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如皋:美麗與富裕同行

  • 發佈時間:2015-03-25 05:37:5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陳偉通訊員馬志剛

  江蘇省如皋市地處江蘇中部平原地帶,南臨長江,東近黃海,氣候溫潤,水網縱橫,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獨特的鄉野風情。近年來,該市緊緊圍繞“民富、村強、鄉美、風氣好”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著力將村容村貌的改善、環境整治與村民增收、産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涌現出一大批富有生産、生活、生態環境特色的美麗鄉村,如同一幅輻獨具魅力的鄉村畫卷在這片土地上悄然舒展。最近,記者專程來到這裡,走進一個個美麗鄉村,體會這些美麗鄉村所呈現出來的特色之美、生活之美、文明之美、發展之美。

  月旦:

  因路而興的園林鄉村

  春陽正暖,記者來到該市白蒲鎮月旦社區康盛生態園智慧大棚內,但見數萬株百合花正蘊育花蕾,一簇簇蝴蝶蘭競相綻放,已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據了解,康盛生態園建有苗木、草坪及鮮切花生産基地,佔地近1000畝。生態園投資人錢德勝告訴記者,生態園的建設和發展不僅是他的事業,對村民也大有好處。通過土地流轉和康盛生態園提供的就業機會,不僅使周邊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增加了6000元左右,還帶動了周邊農家樂旅遊産業的發展,是賺錢的“美麗事業。

  在康盛生態園不遠處,另一處園子同樣遠近聞名,這便是雲軒園。雲軒園是一個以竹類繁育、研究、開發為主體的生態園,佔地約200畝,現有竹子70多種,約40萬株。漫步雲軒園內,眼前果嶺起伏,翠竹蒼蒼,亭臺隱現,遊人絡繹不絕。

  康盛生態園和雲軒園的快速興起,與穿過該村的一條寬闊公路有著很深的聯繫,這條公路便是縱貫如皋東部的主要幹道——白雪公路。

  “過去這裡是一片低産田,去年修公路又在附近留下一個7萬多平方米的取土坑,周邊百姓出行不暢、耕作艱難。”月旦社區黨總支書記徐繼業告訴記者,2009年白雪公路開通,為盤活這片土地提供了契機,村裏抓住機遇引資建設了江蘇雲軒竹業項目,將低産田轉向發展集經濟竹林、觀賞竹林、餐飲、旅館、市場化養老院于一體的休閒旅遊項目。如今景區周邊都是生態項目,已經成為近5平方公里的生態區域。

  白雪公路的開通,讓原本閉塞的月旦變得四通八達,也讓這裡的村莊容貌發生了顯著改變。路通了,各類資本也紛紛湧來,給村民帶來了致富機遇和工作機會。“吾稼莊”百畝有機蔬菜園內,所有産品都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珍禽園內,數十種珍禽林間嬉戲,上百隻孔雀翩翩起舞;佔地60畝的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裏,工人們正忙著將蝦苗放入池中……

  如今,慕名來月旦社區旅遊的外地人越來越多,這個生態優美、崇尚文化的村莊,正散發出越來越迷人的魅力。

  朱家橋:

  因環境改變的文明鄉村

  朱家橋村位於如皋市白蒲鎮,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全村無過境公路。就是這樣一個地處鄉野“深處”的村莊,近年來卻聲名鵲起,成了國家級“美麗鄉村”建設試點村。

  走進朱家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數十畝水面的湖泊,湖畔楊柳依依,幾位老者正在柳樹下釣魚,十分悠閒。湖岸北側是村公共服務中心和村民廣場,南側是村民服務中心,規劃設計獨具匠心。在湖的東岸,是一處頗具規模的農民集中居住區——富豪花苑。這個小區目前共有170棟聯體別墅式住宅,每戶建築面積280多平方米,入住率達100%。

