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姚余棟:預計2035年中國進入超老齡社會有八大特徵

  • 發佈時間:2015-03-22 19:09:19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毅

  中國網財經3月22日訊 華夏新供給“未雨綢繆--迎接超老齡社會”峰會昨日在京舉行。華夏新供給超老齡社會課題組組長、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表示,超老齡社會是一個全球現象,預計2035年中國進入超老齡社會後,可能表現出八大特徵:

  出潛在增長速度不斷下降;資産價格週期性波動;銀發貧困;社區養老是主流;養老金缺口的巨大壓力;醫保缺口長期存在;延遲退休和老年就業成為普遍現象;老人的社會關愛。

  姚余棟還稱,通過研究,發現存在的一個“盛世悖論”,也就是每人平均收入增長,但生育率下降。日子越來越好,可人口越來越少。人口少到一定程度,最後將出現“盛世”難長久。對此,他建議採取加大財政補貼鼓勵生育、降低培養孩子的成本、及早準備第七次人口普查等多項採取措施進行應對。

  此外,他還認為,在逐漸穩定並努力提高生育率的同時,應通過引入第四次工業革命,把製造業留在中國,讓中國經濟增長長期保持在至少3%以上,這樣才是解決整個超老齡社會唯一的根本出路。

  以下為演講實錄:

  首先,超老齡社會是一個全球現象,不光是中國。我國預計在2035年進入超老齡社會,我們給的定義是:老年人需要的尿片數量超越嬰兒需要的尿片數量。日本去年已經達到了這個標準,我們比日本在老齡化過程中晚了20年時間。

  應該説,不光是日本,現在南韓、德國、法國等國家已經進入超老齡社會,甚至美國也有這一現象,但是美國沒有達到那麼嚴重。所以,這是一個人類歷史上沒有想到過的事情,就是超老齡社會。超老齡社會也伴隨著醫療的進步,人類壽命的延長。在100年前,比如説1915年左右,當時的每人平均壽命可能也就是在三十多歲。很早以前,如史前時代,人類也就活二十多歲。現在如果不活到九十歲都可能覺得挺虧。可能再過二十年,隨著經濟增長和科技進步,如果不活一百歲可能都覺得有點兒虧。平均壽命的延長可能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

  我們課題組經過較系統研究,認為2035年中國進入超老齡社會後,可能有八個主要特點。

  第一, 潛在增長速度不斷下降。如果伴隨著需求端的刺激,杠桿率水準會不斷上升,這就是譚海鳴處長做的“老去的長週期,日本宿命和中國未來”。譚海鳴做這個模型,這可能是國際一流水準,連美聯儲或者任何一個國家地區沒有把空間、人口的生育率、人口的遷徙,四線到三線,三線到二線,二線到一線的遷徙,杠桿率、經濟增長等如此眾多的變數在一個宏觀模型進行了模擬。我覺得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可以驕傲的説這是譚海鳴帶領我們小組做出的前沿的和國際領先的一個模型,而且這個模型用在日本的模型上,以日本的人口空間數據較好解釋了日本為什麼會長期停滯。我相信這個模型將來可能在全球都會流行,從來沒有誰能把如此綜合多的變數放在一起。通過這個模型,一個初步結論就是日本宿命意味著中國未來。假如我們不改變當前策略,日本的今天就是我們20年後的狀況。我們的潛在經濟增長速度可能一個穩定增長階段後不斷減速。如果我們缺乏供給創新和結構改革,依然進行大幅度的刺激,與日本當前經濟總體杠桿率相比,我國的杠桿率也是少不了的。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預測。

  第二個特點,資産價格週期性波動。也是譚海鳴模型總結的,資産價格可能會出現大幅度波動,尤其一線、二線的房價。二線的人跑到一線,一線房價上升,生活成本高,又把一線的趕出來,又回到二線。房價中間有波動。紐約、東京的房價都有這個波動,將來不是漲到天上,也不是一個猛跌的過程,可能有一個週期性波動的過程。人口在不同城市的遷徙,這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對金融穩定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情形的模擬。

  第三,銀發貧困。星光做的課題,是非常重要的社會現象,這個現象我們是不能忽視的,它也將廣泛存在。我們也沒辦法完全解決的就是廣泛存在的銀發貧困。結合譚海鳴的模型證明一點,銀發貧困在中國主要是農村,我們出現的不光是未富先老,即我們每人平均還沒到八千美元已經進入老齡化,20年後我們可能每人平均不到三萬美元的時候已經超老齡社會了。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農民還沒有進城就已經老在農村了。最近的一個新聞,農民工為了找工作,吃肉補充營養,故意染黑頭髮。特別在我國農村,“未城先老”與“未富先老”同時存在。為什麼出現銀發貧困呢?退休的時候我是1000塊錢,到退休時候就給我發150,這個替代水準我們現在在達不到,現在還要增加到1000塊錢左右。銀發貧困是全社會不能忽視的問題,很多老人都會生活在銀發貧困中,一定要注意和關心這個社會現象。

