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景春華落馬説民主生活會的辣味

  • 發佈時間:2015-03-23 05:35:29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毛 矛

  3月3日,全國兩會期間,中央紀委官網發佈消息稱,河北省委常委、秘書長景春華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在接受組織調查。這條消息不同尋常,讓人們對去年年底的河北省委民主生活會産生了聯想。

  2014年12月26日,河北省委常委召開民主生活會,當時有媒體評論稱這場民主生活會“辣味十足”。會上,景春華在自我批評時提到,“在作風方面,主要問題是小節細節把得不嚴”,其他常委對景春華的缺點多是泛泛而談,唯一有點分量的就是“有時不拘小節,防微更要杜漸”。可是,這場“辣味十足”的民主生活會余溫未散,景春華就已落馬。戲劇性的變化雖有些殘酷,卻不失標本意義。對於“小節”的認識、“辣味”的感悟,關乎黨建大局,做一些探究應不是多餘。

  “小節”本指非原則性的行為,然而,能夠登上省委會議的“小節”應該非同一般,總不會是“隨地吐痰”那樣簡單,很大的可能是參會人員對景春華的違紀違法問題有所察覺,只是權威部門沒有定論,所以對其批評只能欲言又止了。一般説來,腐敗現象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違規用權,二是利益輸送。利益輸送具有隱蔽性,在專門機關調查核實之前,不能風言風語。而違規用權的行為有外在性,很難做到天衣無縫。比如,官員違規插手土地徵用、房屋拆遷、工程項目等問題,總會留下痕跡。對這樣的問題就應該直接了當地開展批評,或許能挽救一些幹部。反之,事事以“小節”而論,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就失去了批評的意義。

  有人説,“幹部在批評中成長,在驕傲中倒下”,有一定的道理。現在講批評要有“辣味”,是強調批評的尖銳性,是區分“真批評”還是“走過場”的標準。對於批評的“辣味”難把握的問題,可以從老傳統中找到答案。不妨採擷幾例,對照比較。

  “辣味”體現在大是大非的原則性上面。抗美援朝期間,志願軍第12軍副軍長肖永銀對副政委李震提出批評,説他愛“看風向”,告誡“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看風駛舵是要跌大跟頭的”。李震面紅耳赤,認為“言重了”。可是,“文革”期間身為公安部領導的李震真的跌倒了,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想到了老戰友的忠告,卻為時已晚。

  “辣味”體現在直接了當的針對性。解放戰爭時期,中原突圍後,皮定均將軍聲名大振,此時他的政治委員徐子榮尖銳地指出其缺點,一條就是對幹部有偏愛,對自己欣賞的幹部姑息遷就多。皮定均冷靜反思後“有則改之”,再也沒有“某幹部是皮司令偏愛”的議論了。

  “辣味”體現在組織觀念中。還是以皮定均為例,他任蘭州軍區司令員時,所在黨小組由司機、警衛員等身邊工作人員組成。他們對首長的缺點最了解,常常用黨小組生活會來“整治”首長。司機提意見,“首長批評人不注意方法,有污辱人格的現象”。皮定均認錯,表示要向當事人道歉。警衛員指出“首長對下屬太嚴厲,有的軍長、師長畏司令如虎”。皮定均臉紅了,大吼一聲“你胡説!”可是,司機、警衛員等照常工作,並沒被“穿小鞋”。這樣的組織生活現在怕是很難見到了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