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人理財這10年

  • 發佈時間:2015-03-25 14:29:33  來源:山東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變化是永恒的主題,難得的是提前發現並預知變化,尤其是在我們身處其中的時候。財富管理行業看似風平浪靜,但十年來已經發生了諸多變化,並醞釀著發生更大變革的能量。我們試圖從現今的狀態中發現一些未來變遷的趨勢,不為預言,只會等待。

  銀行去得越來越少,你的理財你做主

  在很多城市,每天早上8點來鐘,就能看到在許多銀行營業廳門口有一群中老年人簇擁著,等待著銀行開門。去營業廳辦理業務,是好幾代人的習慣。銀行也默默承受著服務的壓力。尤其是地理位置好的銀行網點,整整一天的客流都是絡繹不絕,需要有保安維持秩序,有銀行服務人員講解,有保潔員不斷打掃,櫃員也是忙得四肢發軟。很多銀行一度都在為營業廳排隊長、秩序混亂而頭痛。

  忙並賺著錢,這是銀行賴以生存的基礎。銀行花費大量資金建造網點,因為這樣才能拉存款、放貸款,順帶賣賣保險基金,賺些零花錢。

  只是,情況在悄然地發生變化。你可能已經發現,自己好久沒有去過銀行營業廳了,平常的小業務在電腦和手機上就能操作,頂多去ATM機上存取一下錢。銀行也開始發現,來辦理業務的客戶相當數量是以不會網上操作的中老年人為主,他們前來辦理的業務也基本上就是簡單的存取款。年輕人往往來開個戶辦個網上銀行後便不見蹤影。

  未來呢?可能用不了多久,銀行的營業廳就會出現過剩。這對於銀行既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可以減少大量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提高運作效率。壞處就是銀行在老百姓理財中的核心地位被弱化。營業廳的巨大客流是銀行獲利的財富之源,不管是銷售自己的産品還是幫其他金融機構賣産品,失去這個客流,銀行將淪為與其他機構一樣,通過網路終端、電話、短信向客戶推薦各種服務和産品。如此一來,主動權便更多掌握在客戶手中。客戶一手握有多家金融機構的終端,聽誰的不喜歡誰的,全在自己的權衡和判斷。

  證券公司其實這些年來已經經歷了類似的變化。網路的便捷已經使得很少有人再去證券公司營業部交易,各家券商之間的競爭除了交易費率的價格戰,更多變成遠端服務之間的較量,例如電子交易的穩定性、研究報告的推送,許多券商的業務員也已經習慣了在家SOHU辦公。

  理財顧問名副其實,第三方理財力量崛起

  理財顧問,是一個經常會出現在各種場合、各種名片上的詞彙。這個冠冕堂皇的詞彙,很多時候並沒有物有所值。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的理財顧問做的事情,就是銷售。典型的如保險銷售、基金銷售、銀行理財師、第三方理財的産品銷售,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向客戶兜售産品。

  雖然監管方有著各種保護投資者的政策,但是還是難以抵擋理財顧問賺取銷售佣金的衝動,一些不適合客戶甚至是本身蘊含巨大風險的産品,被冠以各種高雅的名號銷售出去。由此産生的糾紛不勝枚舉。

  現在一些所謂的“理財顧問”,之所以能一時得逞,利用的無非是資訊不對稱以及客戶專業知識的缺乏。就像去醫院看病,多數人都不懂專業的醫療知識,醫生要想蒙病人,易如反掌。

  正如不能指望每個人都能去學醫療知識一樣,同樣不能指望每一個理財者都具有豐富的理財知識和技巧,但卻可能為自己配備“家庭醫生”。這時,真正的理財顧問就出現了——他們為客戶服務,以客戶收益最大化為目標,幫助客戶分析各種産品的利弊,並通過自己的服務獲得報酬,至於客戶購買産品帶來的佣金,和理財顧問無關。

  從美國市場來看,理財顧問的收入模式主要有三種:銷售産品賺取佣金;提供專業理財建議收取諮詢費; 兩者兼而有之。絕大多數理財顧問採取的是佣金加諮詢費的第三種模式。有著大公司金字招牌的理財顧問固然受歡迎,但和地位中立、與産品發售方無直接關聯的第三方理財機構,更加受到許多客戶的青睞。

  大趨勢使然,中國的第三方理財機構崛起只待時日。

  股市更難操作,基金愈發親民

  過去十年,從股市賺到錢的散戶很少,不是我們的股市出了什麼嚴重問題,而是因為這根本就不是適合散戶投資的地方。

  有些時候,在一條畸形的路上走的時間長了,就會産生一種錯覺——大家都在走,這就是正常的吧!?

  展望全球,除了美國,沒有一個國家的人像中國人這樣愛炒股。即使在美國也不同於中國,一是他們有著全球最好的上市公司,二是基本全都長線投資。

  當然,例如日本、法國、德國等國家,他們也有過迷戀股市的階段,多數是經歷了大熊市的洗禮,才開始意識到股市的恐怖,從股市中清醒過來。

  2008年的A股熊市後,還有不少股民依舊戀戰,只能説這次熊市還不夠兇猛。但也有不少股民開始意識到股市的專業性和巨大的風險,開始把手中的錢交給專業的投資者來打理,不管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

  基金也是熊市的受害者,至今很多人談基金色變,因為股市下跌的時候,股票基金也一樣下跌,毫不遜色。但是散戶炒股和買基金的區別是:散戶連續炒股十年,賺錢的概率依然很小,但是持有一隻基金十年,賠錢的概率卻很小。這其中的原因涉及專業性、投資風格、投資心理、力量博弈等多方面因素,但早已是被歷史反覆證明的。

  未來,股市也會用其走勢反覆向股民證明,這裡真的不適合你。

  債券市場豐富多彩,你真的有多種選擇

  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一個是低利率、高門檻,如陽春白雪;一個是高利率,門檻低,如下裏巴人。這兩種方式一度就像黑白兩道,正邪分明,格格不入。未來,這兩者之間的界限會越來越淡,主要的原因便是利率市場化。

  銀行貸款這種陽春白雪的東西不能以偏概全。不是所有投資人都喜歡風險低的産品,也不是只有風險低的投資才需要貸款。風險高,投資人必然要求有更高的收益率,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當然,民間金融的高風險已經讓國人有所領教,僅靠一紙契約保護,甚至沒有抵押物,一旦借款人死亡、跑路,所有財富瞬間變泡沫,這也是多數投資者所接受不了的事情。其實,在這兩者之間的借貸産品還有很多,在利率充分市場化之後,就不再是之前的非此即彼——不向銀行借錢,就只有民間借貸。由於銀行對風險控制的要求極高,市場利率化的事情不能由銀行一家來完成,主要的體現將會在債券市場。未來,債券市場將更加繁榮,各種利率水準的債券百花齊放,滿足不同口味投資者的要求。

  就實質而言,目前高利率的信託、P2P貸款、民間金融試點已經是利率市場化的體現,甚至個別産品已經屬於垃圾債的範疇。我們迫切需要的是權威的債券評級機構以及代客理財的優秀債券基金。綜合整理本刊記者張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