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聯三增”推動農業生産轉方式

  • 發佈時間:2015-03-26 04:32:3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山東寧津縣積極適應農業機械化、服務社會化、城鄉一體化發展需求,以推行“三聯三增”富民黨建活動為載體,從群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抓起,通過組建黨員規模種植服務隊,推動農業生産方式轉變。寧津縣委書記鞏洪波:通過縣鄉村三級黨組織聯動,實行全程機械化,實現全方位服務,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寧津縣縣長高秀鵬:打通“中梗阻”,解決好“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問題,實現農業機械化、規模化、現代化經營。

  基本做法

  “三聯”,就是建立“三級聯動、農資聯供、農機聯運”模式,即縣鄉村三級黨組織及農業、農機、供銷等相關部門上下聯動;肥料農資送貨到府,實行聯供;鎮村黨組織牽頭,組建黨員規模種植服務隊,統一組織作業,實行農機聯運。通過“三聯”,解決好農村土地誰來經營、現代農業如何發展、村級黨組織怎樣轉型等一系列現實問題,實現農民增收、集體積累增加、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增強的“三增”目標。

  (一)實行“四統一”,實現有組織的機械化。一是統一定購。由縣農機局與農機生産廠家聯繫,幫助村集體以團購的方式購置農機,除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農機補貼政策外,每台比市場價格優惠5000~17000元不等,在享受廠家讓利優惠的基礎上,還可享受分期付款或賒銷的政策。今年以來,全縣村集體購置小麥聯合收割機41台、玉米聯合收割機38台、大型拖拉機5台。二是統一管理。採取村企聯合、個體農機參加等方式,建立起以黨員幹部為主體的黨員規模種植服務隊880支,吸收農機3677台,村黨支部書記任服務隊隊長,鄉鎮包村幹部任聯絡員,通過企業化動作、組團化服務,變過去單兵作戰為聯合作戰。三是統一供油。作業期間,由縣中石化公司負責為服務隊農機統一供應燃油、配送到村,麥收期間每升柴油比市場價優惠0.7元,“大秋”期間優惠0.3元,兩季供油300多噸,降低了農機運作成本。四是統一調度。各鄉鎮成立了由班子成員任負責人的機械調度、機具維修、油料供應、糾紛調解、應急處置等配套服務小組,召開由全體村黨支部書記、包村幹部和農機手參加的碰頭會,三方充分對接協商,為服務隊農機落實作業地塊,為地塊落實農機。

  (二)落實“六步走”,把質優、價廉農資直供到村。農資直供就是取消農資流通中間環節,構建上聯農資生産商、下聯村黨支部及農戶的農資直供體系。2014年8月16日,寧津縣與農民日報社聯合舉辦了“品牌農資中國行——走進寧津”大型惠農公益活動,組織16家品牌農資企業來寧津縣進行對接,達成了農資直供意向。第一步直供洽談。縣供銷社根據各鄉鎮(街道)與有關農資企業達成的意向,與企業洽談肥料價格,爭取以最低價格供應。第二步宣傳發動。各鄉鎮(街道)召開黨支部書記、群眾代表參加的大會,對肥料直供工作進行宣傳發動;各村召開廣播會、群眾會等,將肥料品牌、價格等情況向群眾公開公示,讓群眾知曉。第三步統計匯總。包村幹部進村入戶對群眾的用肥品牌、數量等進行統計匯總,並負責收齊肥料款,交由各鄉鎮(街道)保管;各鄉鎮(街道)匯總結果,報縣供銷社。第四步肥料定購。縣供銷社根據各鄉鎮(街道)上報的用肥匯總,與有關農資企業洽談定購。第五步品質抽檢。肥料配送到寧津後,由縣農業局、質檢局、工商局組成聯合質檢小組,對肥料品質進行抽樣檢查。第六步配送結算。肥料抽檢合格後,縣供銷社與各鄉鎮(街道)聯繫,將肥料送到各鄉鎮(街道),由村黨支部分發到戶,各鄉鎮(街道)負責與農資企業進行結算。“大秋”期間,共直供肥料1100多噸。

