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2萬億元小微融資缺口如何補

  • 發佈時間:2015-03-24 05:12:5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政府及有關部門陸續出臺了多項支援小微企業發展的新政策、新舉措,包括更大幅度的稅收優惠、更寬鬆的貨幣政策、更靈活的核銷政策、更具針對性的金融監管指標等。然而,小微金融在整個金融服務體系中仍屬於薄弱環節,與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小微企業的期望仍有一定的差距,核心問題還是“融資難”和“融資貴”。

  “融資難”突出表現為小微企業獲取貸款難。據統計,目前我國小微企業融資缺口高達22萬億元。由於提供資信證明難、抵押擔保難等原因,小微企業普遍感覺從銀行“融資難”。

  所謂“融資貴”,關鍵是銀行産品服務供給與小微企業“短、小、頻、急”的融資需求存在錯位。因為“貸長用短”、“貸多用少”、“貸低價高”,以及引入擔保公司等第三方機構須額外支付一筆費用等原因,小微企業的融資綜合成本高。

  “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同樣也困擾著銀行。一是風險成本高。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定價存在“風險溢價”因素。二是運營成本高。傳統信貸模式下,一筆小微貸款與大中型企業貸款所耗費的人力、時間相差無幾。三是資金成本高。近年來銀行業的負債成本顯著上升,且大多數小微企業資金實力有限,整個小微企業客戶群在銀行的資産負債難以實現自我平衡,因此小微貸款利率對銀行資金成本更為敏感。

  針對“融資難”,需要變革小微融資産品運作模式。一是改變風險識別方式,如針對小微企業財務報表規範性不高的情況,銀行可通過與小微客戶有經營往來的核心客戶、客戶所處專業市場的管理方、政府部門、電商平臺等,收集訂單、租金、稅費等非直接財務資訊,描繪特定産業集群小微客戶群“臉譜”和金融交易行為特徵,提升貸款審批效率。二是改變授信提供模式。對於抵押擔保不足但經營前景看好的小微企業,銀行完全有條件基於企業第一還款來源和企業主個人信用發放純信用貸款,並依託“大數定律”分散風險,簡化貸款申請流程。三是改變信貸審批模式,在準入條件、審批條款等方面設立統一的評判指標和流程,讓審批環節大部分通過系統自動完成,提升貸款發放效率。

  針對“融資貴”,銀行除了要持續規範定價和收費管理,更要對融資産品的推廣方式和設計原理進行創新。一方面,著力縮短銀行與小微客戶的距離,減少對仲介機構在進件轉介、風險評估等方面的依賴,為客戶節約融資附加成本;另一方面,提高小微客戶的信貸資金週轉速度,打破客戶申請貸款時須提前設定期限金額等傳統做法,讓客戶真正做到“所需即所得,不需即可還,用多少貸多少”。

  對於小微金融産品,還有一些延伸思考。

  一是産品功能既專業化又多元化。融資是小微金融的核心和基礎,在做好專業融資服務的同時,小微金融産品要向多元化綜合服務發展,從與小微企業的“一錘子買賣”變成“所有服務”。

  二是産品形式既標準化又個性化。一方面,借助科技手段和數據分析,將産品向標準化靠攏,取得效率、成本、風險三者之間的動態平衡;另一方面,在産品設計時還要考慮差異性和可攜性,根據客戶所在的行業、地區及規模等劃分群體,開發有不同針對性的“準標準化”産品,並能迅速複製到具有相似特徵的客戶群。

  三是産品渠道既線上化又貼身化。順應網際網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銀行服務的線上化遷移步伐,傳統銀行圍繞小微金融的探索方向包括:線上風險識別和判斷,將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應用於小微目標客群定位、客戶準入、額度核定、定價及貸後風險監測全程,為銀行産品服務提供決策支援;線上自助業務辦理,比如廣發銀行“小企業手機銀行”,將小企業主個人賬戶與公司賬戶進行有效關聯和實現移動管理;線上投融資平臺,銀行可依託專業、嚴謹的風險管理技術,探索搭建P2P平臺,從信用仲介向支付仲介乃至資訊仲介轉變;線上離線聯動服務模式,充分發揮我國銀行業數千個小微專營實體網點的作用,一方面,線上低成本獲取客戶,線下安排專業團隊實行面對面精準行銷,另一方面,對於線下已經建立聯繫的存量客戶,後續的服務維護也可部分採用線上模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