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前李光耀時代的商業逆襲 新加坡是如何取代馬六甲的

  • 發佈時間:2015-03-24 11:14:5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5世紀初,當鄭和率領的龐大船隊南京起錨,經過如今的馬六甲海峽之時,他往往選擇在古城馬六甲補充淡水和資源,為前往遼闊的印度洋而做準備,而歷史學家仍在為這位中國航海家是否去過新加坡而爭執不休。但是幾百年後,隨著英國人殖民新加坡,馬六甲很快被前者趕超而退出了歷史舞臺。現在,新加坡是全球數一數二的超級港口和模範城市,擁有550多萬人、3000億美元GDP,而馬六甲則不過是印度尼西亞的一個州府,只留下馬六甲海峽這一名字來祭奠往日輝煌。

  萊福士是誰

  新加坡的成功始自斯坦福·萊福士的到來。

  181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僱員萊福士首次踏上新加坡。此時的新加坡一片荒涼,居民大約不到150人,海盜的船隻在周邊遊弋。

  新加坡文獻館刊登的萊福士書信寫道,“(在此之前)我幾乎不知道這個地方的存在,不僅是歐洲人,就是印度世界對它也是一無所知”。

  但萊福士難掩興奮,“……它在所有方面都有成為一個最重要殖民地的希望,同時也是我們所擁有的代價最小、麻煩最小的屬地”。

  此時,荷蘭已經在印尼一帶經營多年,剛剛結束了拿破侖戰爭的英國不願冒著與荷蘭開戰的危險而大舉擴張,而擁有絕佳地理位置的新加坡此時默默無聞,萊福士動心了。

  萊福士的以下幾句話奠定了新加坡未來一個世紀的自由港地位和持續至今的商業繁榮。

  “我們的目標不是土地,而是貿易,是一個偉大的商業中心和支點,在以後條件需要時,憑藉它我們可以擴展英國的政治影響。一個在這些海域的自由港,必定最後摧毀荷蘭人壟斷的時代;馬爾他在西方的地位,可能就是新加坡在東方的地位。”

  萊福士為新加坡注入了靈魂,這一點也為執政的人民行動黨所認可,環抱手臂側頭俯視的巨大萊福士銅像現矗立在市中心,他被稱為新加坡的founding father(創始者)。

  超越馬六甲

  英國歷史學家瑪麗·藤布爾在《新加坡史》中寫道,在1819-1822年的三年間,新加坡從一個漁村轉變為一個國際貿易口岸。當萊福士第三度重訪新加坡時,眼前所見的一切繁榮欣悅情景,令患有精神憂鬱症的萊福士感到極為興奮。

  1924年,英國和荷蘭簽署協議,新加坡正式成為英國在遠東的殖民地。隨著政治地位的穩固,在南洋一帶佔據支配地位的華人被新加坡的自由港身份、開明的社會政策、良好的法律環境所吸引,新加坡很快取代了馬六甲的貿易地位,崛起成為東南亞華人經濟的主要基地。

  1826年,東印度公司為了節約行政開支,將梹榔嶼、馬六甲與新加坡組成統一的海峽殖民地,標誌著新加坡開始成為馬來半島的主要政治成員。其後的20年,新加坡憑藉英國對華貿易尤其是鴉片貿易的急劇增長而急速崛起,直到香港開埠。

  而伴隨著英國殖民者對馬來半島的不斷開拓,橡膠貿易也成為新加坡的重要支撐。19世紀60年代,蒸汽輪船的出現和蘇伊士運河開通這兩大事件更加刺激了遠洋貿易的發展。

  1873-1913年間,新加坡的貿易增長了8倍,人口超過8萬人,華人也超過馬來人成為最主要的族群。

  “英國史上最沉痛的浩劫”

  繁榮在日軍到來後結束了。

  瑪麗·藤布爾寫道,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事件之後,新加坡似乎並不擔憂自己被日軍蹂躪。英國人已經從印度和澳大利亞派來了新的軍隊,而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的到來也讓人相信,一次大戰沒有禍及新加坡,這次也不會。

  但他們錯了。

  首先是威爾士親王號被擊沉,接著,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日軍從馬來半島一路南下包圍新加坡,而倉促之間拼湊的軍隊根本無法形成戰鬥力。

  1942年2月,日軍統帥山下奉文聲東擊西,在西南海灘成功登陸。這一年的農曆新年,英國統帥白思華投降。丘吉爾稱,這是英國歷史上最沉痛的浩劫。

  事實上,新加坡的淪陷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而倫敦對此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白思華不過是這一浩劫的替罪羊。

  瑪麗·藤布爾的研究表明,到日軍圍攻新加坡期間,儘管丘吉爾下令不惜一切代價保衛,但除了左派之外,民眾似乎頗為冷漠。

  一戰之後,英國斥資5億英鎊在新加坡修建了一個海軍基地,丘吉爾因此稱之為“東方的直布羅陀”,但這裡並無任何戰艦,空軍也極為薄弱。威爾士親王號的慘劇正是因為沒有空中力量進行保衛而發生的。

  目睹著英國人的無能和日軍的殘暴之後,新加坡在日據時期結束後開始走向獨立:1942年之前,新加坡的歷史充斥著商業味道,1945年以後,左與右、獨立與合併、生存與繁榮、威權與自由將是新的歷史主題,而李光耀將是這一時期的主角。(北京商報記者 韓哲 趙毅波/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