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工程教育更具吸引力
- 發佈時間:2015-03-25 01:30:42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唐 婷
一頭銀發,西服領章上交叉在一起的中美兩國國旗的圖案格外醒目。面前這位謙和的長者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長、馬利蘭大學原校長牟德(C. D. Mote)教授。羊年春節前夕,利用來北京參加會議的間隙,牟德接受了科技日報記者的專訪。在工程和教育領域深耕多年的他,對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選擇工程專業和提高工程教育品質有著深切的關注。
記者: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在美國只有4%的大學本科生選擇學習工程專業,現在的情況怎樣?
牟德:目前,在美國獲得工程學學士學位的本科生人數不到所有學士學位獲得者人數的5%。這一比例的全球平均水準是13.5%,而在中國、南韓和其他東亞國家中,該比例為23%到26%。美國的比例遠低於全球平均水準,接近谷底位置,我們也在認真思索如何扭轉困局。
在美國,有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學習工程學科,但是人數仍然很少。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女性更關注和人們自身密切相關的領域,比如生物工程、環境工程等。男性則對賽車和具有爆炸性的事情更感興趣,女性和男性的關注點並不相似。我們需要更多的女性加入到工程學科的學習中來,以便更好地平衡工程問題解決方案,以及培養學生們的社會意識。女性所關注和提出的問題會對工科教育實踐産生影響。
記者: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工程專業?
牟德:我們也在努力讓工程專業變得更有吸引力、更令人興奮、更有趣和更為重要。這要求提供更好的工作機會,更高的工資待遇。另外,在我看來,對那些有志於改善人類生存環境和應對全球工程技術領域所面臨挑戰的學生而言,工程專業將更有吸引力。
2007年,美國國家工程院組建了一個跨專業委員會,歷時一年研討,提出了工程領域在21世紀將面臨的14大挑戰。該委員會由世界各國當代最有成就的18位工程師和科學家組成。14大挑戰包括:提升太陽能的經濟性,提供清潔水,創制更好的藥品,發展大腦逆向工程學,提高網路空間的安全性,改善虛擬現實技術,推動個性化學習和發明科學探索新工具等。
過去,人類在工程方面實現了很多偉大的夢想,比如開發海洋、修建鐵路等。14大挑戰是全新的挑戰,是世界各國工程學有待實現的共同目標。這些挑戰是全球性的問題,不是某個國家獨自面臨的問題。地球上的每個人都可以為應對挑戰出力,並從中受益。
在美國,起初是3所大學創立了“大挑戰項目”(Grand Challenge Scholars Program),該項目在常規工程課程中增添了5項內容,使學生們做好準備應對14大挑戰。我認為這是非常好的教育理念。所有的學生只要參加了這個項目,畢業證書上都會有個專門的標記,並獲得美國國家工程院院長的親筆簽名信,以鼓勵他們所取得的成績。德州大學已經把這個項目推廣到全校範圍,不僅僅只限于工科的學生。
14大挑戰不僅是工程學的問題,同時也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經濟、社會、環境、科學、自然資源等方面。這是一場小型革命,我們開始思考這些挑戰意味著什麼,以及如何克服這些挑戰。只有確定了明確的目標,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如果一直不去行動,那它永遠不會成為現實。
記者:在您看來,當前的工程教育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改進?
牟德:我覺得,要提高工程教育品質有幾個重要的因素。首先是研究,要加強工科學生開展科學研究的課程和實踐。第二要有跨學科的融合,工程學不僅和自然現象相關,同人的行為和需求也是密切相關的。我們要有跨學科的思維,把工科的課程同生物醫藥、人類社會學等結合在一起。第三是鼓勵創新和創新思維。第四是要培育學生的全球視野和思維,從文化多樣性的角度出發來進行工科教學。第五個是激發學生的社會意識,積極應對人類發展所面臨的工程挑戰。這些要素可以説是新時代工科教學所應包含的重要內容。
將應對14大挑戰和大學本科教育相結合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美國國家工程院正在積極推動更多的美國大學參與到這一項目中來。去年11月,在多哈舉行的工程領導者論壇上,與會者討論了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將14大挑戰融入進去。據我所知,清華大學也將這14大挑戰列入了他們的課程。
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到,這一理念正在全球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而且在學生當中也有很大的吸引力。我認為,在中國也需要推廣這樣一種理念,使之成為工程教學的一種新模式。在學習之初,學生們就會受到全球重大工程學目標的激勵。從長期看,“大挑戰項目”的不斷拓展會産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記者:您剛才談到了要鼓勵年輕人創新,對此,您有哪些更具體的建議?
牟德:事實上,大多數人,不論年輕人還是年長者,往往會在科研過程中遇到很多的失敗,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承認,不能排斥,要寬容失敗。年輕人有目標,而且不斷地努力去接近目標。如果不存在失敗的風險,那麼他們的目標很可能太低了。在矽谷,當招聘人才時,招聘者想知道對方是否經歷過失敗。失敗對於他們來説反倒非常有價值。因為,比起成功,一個人會從失敗中學到更多。只有寬容失敗,才能為鼓勵創新營造良好的環境。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