發建設限于必要的管理與遊客服務設施,嚴格控制開發建設規模。
相關
連結
高鐵
高速鐵路(簡稱高鐵)中國2014年1月1日起實施的《鐵路安全管理條例》規定,高速鐵路(高鐵)是指設計開行時速250公里以上(含預留),並且初期運營時速200公里以上的客運列車專線鐵路。
高鐵在中國
2008年,中國開通第一條高速鐵路客運專線——京津城際鐵路,標誌著中國進入高鐵時代。目前,我國已經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以及最高運營速度的高鐵網路,時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鐵運營里程已經達到16000公里,佔世界高鐵總里程的60%。
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四縱四橫”高鐵網路,四縱包括:京滬客運專線(京滬高鐵)、京港客運專線(京港高鐵)、京哈客運專線、杭福深客運專線(東南沿海客運專線)。四橫包括:徐蘭客運專線、滬昆客運專線、青太客運專線滬漢蓉客運專線。
根據規劃,到2020年前,高鐵將連接所有省會城市和50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全國90%以上人口。
高鐵在全球
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條高鐵——國鐵“新幹線”東海島段。上世紀70年代,法國、義大利、德國、西班牙等國也陸續建成高鐵線路。迄今,世界上投入運營的高速鐵路總長超過2萬公里。發展高鐵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全球正在掀起新一輪的高鐵建設熱潮。
從國外發展經驗來看,高鐵建成極大促進沿線城市之間資本、技術、人力資源的快速流動,大幅度提高了城市群間人流、物流的效率與品質,帶來沿線城市整體性的人口與産業的增長,增強了沿線城市的集聚能力,對城市發展、區域空間格局演變産生了深刻影響。如日本東海道新幹線(Tokyo-Nagoya-Osaka)開通後,沿線城市商務活動大幅增長,衍生了零售、休閒娛樂等配套功能,有新幹線車站的城市比沒有車站的城市人口增長率平均高出22%,有新幹線車站城市比沒有設站的城市在零售、工業等方面的增長率高出 16~34%。巴黎至里昂的高速鐵路建成後,兩地之間商務與旅遊活動顯著增長,從1983年到1990年,里昂車站周邊地區的辦公面積從17.5萬平方米增長到25.1萬平方米,年均增長5.2%。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