  第四,社區養老是主流。劉洋做的養老産業,養老産業供給缺口還是很大的,將來只有百分之二三的相對收入比較高的人群能夠買養老産品,除了農民兄弟很多在農村養老,在城市裏的主要還是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這可能是一個中國的現實,因為我們商業化,養老産業還是很難掙錢的,目前也很難找到一個合理的商業模式,在國外也很困難,不要指望將來泰康的養老社區能蓋的很多,我們大多數可能都是在居家養老。

  第五,養老金缺口的巨大壓力。尹航博士、徐昕博士的計算,養老金缺口隨著超老齡社會的來臨,現在很多省份現收現付已經付不起了。但是這個有解決方式,首先尹航做的工作是讓老年人就業,老年人就業能解決30%的資金短缺問題。將來重新定義老人,80歲以上才算老人。80歲以下的人還不斷給社會貢獻,這才是一個將來的趨勢,而且也填補了我們的養老金缺口。將來還有一個缺口,要提高國有資産劃歸社會保障金的比例,這次山東在地方國有資産直接劃歸了20%,我們建議可及早劃,早劃比晚劃好,這樣一來減少預防性儲蓄,對刺激消費有利。

  第六,醫保缺口長期存在。養老缺口經過我們的努力,將來老年就業了,國有資産劃歸一部分,我們很多渠道還能湊足,但是有一個永久都不可能解決的就是醫療缺口的長期存在,這就是劉洋測算的。我們看到國內學術界對養老缺口説得很多,但醫療缺口説得不多,這個也應該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隨著醫療的改進,科技的進步,將來死亡的概念也要探討。20年之後,中國步入超老齡社會,醫療成本迅速上升,同時醫療技術有可能讓人長期活下來。這個缺口多大呢?無限制的。我們都是比較唯物的,醫療缺口美國也解決不了,奧巴馬的醫療改革只是個實驗,全球也解決不了。這一點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

  第七,延遲退休和老年就業成為普遍現象。大家想想,我們的社保缺口是解決不了的,一定要延遲退休,我不説60,65,甚至70才能退休,早退休了誰去交社保?還有老年就業。所以,我覺得延遲退休和老年就業就是超老齡社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

  第八,老人的社會關愛。這就是由我們的胡博士説的,要有一個相對體面的老年生活,補充一點,由於老年人將來會“老”得很厲害,特別是80歲以上在2035年超過一億人,其中可能有五千萬是老年癡呆症患者。這不是個人的問題,它是家庭負擔不了,一定是社會的問題。老年人的癡呆,老年人的孤獨,老年群體可能出現“塔斯馬尼亞島現象”,與世隔絕,很難與青年人溝通,自己往往會自生自滅,這是很悲摧的現象,我們應該給予充分的人文關懷。

  以上就是我想給大家彙報的“超老齡社會”的八個特徵。

  通過課題研究,我們發現存在的一個“盛世悖論”,每人平均收入增長,但生育率下降。換句話説,日子越來越好,可人口越來越少。人口少到一定程度,最後“盛世”難長久。

  我對歷史,特別是史前史略有一點兒粗淺的研究。在史前史時代,沒有文字的狩獵採集時代,全球總人口是一千萬,中國是一百萬;到了夏商周,全球一億人,中國是一千萬。到了西元1000年左右,這個時候全球是2.7億人,中國是1億人;到1820年,全球10億人,中國GDP總量達到頂峰,當時清朝是4億人。然後經過長期的戰亂,1940年全球23億人,中國人口仍然4億左右,中國人口在全球佔比下降。建國後之後逐漸回升。1960年全球30億人,中國6億人,佔了20%,。2049年,按照聯合國預計是全球90億人,中國大約只是在14億人左右,因為我們跨過了2030年左右的人口高峰,全球約佔15%。問題可怕在如果推算到2100年,全球假如在120億人,我們的預測按照目前的生育率水準,中國就剩7億人,甚至還不到,僅佔全球人口的6%。如果還保持這樣的生育率水準,假如建國200週年的時候,即2149年,全球如果還是120億人,中國可能就是2億人。因為2100年7億多人中,其中2億是老人,再過50年去世了,還有2億中年人也支撐不住了,2億青年人如果不生孩子或者生的很少我們全球也就佔2%。中華民族成為全球“小眾群體”。沒有一定人口規模,文化就難以傳承與進步。用一句話説得極端一點的話,應盡全力提高婦女的生育率水準,不要讓中華民族在23世紀成為考古傳説。

