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桂林疊彩山景區山石墜落,天災還是人禍

  • 發佈時間:2015-03-21 01:29:4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江東洲 劉 昊

  一起山石墜落事件,打破了山水桂林往日的平靜。

  3月19日9時25分左右,在桂林疊彩山發生山石墜落,導致遊客當場遇難4人,3人送醫院全力救治無效遇難,25人不同程度受傷。

  20日,廣西相關部門公佈調查結果:這是一起中型自然突發性崩塌地質災害。此次事故屬於什麼樣的地質災害事故?應該如何加強地質災害安全風險較高的山地景區的安全防範?一系列問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科技日報記者為此採訪了土木工程研究和地質災害防治方面的專家。

  解讀:溫度的變化可能是本次災害産生的最重要原因

  山水桂林,洞奇石美。

  獨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桂林山水奇麗俊秀的風貌、氣象萬千的姿態、水墨畫般的美景。然而以石灰岩為主的喀斯特地貌,由於特殊的地質演化過程,往往會更頻繁地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

  3月19日9時25分左右,多名遊客正準備從遊船登上碼頭進入疊彩山景區遊覽。然而,隨著一聲“轟隆隆”巨響,一塊巨石突然從約10米高的山上滾下,沿著山腳的臺階,擊中了正從遊船登上碼頭的多名遊客。崩塌事故造成木龍洞北側、漓江邊上正準備登上游船碼頭的多名遊客傷亡。

  這一事故背後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一時間,社會輿論紛紛。災害發生後,廣西國土部門專家組迅速趕到現場調查。3月20日,廣西相關部門公佈調查結果:這是一起自然突發性崩塌地質災害,災情級別為中型。

  調查發現,崩塌位於木龍洞北側出口處,高程約176米,相對地面高差為30米,崩塌岩石體積約60立方米。崩塌區域為岩溶孤峰平原地貌,山體坡度陡,岩溶發育,岩體結構破碎,屬崩塌地災易發區。此次崩塌的岩體位於陡壁上,受構造、風化影響與母岩分離,在降雨等影響下自重加大,脫離山體發生崩塌。

  “第一反應是震驚!”事故發生後,記者電話聯繫了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建築與交通工程學院土木工程智慧檢測研究所的吳博士。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疊彩山岩石崩塌事故應該屬於突變型地質災害,這説明景區在地質災害隱患的排除、安全管理方面還存在不足,應引以為戒。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在廣西另一所高校從事地質教學與研究的專家表示,在桂林岩溶地區,危岩崩塌是主要地質災害之一。位於陡峻或極陡斜坡上的某些大塊或巨塊岩石經過長期風化,在重力的作用下,很容易突然發生崩塌,並會順著山坡猛烈地翻滾跳躍,撞擊破碎,這在地質災害裏是很常見的。

  進入三月以來,桂林連連降雨,空氣溫潤潮濕。對於此次事故的原因,現場救援人員認為,落石是自然滑落,潮濕的天氣應是主要原因之一。

  “潮濕天氣應該是一個誘因,但不是主要因素。”長期從事滑坡、崩塌、滾石等山地災害形成機理與防治關鍵技術研究的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何思明認為,岩崩災害有一個長期累積的過程,岩石如果處於臨界狀態,在強降雨或連續降雨的條件下極易形成地質災害。

  “第一,事故發生的前幾天桂林的平均氣溫在10℃左右,而事故發生時正值‘南風天’,氣溫上升顯著,最高氣溫達到27℃。由於溫度的突然變化産生溫差,使得岩石塊體之間體積變化不均勻,原有裂隙進一步擴展,或者會産生新的裂隙;第二,‘南風天’會帶來大量的濕氣,在岩體表面和裂隙內部形成水珠,會對岩石的裂隙起到‘潤滑’的作用,岩體的結構面強度嚴重下降,乃至喪失,由此發生部分岩體失穩,産生墜石。”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建築與交通工程學院土木工程智慧檢測研究所的馬教授認為,此次崩塌事故産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結合當時的天氣狀況,溫度的變化可能是本次災害産生的最重要原因。

