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發貸款“算母豬不算公豬”——博鰲嘉賓談農村金融怪象

  • 發佈時間:2015-03-27 16:10:3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海南博鰲3月27日電(記者鄧華寧 羅羽)養母豬能貸款公豬不行、放貸一哄而上虧損一哄而下、農房抵押“只聽樓梯響未見人下來”……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舉辦的“普惠金融:探索農村金融改革新模式”分論壇上,與會嘉賓紛紛表示,當前農村改革正面臨很大機遇,而目前農村金融現狀顯然難以發揮支撐作用。

  “母豬有補貼、公豬無補貼”

  “財政只補助母豬,不補助公豬,因此,農村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也只算母豬,不算公豬,這不符合生産規律。”博鰲嘉賓、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陳章良説,農戶如果都只養母豬不養公豬,生豬生産肯定搞不好。

  博鰲嘉賓、海南省農信社理事長吳偉雄説,生豬養殖決定了豬肉價格,這是CPI構成中一個主要的方面。可以説,豬肉價格暴漲暴跌都會引起CPI波動,關係重大。前幾年豬肉價格像“過山車”,有一段時間因為豬肉價格過高,相關部門發文要求大力支援生豬養殖。於是社會資本、金融機構一哄而上紛紛進入養豬業,連做房地産的人都去辦養豬場了。

  “我們那時分析豬肉價格已經很高,預計未來可能‘跳水’,反而收緊了養豬貸款,當時還被批評為‘胡來’。”吳偉雄説,一年之後豬價大跳水,幾乎所有的人都賠了,養殖戶也損失慘重。農業生産有自身的規律,一哄而上或者一哄而下都不行,在最低谷的時候把錢貸給農戶,把養豬做起來,是雪中送炭,也是雙贏。

  農房抵押“只聽樓梯響,未見人下來”

  “農村金融中另一個怪現象是農房抵押這一重要改革基本沒有破冰。”長期關注三農問題的陳章良説,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賦予農民更多財産權利,慎重穩妥推進農民宅基地財産權抵押擔保”,這是一項重大改革,當時覺得很有希望,終於可以把農村金融搞活了。可是等了一年多,走訪了30多個省份的農村,發現做得很少。

  “有銀行行長説,農房抵押很麻煩。值不了多少錢,評估還要花不少錢。”陳章良説,還給我算了一筆賬,一棟農民住宅抵押貸款10萬元,而農産品賣不了多少錢,一旦發生水災、旱災,可能都還不了貸款。而且農房都是農民自住的,還不上貸款也不能收走。“總之,就是不願意開展抵押業務。”

  “金融機構應該從宏觀層面好好考慮一下,怎樣把錢貸到農民手裏。”博鰲嘉賓、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表示。

  農村需要“打赤腳”的銀行家

  “農村金融表面是貸款難、貸款貴等老問題,根子上是缺乏真正的‘泥腿子’銀行家。”吳偉雄説,農村不需要穿皮鞋的去放貸,而需要了解三農,還要懂金融的打赤腳的銀行家,只有他們才了解農村市場,了解農民需求。

  陳章良説:“前不久我去台灣看農村貸款,台灣有農會,農民在農會中可以自己貸款。農會了解到哪一家人種葡萄需要資金後,就會直接去放貸。一個葡萄架相當於6萬元人民幣,沒有多少程式就直接貸了。日本的農村金融也做得很方便,自身像銀行一樣在運轉。”

  “我們把金融機構辦到農村去,要更多地想想如何為農民服務,少想著從農村來吸收資金,這是搞好農村金融的出發點。”博鰲嘉賓、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