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馬家苗木為何能“賣全國”

  • 發佈時間:2015-03-26 04:29:49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閱讀提示

  “馬家軍”,省內外苗木行業一個響噹噹的名字!馬家村,這個以種植苗木著稱的小村莊,從“育苗到種樹”,從“賣樹到賣景”,再到如今的“買全國、賣全國”,其種植和經營模式的轉變,對高青縣農業産業化發展具有深刻的借鑒意義。

  時值初春,馬家村村民聚在一起,談的最多的是苗情、市場。馬家村146戶家家種樹、戶戶養苗,通過産業興村,成為聲名遠播的苗木專業村,每年經過這裡銷售的苗木産值都在1億元以上。

  □ 本報記者 程芃芃 本報通訊員 王克軍

  苗木種植從20畝到6000畝

  説起高青縣田鎮街道馬家村種植苗木的歷史,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1986年,高青縣林業局想在全縣推廣刺槐種植技術,選中了馬家村作試點。這個決定讓世代以種糧為生的農民覺得不可思議,根本沒人響應。經過宣傳發動,最終有四戶頭腦活泛的村民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承包了村裏20畝連片地作為試驗田,在林業局的指導下,搞起了刺槐新品種的馴化選育。

  一兩年的功夫,這些小樹苗就長成了“搖錢樹”,可觀的經濟效益最具説服力。這次試驗大獲成功,一算賬,收入明顯比種糧高出不少。首戰告捷,初涉這個行業的四戶群眾成了示範戶和技術員。“要想富,多種樹”。起初觀望的群眾也慢慢加入到這個行列中,逐漸普及到家家戶戶。

  之後他們圍繞苗木種植,逐步擴展到扦插種植小葉楊、引種代育桑苗,到1995年一躍成為全縣規模化桑蠶基地,苗木産業逐漸成為村裏的主導産業。隨著桑蠶市場的波動和病蟲害侵蝕,村民又把目光瞄準了毛白楊,通過小葉楊嫁接毛白楊培育樹苗。自此馬家村的苗木産業步入健康發展的快車道。

  從播種、扦插、育苗、移栽到賣樹,馬家村涵蓋了苗木産業的整個鏈條。種植苗木的效益比種莊稼強很多,正常年景每畝收入可達5000至15000元,行情最好的時候一畝地的年收入能在5萬元左右。

  幾年間,他們便擁有了白蠟、國槐、法桐等幾個主打品種,全部品種近30個,現在全村1000余畝土地全部種植苗木,有的村民還到東營、桓臺等地承包土地發展苗木,同時輻射帶動鄒徐、閆家、千佛廟等周邊村發展苗木,總面積達到6000余畝,種植存量突破5億元。

  品質定位決定價格

  走進磁谷路西側的浩泰林業公司苗木基地,一棵棵金葉白蠟、法桐、金枝槐、海棠、金葉榆把這裡裝扮得像個植物園,各類景觀樹形態優美,如同天然氧吧,令人賞心悅目。

  深諳此道的村黨支部書記、基地負責人馬付龍説,苗木産業10年一個週期,近年來,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綠化檔次的提高,許多傳統低端的品種和樹齡短的小樹苗逐漸失去競爭優勢,苗木産業邁入了全新的“品質時代”。

  儘管馬家苗木有“馬家白蠟、名揚天下,馬家國槐、享譽四海”這樣的金字招牌,但如果仍然繼續延續傳統的種植管理模式,將很難持續發展下去。馬付龍的經驗是,必須把握行業發展趨勢,牢牢佔領市場制高點。品質定位決定價格,而影響苗木品質的不僅僅有品種,種植模式、經營模式更為關鍵。

  種植方面,他們引進了“標準化”理念,村裏註冊成立苗木專業合作社,結合市場需求,按大中小苗和不同樹種,圍繞苗木種植密度、樹冠造型、高矮粗細等方面分別制定了規則和標準;提高機械化作業水準,統一技術規範,實現了從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的轉變;根據掌握的育苗技術,他們通過對市場上收購來的中小規格半成品苗木進行定植,通過後期的整形培育,提升了利潤空間;在保持傳統樹種優勢的基礎上,在苗圃內發展精品景觀樹,引進了法桐、海棠、櫻花、金枝槐等樹型好、樹種名貴的中高檔大規格品種,使苗木生産不斷向高檔化、系列化方向發展,實現了從種樹向造景的轉變提升。

  銷售方面,不再“亂賣”,通過按規格賣、有計劃賣、避開上市高峰錯時賣,對不同品相、不同直徑苗木進行分級分類有序銷售,滿足了不同層次的市場需求。

  “買全國 賣全國”

  “賣難”是很多農産品都會遇到的一道坎,馬家苗木也不例外。2005年前後,他們就遭遇了一次賣樹難。當時村民主要種植白蠟,市場大量需求三四釐米的小樹,五釐米以上的則無人問津,基地裏超規格的樹苗不能及時賣出,資金流動不起來,愁壞了很多樹農。

  隨著苗木規模越來越大,坐等客源不是辦法,很多能人適時調整角色,在育好苗圃的同時,當起了苗木經紀人,主動對接市場、客戶,依託訂單發展等方式開拓市場,同時村裏還成立30多家苗圃公司,對外承接綠化工程、園林養護等,從只賺種植錢的樹農,一躍成為服務覆蓋全産業鏈的經紀人、園藝師、企業家。

  目前,“馬家軍”隊伍越來越龐大,分工也越來越明確。居於最上游的,是專業從事綠化工程的設計施工,對外承接小區、市政等園林綠化,經營業績最好的公司年營利高達四五千萬元;中間的則是一批苗木經紀人,他們懂行情、有市場,每人平均年收入都在10萬元;最下游的則是專業種植培育苗木的樹農,他們有技術、會管理,根據訂單和市場需求專心培植優質苗木。綠化公司需要什麼苗,苗木基地就種什麼苗,經紀人負責推廣宣傳,收購苗木並聯繫車輛運輸,價格和銷路都能得到保證,形成了完整的運轉體系。

  馬家的苗木産業到底有多大?村民用“買全國、賣全國”來形容。現在馬家苗木遠銷北京、遼寧等十幾個省市,遍佈大江南北。現在不僅可以通過網路了解苗木資訊,還可以直接進行交易。滑鼠一點,足不出戶就能做生意,為馬家苗木“買全國,賣全國”提供了捷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