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個人需要多大的地方

  • 發佈時間:2015-03-20 20:51:50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個人需要許多地方嗎》,這是列夫·托爾斯泰著名短篇小説。一個叫巴霍姆的農民帶著一千盧布到五百里外的巴什基爾買土地,對方以天為單位賣地:你一天繞地走多遠,走過的土地都是你的,而價格一天一千盧布,條件只有一個:如果你不能在當天返回出發地,就將失去一千盧布。結果,巴霍姆拼命地跑,為了得到更多的地。最後,在眼看著買地就要成交時,巴霍姆累得吐血而亡。他的雇工挖了個坑,“從頭到腳三俄碼長,就把他埋了。”

  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生前縱有萬貫家財,身後用不了“三俄碼”土地。最近披露出來的“房X”的故事,“先天下之有而有”,囤積其屋,如果是不義之財,無疑為自己準備了墳墓,掘墓人是他自己。如是陽光下的收入,無需匿名,躲躲藏藏,害怕資訊聯網不動産登記,違法亂紀的老虎和蒼蠅自有法律來制裁,到大墻內享受“三俄碼”生活。

  天之驕子,出了校門,進城租房,僅容身一個床位,租有失尊嚴,不租又沒有便宜的容身之處,是無房人的痛。小區有“三表”不轉的房子,晚上有黑燈瞎火的樓群,雖然我們這個城市規定居住有最低標準,二房東把住房分隔群租,挑戰標準,活生生現實版的“三俄碼”故事正在城市上演,卻拿他們沒辦法。

  房地産30年,出現了一批大房東,囤積居奇,待價而沽。富人有房不住,窮人沒房居住,兩極分化,但房子到了二房東手裏用來搞群租,群租已經深入到城市的每個角落,折騰得居民不得安寧,是城市化進程中的痛。現在要解決囤房,別指望這些人有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胸懷,要靠法律和稅收抑制房地産投機。

  (摘自3月15日《新民晚報》,作者顧伯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