  “朱家橋村原本是地處偏僻的‘純農村’,這些年通過環境打造,村莊容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村裏還建立起環境管護長效機制,每天都有專人對村裏的生活垃圾進行清理,村民們也養成了文明的生活習慣,垃圾不再亂倒了。”採訪中,白蒲鎮朱家橋村黨總支副書記仇永蘭告訴記者,小區內親子園、便民餐廳、惠民超市、衛生服務站、農家書屋一應俱全,還有日處理200噸的生態型污水處理系統。隨著居住條件的不斷優化,吸引了一些曾經進城的村民紛紛返鄉居住,美麗家園的魅力讓村民分外自豪。

  建設美麗鄉村不能只注重村容村貌的改善,促進産業發展也是“美麗”的重要內涵。這不,小區的集居,使得昔日束縛農民的土地重新整理,土地的方整化促成了高效農業的開發,村裏積極引進以南京農業大學為主體的高校、科研機構到這裡搞現代農業試驗項目,既開闊了村民視野,讓他們學到了科學種田的本領,還促進了村裏産業發展。國家資訊農業工程技術中心率先在小區週邊投資1000萬元建立了農業示範實驗基地,通過土地流轉,一大批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成為基地的新型職工,更多的農民走向了市場、工廠。

  “眼下,我們正在談的是一個600畝迴圈種養農業項目,我們對這個項目的發展很有信心。”朱家橋村黨總支書朱志聰充滿期待地説。

  顧莊:

  因産業而興的花木之鄉

  走進位於如皋市區南郊的顧莊社區,但見道路兩側家家有花圃,走到哪都能聞到花香。這裡有或高或低的小葉黃楊,遒勁古樸的雀舌、五針松,挺拔的老榆樹……滿眼的花木,讓人仿佛置身一個大氧吧。記者了解到,在顧莊2.32平方公里的村域範圍內,花木種植面積達2680畝,是一個典型的花木之鄉。

  顧莊村是如皋花木盆景的發源地,這裡家家戶戶蟠扎盆景,所出産的盆景行銷全國各地,還輸出到荷蘭、日本、義大利等多個國家。以顧莊村為核心的顧莊生態園,還將周邊外景連成吃、購、住、賞、玩于一體的農業生態旅遊區,先後獲國家生態村、全國文明村鎮、江蘇最美鄉村等稱號。

  在顧莊社區3組的一個苗圃中,村民王廣民正認真打理自己的盆景。“這幾株剛剛做的嫁接,這株已經蟠扎定型,這4株羅漢松今天早上被認購了,賣了8萬元。我這兒的技術工一天工資就是300元。”王廣明頗為自豪地介紹著。

  “我們顧莊老百姓憑著一雙雙巧手把一片片花木做成了‘金銀花’、‘搖錢樹’,去年村集體收入110萬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2.3萬元。”説起顧莊花木,社區黨總支書記明正奎顯得十分自豪,“目前我們村有高中級農藝師160多名,400多苗木經紀人活躍于全國各地。”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忙,每天發往南通、上海等地的苗木都有10多萬元。”村民田建林從事苗木銷售35年,連續多年創下8000萬元的年銷售業績。如今,他的苗木生意擴展到10多個省市,最遠做到新疆。

  同樣是走村串戶收購苗木起家的田芝余近年來走起了承接園林綠化工程的路子。2009年,他在顧莊生態園修建了面積達15畝的“花木園”,作為他向客商展示綠化造景能力的“盆景”。田芝余的兒子田瑋大學畢業後,也立志跟隨父親做園林綠化工程。“用如皋苗木裝點千家萬戶的庭院是我的理想!”田瑋説。

  據了解,因應快速增長的園林及花木需求,如皋市搶抓機遇打造了百億花木盆景産業,全市的花木盆景種植面積從2萬畝迅速發展到30萬畝,發端于小小顧莊的“盆景”已長成遍佈如皋的“園林”,産業的綠色崛起正一步步改變著如皋的“經濟生態”。如皋人也將他們所生産的“美麗”源源不斷地輸送至全國各地,收穫著財富,也收穫著美好和快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