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玉手馭彈射天狼

  • 發佈時間:2015-03-24 01:31:2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軍中典型

  春寒料峭中,筆者採訪了我軍陸軍首支女子戰鬥連隊——第41集團軍某旅導彈二營搜索發射連。

  這群花木蘭是抽調來的話務員、衛生員、打字員……但剛組建7個月,實彈射擊精準命中!兩年來,在重大演訓任務中表現出色,被廣州軍區評為“基層建設標兵連隊”“軍事訓練尖子連”。

  芊芊玉手,是如何從容馭控導彈射“天狼”的?衝鋒陷陣,女兵能行嗎?她們回答筆者:“請叫我戰士,別叫我女兵。因為戰場上只有勝負之分,沒有男女之別。”深入採訪後,筆者窺見了這豪邁之詞背後的底氣。

  “巾幗神箭”揚威南疆

  導彈是門複雜的技術活,沒個三年兩載訓不出合格操作手。這群由話務員、打字員等非戰鬥崗位調過來的女兵,最大的才22歲,但集團軍黨委希望女兵連7個月後參加實彈射擊,她們行嗎?

  “自信青春無敵,誓讓導彈逞威!”戰士粟練代表女兵放出豪言。

  某型導彈裝備有10多個分系統,一台搜索指揮車上就有300多個開關按鈕。女兵們剛接觸操作教材時,面對密密麻麻的電路圖、流程表如看“天書”。她們在男兵教練班長帶領下,每天在狹矮的戰車方艙內,對著開關按鈕、電路板認真識練,常常一蹲就是大半天。

  為儘快練就操作硬功,女兵們每天上百次從戰車爬上跳下,常常磕得身上青一塊紫一塊。在她們眼裏,軍人的疤痕是刻在血肉上的勳章。有時,彼此還要擼起袖子比比身上的淤青。張意雲身上就有大大小小10余處傷疤。

  這群女兵不僅吃得了苦,而且愛動腦筋。按傳統方法裝定“軟禁區”數值,先裝方位、高度的上限值,再裝下限值,中途得左右換手3次。女兵們琢磨,能不能把一邊的上下限值裝完,再裝另一邊,這樣只需換手1次。教材沒寫、班長沒教,行得通嗎?女兵們決定大膽一試。她們按新步驟裝定數據後,反覆對比相關數值變化,仔細觀察指示信號燈反應。經數百次試驗論證,新步驟完全可行,操作時間縮短20秒鐘,在演習中體現了實戰價值。

  2013年10月,女子導彈連首次亮相實彈射擊場。20時整,靶機信號閃現在搜索指揮車雷達顯示屏上。搜索員李楓迅速移動操縱球,穩穩套住目標併發送給發射車。密碼聲落,主操作手延海楠果斷按下“發射”按鈕。數秒後,顯示屏上靶機回波信號消失。“打中了!”女兵們跳下戰車,緊緊擁抱在一起。

  導彈對超低空目標射擊難度大、風險系數高。去年10月,該連勇敢接受挑戰,在氣象條件不佳、靶機航路多變情況下,憑藉平時練就的過硬本領,一舉創造某型導彈擊中目標高度“最低”紀錄,為未來實戰積累了寶貴數據。兩年來,她們兩次實彈射擊均精確命中目標,接受10余次軍事考核次次全優,6項戰訓法創新成果被上級推廣。

  誰説咱女子不如男

  自古以來,打仗殺敵是男人的事,女兵最多做些服務保障工作,讓一群女兵去發射導彈是做秀還是有其特定優勢?面對這個疑問,連長何清清根據這兩年的親身經歷回答説:“在身體素質上,我們確實和男兵有差距,但在裝備維護和技術掌握上,有些還超過男兵。”

  導彈能否打得準,既取決於操作手技能,也取決於裝備性能。有女兵開玩笑説:“我對戰車真是比對男朋友還好。”此話不假。車炮場擦拭裝備,通常是採用水槍噴洗,女兵們卻提著水桶、拿著抹布,從裏到外精心擦拭;戰車動力艙空間狹小,男兵只能站在艙外擦拭,女兵卻發揮身材嬌小優勢鑽進艙內,蜷著身子把每個部件擦得锃亮。旅裏組織裝備檢查評比,女兵連次次都是第一名。

  女兵連剛成立時,男兵們認為她們花拳繡腿舞弄一番就走了,真正打仗還得靠男兵。

  進入專業訓練後,女兵卻向男兵發出戰書——進行專業比武。

  “比什麼?”老射手胸有成竹,打算讓這群黃毛丫頭見識一下什麼是真正的導彈兵。

  “就比轉塔解鎖與鎖定!”

  男女對抗賽開始,陳宇妍大步跨向發射架,拔開插銷,轉動螺帽,轉身卸下護蓋……35秒,而另一邊計時停止,男兵用了38秒!

  賽後,男兵問陳宇妍訣竅,她想了半天沒説出來。排長鐘欣舉起陳宇妍連掌心都長滿繭的鐵手給男兵看,“因為她可以為了一個動作,重復練上百遍,這雙手就是證明。”

  陳宇妍説:“我們想通過挑戰來證明女兵不比男兵差,上了戰場,咱們男兵女兵都一樣。”

  從“嬌嬌女”到“女漢子”

  這群女兵最喜歡聽到的表揚詞是“勇士”“猛士”。但從“嬌嬌女”蛻變成有血性的“勇士”之路充滿荊棘。

  指導員孫茜眉清目秀,但説話煞有女漢子的直爽勁。“調來前聽説發射導彈是以技能操作為主,按幾個按鈕就行了,沒想到要抬兩百多斤重的導彈,還要一口氣抬4枚。”看女兵們抬導彈很輕鬆的樣子,幾個記者摩拳擦掌,但換了兩撥人,都沒能抬起來。看來,想成為合格的導彈女兵,首先得把自己練成虎背熊腰的女漢子。

  尚家伊曾是身子骨有些弱的“校花”。為提高臂力,她制定了增肥計劃。不僅每頓多吃,而且每晚進行舉啞鈴、俯臥撐、仰臥起坐等力量訓練雷打不動。實裝操作手磨破皮了、臂膀練腫了纏上繃帶繼續練,有時練得拿筷子吃飯手都顫抖。經過3個月的魔鬼鍛鍊,她的體重增加了十幾斤,硬朗結實,把 “鐵疙瘩”馴服得“唯命是從”。筆者眼前的女兵們和尚家伊一樣,皮膚黝黑、身體結實,無一纖弱者。

  戰鬥到底、錘鍊血性是女兵們的必修課。2013年11月,廣州軍區考核組對該部進行軍事訓練一級考評,考核組給女兵連加了道“菜”:能不能測試一下武裝五公里越野和連貫射擊?

  按大綱要求,女兵只需訓練徒手三公里。負重近十公斤跑五公里、緊接著步槍射擊,對不少男兵而言都是個挑戰。“能!”考核組徵求女兵意見時,大家異口同聲。

  考核中,大家士氣高昂。在一處坑洼地,張意雲不慎摔倒,鮮血染紅了膝蓋,卻依然奮力前行,到達五公里終點後撩開褲腿一看,凝固的鮮血已與褲腿粘到了一起。在她的感召下,大家一鼓作氣衝向終點,立即進行步槍射擊。考核結果,女兵們越野成績全部在29分鐘以內,射擊人人在40環以上,考核組連呼“想不到”。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問及當導彈女兵的感想,戰士盧慧用此詩作答。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