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全面對接融入大都市經濟圈

  • 發佈時間:2015-03-20 02:33:24  來源:貴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黃 杏 通訊員 盧賢隱

  冬春時節,緊緊毗鄰重慶市江津區的習水縣寨壩鎮“雲嶺翠湖”旅遊度假村建設現場,一派忙碌景象。一期旅遊度假地産項目已基本完工,到此看房買房的重慶人一波接一波。

  記者採訪時正遇重慶日化公司的退休職工家屬一行15人在雲嶺翠湖選購房子,其中兩戶人家老人和兒子當場各選了兩套緊挨湖邊的小戶型房。“這裡生態好,年平均氣溫僅15度,是避暑勝地。習水至江津的高速公路去年6月已經動工,這條高速建成後開車到我家就1個小時,兒女們平時下班都可以來這裡住。”楊洪義老人告訴記者,“4000多塊一個平方,房子不貴。”

  近年來,習水縣鳛部生態文化旅遊度假園區圍繞做大做強度假産業為目標,用好資源資本,抓好産業帶動,做好佈局規劃等,實現了園區跨越式發展的目標。

  最近,一個集農業體驗、森林養生等為一體的生態旅遊度假區項目在該區大坡鄉小羅村正式落戶,佔地面積2137畝,一期投資3億元,總投資15億元。大坡鄉小羅壩生態旅遊園區已開工建設,目前已完成新建農業展示中心40余畝和農業園區主體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園區初步規劃、設計,正在修建綜合服務區生態停車場、綜合服務區遊客服務中心以及完善提升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農業園區建設完成後將搭建電子銷售平臺使用電子行銷這一新型的銷售手段拓寬銷售渠道。園區的建設將增加1000多人的就業機會。

  習水縣委書記周舟表示,該縣將多渠道、多元化爭取項目資金扶持,加大投入力度,著力解決園區建設資金瓶頸問題,激活農民參與農業園區建設的機制,創新土地運作、土地流轉等模式,採取轉包、租賃、轉讓、入股等形式,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向種養大戶、合作社和龍頭企業轉移,同時建立利益共用,風險同擔等機制,激發農民熱情,為確保現代農業産業園建設得到持續、快速、健康和有序的良性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這只是習水縣鳛部生態文化旅遊度假園區開發的其中一個項目。隨著群眾生活品質提高,鳛部生態文化旅遊度假園區的度假旅遊已成為鄰近重慶市民一種剛性需求,一撥又一撥看準商機的客商爭相到該區開發度假地産。2007年落戶在該區的清溪苑度假村項目,是該區首批入駐的億元項目之一。投資者正是看重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習水縣委縣政府誠心的招商,項目從無到有,目前建好的千余套生態房幾乎銷售一空。

  一座座度假“生態城”正悄然崛起,有力地推動了園區轉型升級。

  隆冬時節,居住在該區雲嶺翠湖度假區的重慶客人羅女士仍不肯離開。她説,過去,簡陋房間、淩亂環境,來園區度假只為呼吸鄉村空氣、吃農家菜就走人。現在卻能賞冬景、看電影、跳跳舞,享受真正的度假愜意生活,還想住段時間。

  鳛部生態文化旅遊園區管委會主任袁江遠告訴記者,這個涵蓋習水縣東部片區的坭壩鄉、寨壩鎮、大坡鄉、仙源鎮、雙龍鄉等緊鄰“火爐”重慶的5個鄉鎮,其中坭壩鄉、寨壩鎮、大坡鄉3個鄉鎮更是出於重慶二環輻射圈內,到重慶主城區的最短距離僅為90公里。距遵義城區180公里、重慶主城區120公里、涵蓋5個鄉鎮的“鳛部生態文化旅遊園區”雖然行政區劃上屬於習水縣,但經濟上已經逐漸成為重慶大都市經濟圈的一部分。

  據了解,主動融入重慶大都市經濟圈,積極接受其輻射帶動借力發展已成為習水縣一項重要經濟發展戰略決策,“鳛部生態文化旅遊園區”的建設就是這項決策實施過程中的一個亮點。

  習水縣地處黔北、渝西、川南三省(市)交界處,區位優勢和地緣優勢十分明顯,全縣東部片區的5個鄉鎮都在重慶主城區的一小時經濟圈內,處於重慶經濟的輻射疊加地帶,與這個強大“鄰居”地域相接,甚至歷史相承、社會相融,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和廣闊的合作空間。早在官方做出決策之前,民間早已先行試水“都市圈經濟”,特別是與四川合江縣和重慶市江津區、綦江區接壤的這5個鄉鎮等地,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每天在重慶和四川成都、瀘州之間往返打工、做生意的“習水大軍”能裝滿整整一列火車。

  據了解,2012年習水縣委、縣政府為了解決習水北部邊陲小鎮的發展問題,大膽提出了將該縣的寨壩鎮、坭壩鄉、大坡鄉、仙源鎮等5個鄉鎮融入重慶一體化發展,成立了習水縣鳛部生態文化旅遊度假園區。2013年5月該區經遵義市編委會批准成立,現已成為了省列100個旅遊景區之一。由此以景區景點建設、生態農業發展、度假地産開發為主要內容的園區發展得以規範,市場管理、規劃控制、保護與開發逐步走向有序。

  從這時起,習水縣鳛部生態文化旅遊園區就被列入重慶旅遊度假經濟走廊上的節點城市,使習水加快發展的迫切要求在這裡找到了結合點。習水縣委書記周舟在廣泛調研和深入思考的基礎上,提出了按照“主動融入、全面對接、同城一體、互補雙贏”的發展思路,要求進一步擴大與重慶、成都等重點城市及其他發達地區的合作,主動接受其輻射帶動,借力發展,創新區域合作機制。

  “傍”四川、重慶,“吃”重慶、成都。“都市圈經濟”成為助推習水實現大發展、大跨越的重大舉措。近年來,習水縣每年都要組織三至四次由縣委書記、縣長帶隊,縣直各主要部門負責人和各鄉鎮黨政主要領導組成的考察團赴成都、重慶兩地學習考察,學先進找差距,並就區域合作的框架意向積極與對方進行磋商和對接。

  習水縣委副書記、縣長陳釗告訴記者,遵赤高速公路通車,連接瀘州的高速公路也即將建成。江津經習水至古藺高速公路已開工,該高速建成後與重慶主城區可形成1小時經濟圈。明年有望與重慶實現真正的“無縫對接”。

  截至目前,香巴秘境、雲嶺翠湖、金龍湖等30多個項目已落戶該園區,均為重慶、四川等地的民營企業,且都是億元以上項目。總投資達280億元,目前累計完成投資50億元。未來3至5年,將強力推進習水縣融入重慶、成都兩大都市經濟圈步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