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長江第一鮮”瀕臨滅絕

  • 發佈時間:2015-03-26 07:33:53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清明前後,又將迎來長江刀魚的高産季。刀魚有“長江第一鮮”之稱,近年來曾屢曝天價。而“八項規定”出臺3年來,供求關係多變,價格又多有反覆。在刀魚昂貴身價的背後,又折射出哪些問題?記者深入刀魚捕撈地和市場、飯店展開了調查採訪。

  長江南通段每天只捕六七條

  3月24日下午,記者從南通姚港碼頭出發,跟隨蘇通漁26604下水捕撈江刀。

  下午3點,潮來了,船上的六個漁民分工協作,在船老大韓衛星的指揮下,下錨、拉叉子繩、拋漁網。

  “捕魚是望天收。” 57歲的韓衛星介紹,每天出船時間根據潮汛而定,一天趕兩潮,漲潮撒網落潮收網。這幾天,他們一潮大約可以捕撈到一兩條3兩左右的江刀,按一斤2000元左右的價格賣掉,除去出船一次的成本約2000元,基本沒賺頭。3月份出漁以來毛利1萬多,去掉工人吃喝、保險、船舶損耗,還賠著錢。

  不過,韓衛星並不著急。3月份南通地區本來刀魚就極少,真正的高産期要在清明以後。“那時候魚到上游的就多了,就算賣500塊錢一斤,每天能搞四、五十斤,一天能掙兩三萬。”韓衛星預測,去年是小年産量少,魚賣的比較貴,一條船能掙三、四十萬;今年應該是大年,産量多、價格低,估計沒有去年掙得多,“掙大頭的其實還是收刀魚的老闆們。”

  記者輾轉聯繫到南通地區最大的刀魚商人老顧。老顧從事這一行業20多年,既擁有多條漁船,也有多家自己的飯店。他告訴記者,這幾天,整個崇明島範圍,每天刀魚捕撈能達到3000斤。但南通段的船每天産量很低,平均大概六七條魚。“今年應該是大年,‘行市’特別平穩,南通的本地刀賣價基本在2800-3800元,崇明刀1000-1500元左右。”

  很多“江刀”其實是海刀湖刀

  長江刀魚,與鰣魚和河豚並稱為“長江三鮮”,而刀魚位列“三鮮”之首。實際上,刀魚分為很多種,越南湄公河的湄公刀,福建、浙江的海刀,安徽、江西水庫的庫刀,太湖、鄱陽湖的湖刀,以及長江刀等,價格天差地別。像目前市場上賣得較多的浙江海刀,一斤只要兩三百元。最鮮美、價格最高的當屬長江刀。長江刀根據出水地不一樣,還細分為“崇明刀”、“江陰刀”或者“靖江刀”。從崇明島南岸進入長江,越往西,淡化越充分,刀魚越鮮美。

  縱觀近五年來南通地區江刀價格的表現,2010年,南通魚販從漁民手中拿價只要300元一斤,2011年拿價800-1000元一斤。2012年達到歷史最高點拿價6800元一斤,飯店裏最貴賣到8000元,而2013年拿價又跌到1300-1500元。而2014年,儘管“八項規定”依舊嚴格,但刀魚消費仍在繼續,江刀的市場最高價又回升到五六千元。

  那麼市場上的江刀都是真的麼?

  老顧告訴記者,南通魚老闆拿價有兩張晴雨錶:一是常州小湖批發市場,一是江陰批發市場,魚老闆們會參照這兩個市場的出貨價。而漁民捕撈到的本地刀,出貨4、5分鐘就會被席捲一空,甚至早就被魚老闆訂掉了,根本到不了市場。在南通最大的海鮮市場端平橋海鮮市場,余英水産的老闆丁余英介紹,這裡的各類刀魚基本都是從常州小湖批發市場進的。

  “很多地方的所謂江刀不是水裏游來的,而是坐著汽車來的。”知情人士苦笑道,不同地方刀魚差價大,像不少靖江刀都是下游運到本地碼頭再賣的。還有更誇張的,以捕撈崇明刀為例,漁民把船開進大海捕撈後停靠在崇明島碼頭,“實際上都是一點淡水都沒沾過的海刀,卻按照江刀賣。”

  刀魚“回家路”遭遇十面埋伏

  刀魚是洄遊魚種,出生地在長江中上游。出生後,它就會沿著長江順流而下,在沿海一帶成長。次年二三月,它沿著“來時路”遊回到出生地産卵繁育後代。

  現如今,長江刀魚的這條“回家路”殺機重重。殺戮從東海近海海域開始,從入海口逆流而上,每一段都拉著密密麻麻的漁網“迷魂陣”。再往上,長江上還有一道道水壩攔著,因此越往上游,魚也就越少。

  從2002年起,長江流域開始實施禁漁期制度,在三個月的禁漁期內,數萬艘漁船禁止在長江幹流、主要支流、通江湖泊捕撈作業,但是這並不能減緩刀魚資源的衰減。濫捕和化學污染是刀魚的兩大“天敵”。很多崇明島以西的漁民抱怨,“每年都出各種各樣的新漁具,‘斷子絕孫網’屢禁不絕,魚孫子都得打上來了。”還有些漁民把網都插到了近海20公里的地方,“根本不留活路。”而中上游地區,大量排污的化工企業也難以根除。

  在此背景下,上海、江蘇、安徽三地的長江刀魚被列入國家保護範圍,農業部命名為“長江刀鱭國家級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自2007年起農業部對長江下游兩省一市的刀鱭特許捕撈證核發數量逐步進行了削減,但刀鱭持續衰退的趨勢並未明顯改觀。

  資料顯示,1973年長江沿岸“江刀”産量為3750噸,2002年以後每年産量已不足百噸,去年江蘇省捕撈量僅為43.3噸。今年産量到底能有多少呢?人們拭目以待。

  一直從事刀魚研究的中國水産研究院無錫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員劉凱表示,延長禁漁期、減少核發捕撈證、加大對無證捕撈的打擊力度已勢在必行。本報記者 付 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