  婦女的生育行為是人類行為學的重要方面,是一個目前沒有完全理解和搞懂的學術問題。我們建議能不能著手幾個領域,有八個建議。

  第一,在“十三五”人口發展規劃中,這是發改委制定的,立刻放棄“穩定低生育率”的表述。因為“十二五”一直在説保持穩定低生育率目標,這個目標隨著天弘基金協助本課題組做的網際網路抽樣調查,發現總和生育率才1.26%,與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25%一樣,可能是比較準確的,這是非常可怕的一個數字,遠低於2.1%的人口關鍵閥值,希望得到全社會的警醒。“十三五”人口規劃希望轉為提高生育率水準,不要再提穩定了,已經超出了合理區間,在全球是倒數前幾名,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了。

  第二,要將現有的職能部門逐漸向鼓勵多生轉型。因為計劃生育可以計劃少生,也可以計劃多生,要加入或者向促進生育轉型,還是要努力早點促進,可以在實際中先幹起來。

  第三,加大財政補貼,鼓勵生育。現在生育成本總體還比較高,應鼓勵生育。我們每年財政花大量的出口補貼,出口補貼很多都是給人家來料加工,附加值不夠高,還一定程度上導致環境污染。現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會長期走低,進口便宜多了。適當減少出口補貼,也不會較大影響出口和貿易順差。所以,出口補貼不如生育補貼。

  第四,防止離婚率過快上升。我們相信可能會有一定爭議,但卻是是影響婦女生育率的就是近些年來離婚率的不斷上升。這裡有個數字,2007年的離婚率是1.5%,2012年是2.29%,2013年已經達到2.6%了,8年時間上升一個百分點,中國社會的離婚率在不斷上升,對婦女生育慾望帶來更大程度上不確定性,怕一旦離婚後“拖油瓶”。離婚率過高會抑制生育的選擇行為,婦女就不願意多生。應倡導家庭穩定,不要讓離婚率過快上升。這是對恢復生育率可能是很重要的。

  第五,儘快的修改《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和慎重考慮《移民法》。這個法律是2002年出臺的,起到了歷史性的作用,由於我們的生育率超出了合理的區間,已經是相當危險的區間,建議趕快修訂《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賀明賢律師已經明確提出這個問題。由於全球老齡化,對年青移民會出現國際競爭。建議及早考慮制定中國的《移民法》。移民這個問題是很複雜的問題,我們大致測算了一下,將來中國可能需要大量的移民,這是一個值得慎重考慮的。至少可以及早大幅度放開技術移民。

  第六,及早準備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應該在2020年。六普是2010年,七普就很重要,將來對於重大的國家人口政策制訂將會起到非常深遠的影響。七普離我們只有五年時間,就是2020年的七普將作為全面決策的一個重要依據,應該及早準備。

  第七,降低培養孩子的成本,給予婦女更長時間的哺乳期和建立更多的幼兒園。在日本今天,包括在瑞典都已經開始做這個事情,因為婦女在職業上做的非常成功,哺乳期中斷帶來很多機會成本,應該把機會成本降得相對較小,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八個建議,也是最後一個建議,一定要全社會充分警醒,六普和我們借助網際網路大數據的抽樣調查調查結果相同或許不是個偶然現象,1.26%的總和生育率已經相當的低了。所以,建議全社會探討研究這個問題,爭取形成社會共識。

  最後跟大家彙報的就是智慧革命,就是“超老齡社會”的終極解決方案。我們醫療有缺口,養老保障面臨很大挑戰,我們在逐漸的老去,生育率即使放開也很可能改變不了下降的長期趨勢,因為超老齡是全球趨勢。解決的辦法,首先立刻要採取的就是要逐漸恢復生育率,恢復不了也要延緩它繼續下降。最根本的還是要讓中國經濟長期保持增長,這才是根本的,不要像日本出現停滯,到停滯的時候就很難辦了。怎樣做,要採取大量供給端的改革,這包括郭若谷先生提出的“智慧資本”,他這個模型具有超前性和創新性。“智慧資本”引用才能有利於克服潛在增長率不斷下降的趨勢,可以帶來經濟增長的恢復。具體還是要把“中國製造”留在中國,中國製造2025做好,應引入網際網路,引入第四次工業革命,把製造業留在中國。通過智慧資本的引入逐漸的替代相對技能比較低的人力,讓中國2035年步入超老齡社會的時候,讓我們經濟增長不要像日本宿命似的,出現經濟停滯不前。我們一方面把生育率逐漸穩定住,還要努力逐步提高,另外通過第四次工業革命讓我們經濟增長長期保持在至少3%以上,這樣才是解決整個超老齡社會唯一的根本出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