  看法:山地景區偶發性地質災害總體可防可控

  名山大川,或險峻雄奇,或秀美綺麗,或神秘幽深,吸引無數旅遊者。

  我國山地旅遊資源豐富,但由於山地景區自然、地質和地理環境複雜,其旅遊安全風險一般遠高於非山地景區。

  山地景區特定的地質條件,如落石、滑坡、洪水、泥石流等偶發性地質災害,特別是在極端氣候條件下,安全問題更加嚴重。

  近年來,特別是每年的雨季,一些旅遊景區發生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對遊客的生命安全以及部分旅遊設施造成了極大危害。而此次桂林疊彩山景區墜石事故,再次引起了部分網民對於外出旅遊的疑慮和擔心:“現在馬上進入汛期了,這種事故的發生幾率也會增加,出門遊玩當心了!”……

  對於如何防範山地景區偶發性地質災害,何思明認為,首先,有關部門要有詳細的調查,掌握每一個地質災害點長期變化的規律,並對其進行評價。其次,對旅遊路線、景點的重要地質災害點要採取監測預警措施,徹底消除隱患點,做到可防可控。再次,要給與高度重視和加大投入,“沒有經費的投入很難建立起完善的防護”。

  作為一名地質災害防治專家,何思明針對5·12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中次生災害防治的難點問題,創新性地解決了都汶高速公路桃關隧道出口滾石災害防治、蘆山地震災區S210線滾石災害應急搶險崩塌和滾石災害防治等重大難題。

  “事實上,危岩崩塌是最難監測預防的地質災害類型之一,它發生時特別突然,防不勝防。”針對如何杜絕此類災害隱患,何思明説:“景區應該對每個災害點定期進行檢查和編號,對哪些地方有災害點要做到心中有數。另外,對每個災害點的風險要進行評價,評估這個災害點的危害有多大,能不能控制住這個災害。風險性高的災害點要採取措施果斷徹底消除。”

  “對常發生地質災害的地區,尤其是重點景區進行長期的監測和定期的排險是非常重要的。”吳博士認為,有關部門應該更加關注景區景點的地質災害問題,採用科學的方法預防及治理,如採取智慧監測手段實現災害預警、在局部人流量大的地區採用柔性支護(挂網)等臨時性措施防治落石、對崩塌災害採用清除危石和裂隙灌漿等標本兼治的方法等等。

  有網友稱,景區木龍洞口正在修建旅遊廁所,此次事件或許與廁所的建設有關。對此,何思明認為,旅遊景點進行修路、修建房屋等施工,一定要考慮到地質災害,有些地方能夠繞避就盡可能的繞避。同時,施工場所要預留緩衝空間,儘量遠離地質災害點。

  “哪些地方有潛在的危害,一定要在非常醒目的地方告訴遊客。”何思明説,要做好規劃,在地質災害危險點設立醒目的警示標識,讓遊客意識到這個地方有危害,以減輕地質災害可能造成的危害。

  災害發生當天,桂林市已于第一時間啟動突發地災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搶險等工作,並劃定危險區,禁止人員進入。

  3月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召開全區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整治工作視頻會議,要求各相關部門對廣西範圍內所有旅遊區及地質災害易發點進行全面排查。對於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景區,要對當地交通、遊道、危岩體進行安全加護工作,並制定相應的工作預案。此外,廣西旅遊部門還計劃推動旅遊業與保險業合作,推動推出針對地質災害的保險産品,提高遊客的參保意識。

  在桂林疊彩山墜石事件發生後,國家旅遊局立即發佈旅遊安全提示,提醒遊客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注意防範北方地區因天氣轉暖、開春化凍引發的安全事故,南方地區因強降雨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交通事故等。同時,要求各景區加強旅遊安全管理,制訂完善應急預案,認真排查旅遊安全風險源和風險點,消除安全隱患。

  “總體而言,山地景區偶發性地質災害還是可防可控的”。何思明説。

  (科技日報南寧3月20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