  初步成效

  (一)形成了“政府有形手”與“市場無形手”的有機結合,讓群眾省了心、省了力、省了錢。往年“三夏”、三秋”,都是群眾自己聯繫安排收割、播種,一些年老體弱和外出務工家庭往往錯過最佳收割時間造成損失。2014年,縣、鄉、村三級黨組織對全縣收種機械進行統一調度,使過去鬆散的、無組織的機械化變為有組織的機械化,並且收播價格比市場價平均低15元左右。

  (二)實現了鄉鎮幹部“由閒到忙、由松到緊”的轉變,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2014年“三夏”“三秋”時節是寧津縣鄉鎮幹部最忙碌的時候,從鄉鎮黨委書記到一般包村幹部,全部盯崗盯位,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機劃分作業地塊,協調機械檢修,聯繫油料供應,特別是對老弱病殘戶、外出打工戶、留守老人兒童戶,與村幹部一起調配機具,幫助這些家庭完成收割、運輸和搶種,沒讓他們再像往年一樣發愁。全縣880支黨員規模種植服務隊的3677台農機,都在明顯位置貼上了黨徽和黨員規模種植服務隊統一標識,服務隊變成了轉變作風的“宣傳隊”。

  (三)消除了群眾“黨支部去哪兒了”的困惑,樹立了黨組織威信。曾經一段時期以來,村黨支部與群眾打交道習慣於行政命令,甚至有過“土地分到戶,不要黨支部”説法。開展“三聯三增”活動、成立黨員規模種植服務隊,為村級黨組織發揮作用撐了腰,鼓了勁,提供了舞臺。一是通過村黨支部的引領和組織,推進了農業機械化、種植規模化的組織化進程,解決了群眾一家一戶解決不了的難題。二是通過落實一系列優惠政策措施,降低了群眾生産成本,獲取了經濟上的實惠,79台村集體收割機每台可創收10000多元,實現了群眾、農機手、村集體一舉多贏。通過農資直供,2014年為群眾直供農資肥料1100多噸,每噸比市場價便宜300~500元,讓群眾每畝節省肥料款30元。三是通過搭建平臺、賦于職責,使農村黨員幹部找到了發揮作用的舞臺,增強了榮譽感和歸屬感,促進了作風轉變。

  今後打算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為群眾服務永遠在路上,“三聯三增”活動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一)抓本,就是有人抓、見實招,從根本上解決群眾服務誰來管的問題。目前,農村大量青壯年外流,由此帶來了兩方面問題:一是今後農村土地無人耕種的問題十分迫切;二是人才大量外流,造成了農村後備幹部儲備不足。農機手、農資經銷商、種糧大戶的産業在村裏,且與群眾交往最密切,也有為群眾服務的意願,屬於農村中的能人,又都是“三聯三增”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和受益者,從中選拔村幹部,能夠保證農村幹部隊伍的基本素質和相對穩定。

  (二)抓常,就是經常抓、見常態,把“組團化”服務持續融入到群眾生産之中。他們將進一步發揮黨員規模種植服務隊的作用,幫助群眾順利完成每年“三夏”“三秋”的收割、播種任務。同時,針對群眾生産所需,進一步整合縣鄉村三級的組織優勢和服務優勢,重點做好測土配方、統一灌溉、統一防治、技術指導,降低管理成本,使服務更專業、更具體,建立起農業生産全過程、全覆蓋的服務體系。

  (三)抓長,就是持久抓、見長效,以規模化種植促進城鎮化進程。以農機手、農資經銷商、種糧大戶為骨幹建好農村班子,把他們組織起來成長為職業農民,有利於推進村集體領導下的土地託管,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機械化種植,讓群眾、集體、經營者都實現受益,通過改變生産方式來改變生活方式,轉移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聚集,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