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房地産關係宏觀經濟穩定穩定樓市是必須的

  • 發佈時間:2015-03-23 08:09: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房地産關係宏觀經濟穩定 穩定樓市是必須的

  3月20日,住建部部長陳政高在全國電視電話會議上要求提高住房公積金使用效率,進一步降低門檻,增加公積金貸款額度。同一日,坊間傳住建部正醞釀發佈穩定住房消費相關政策。

  不論住建部提出提高公積金使用效率與穩定房地産政策有無直接關係,也不論坊間傳言的真實度有多大,房地産市場的平穩發展對於目前下行壓力增大的中國經濟來説,意義重大。

  從目前中國經濟實際出發,保持房地産平穩健康發展是必須的。目前房地産直接需求加上其帶動的間接需求,在總需求中佔比十分高,宏觀經濟增長、財政收支、就業和物價變化對房地産的波動十分敏感和劇烈。2015年,房地産市場是否平穩健康發展直接決定著宏觀經濟能否穩定。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調結構的緊要之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新增長點不突出的情況下,實現房地産市場以及宏觀經濟的穩健發展,可以為深化改革和結構調整創造條件、爭取時間。

  保持房地産平穩健康發展也是可能的。第一,長期發展有空間。儘管目前城鎮居民擁有住房初步達到戶均一套,每人平均33平方米,但是,城鎮居民住房擁有很不均衡,住房成套率比較低。根據“六普”數據,城鎮49.6%的家庭每人平均住房在30平方米以下,36.5%的家庭住房沒有廚房和廁所;此外,中國城鎮化處在中期,按照2020年城鎮化率60%計算,中國將有3億左右的已到和將到城鎮的轉移人口需要“住有所居”。到2025年之前,中國城鎮住房需求不會絕對下降。第二,短期發展有潛力。從居民收入增長、戶籍制度改革和城鎮住房存量結構看,剔除純粹的投資和投機需求,短期內城鄉居民首次置業的剛性需求和二次置業的改善性需求潛力很大。

  由此建議:第一,引導市場對房地産業進行調整。由於週期性原因和前期過度發展,房地産市場出現了暫時性、區域性和結構性的過剩。一些城市個別大型房企和不少中小房企由於過去盲目樂觀、決策失誤或管理不善等原因,將面臨資金短缺、銷售不暢、工程延期,甚至停工或爛尾的困難。應允許個案房地産風險發生,按市場化的原則進行兼併重組或破産清算,從而實現企業的優勝劣汰、要素的優化配置和市場的再平衡。但同時注意防止出現區域性和系統性的房地産風險。讓房地産在邁向健康的調整中,支撐“穩增長、惠民生、促改革與調結構”。

  第二,利用宏觀政策促進房地産發展。2015年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有助於穩定和促進住房市場發展。

  其中,首先要發揮好貨幣政策和信貸政策的作用。關鍵是增強金融機構的信心和降低金融機構的風險。為此,除了扭轉金融機構的預期外,要積極推進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業務。其次,把握好稅收政策操作的目標和方向。將減稅限定在首套房或者二套房的購買者以及開發企業。如果不加區別地實施交易環節減稅,不但不能增加新房需求,在目前市場環境下,還可能導致存量房的大量拋售。

  第三,落實房地産發展的主體責任。目前房地産市場分化嚴重,促進房地産穩健發展,必須“因地制宜,分城施策”。城市政府不僅對轄區房地産的調控和監管、居民住房保障負有責任,而且擁有正確決策的資訊優勢,目前在住房公積金、土地、稅費、公共服務,以及戶籍等制度改革方面,擁有一定的調控手段。因此,應有效落實城市政府在促進房地産發展的主體責任。

  第四,增強住房保障力度。棚戶區改造,雖由政府主導或引導,但主要通過市場運作,多數産權歸屬自有,減少政府直接建設和擁有的管理成本,挖掘棚戶區居民的部分潛在需求,具有惠民生、穩增長的多面效應。基於棚戶區改造的成功經驗以及當前市場環境,在規模上,棚戶區改造可以適當擴大;在範圍上,可將危房改造納入棚戶區改造政策之中;在保障方式上,可以從實物保障轉向實物保障與貨幣補貼並舉。同時,對一些住房嚴重過剩的城市,可以考慮將部分條件相近的存量商品房轉為公租型的保障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