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胡家勇: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動力將發生根本性轉換

  • 發佈時間:2015-03-19 08: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過去的高速增長主要是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的。投資,特別是政府投資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在GDP中,投資所佔的比例一直很高,並且呈現上升的趨勢,2010年以後,將近50%的GDP被用於投資,遠高於國際平均水準。投資對於基礎設施建設和新生産能力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長期高水準投資也帶來了諸多負效應,如週期性的産能過剩導致寶貴資源的巨大浪費。

  出口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為中國快速形成的生産能力找到了出路,並積累了鉅額外匯。但是,國際金融危機告訴我們,國際市場充滿了不確定性,過高的外貿依存度會把外部風險迅速引入到國內。同時,過高的外匯儲備也會演變成經濟的拖累。更為重要的是,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福利最終要由本國居民所享受,如果經濟增長長期依賴出口,本國居民的福利將因此而打折扣。投資、出口在未來的中國經濟增長中仍將發揮積極作用,但其重要性會下降。從投資來看,仍存在一些重要的投資領域,如公共品領域的基礎設施投資(如資訊基礎設施、高鐵、地鐵、城市基礎建設、防災抗災能力、農村的垃圾和水處理、空氣品質改善等方面的投資)、養老基礎設施投資、保障房建設投資,等等,這些投資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但這些投資與以往的政府投資性質不一樣,它主要是消費性的,直接關乎居民的福利,不會形成産能過剩。儘管如此,從總體上講,政府投資佔GDP的比例會下降,更多的資源將會直接用於老百姓的消費和提高他們的福利。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將發生根本性轉換,居民消費、創新、民營部門和中西部地區將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第一,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上升。我國居民消費在GDP用途中所佔的比例偏低,改革開放以來呈下降的趨勢,2006年以後下降到不足50%,遠低於同等收入水準的其他國家。發展經濟的終極目的是提高老百姓的消費水準,如果居民長期不能同步享受到經濟增長的果實,增長就會失去它應有的意義。從經驗數據來看,只有把居民消費提升到GDP的60%左右,消費作為經濟增長基本驅動力的地位才能確立。

  提高居民消費比例的前提是提高居民收入佔國民收入的比例,這需要通過深化改革來實現。從宏觀上講,首先要調整政府、企業、居民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讓老百姓擁有更多的收入去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商品和服務。提高居民收入的比重,也是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一個基礎條件。居民有了較多收入,他們就有了較大的選擇空間,他們的偏好就會誘導資源的流向,進而影響企業的生産行為和産業結構,産能過剩和結構失衡的問題就會從根源上得到較好的緩解。

  第二,經濟增長將轉向創新驅動的軌道。中國的經濟增長不可能再依靠生産要素和環境的低成本、生産技術的簡單模倣等傳統方法來獲得,要更多地依靠技術創新。綠色發展和環境治理也需要通過技術創新來實現,創新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重大的技術創新,特別是原始創新將開拓新的産業領域,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消費熱點,奠定增長的穩定基礎,從總體上提升中國經濟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從而把生産力推向新的水準。近年來,創新和技術進步的作用開始增強,在生物技術和新能源等新興技術領域,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大量出現,原始創新初露端倪;在通信設備和裝備製造等産業出現了一批有國際技術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網際網路和資訊技術向服務業和製造業加速滲透,促進了傳統産業的組織和商業模式創新。但這還只是開始,創新的作用將會越來越大。國際競爭和國內的資源環境壓力也會把我們逼向創新驅動的軌道。

  創新驅動發展需要通過深化改革來實現。通過推動新一輪改革,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使創新能力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大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高等教育制度等,建立開放、合作、活躍、高效的國家創新體系。

  第三,民營經濟部門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民營經濟為我國經濟持續增長、就業崗位創造和居民收入增加作出了重要貢獻。2012年,我國私營企業註冊資本達31.1萬億元,個體工商戶註冊資本1.98萬億元,非公有制經濟固定資産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的61.3%,稅收佔全部稅收的73.1%,非公有制經濟在多項指標上已經佔有優勢。特別值得強調的是,民營部門將在創新驅動發展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們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創新的能量不斷得到釋放,它們將新技術轉化為能帶來商業利益的新産品的積極性更高,這將有力地推動新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需要深化體制改革。審批制度改革將消除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諸多門檻,為它們開闢新的發展空間;要素市場改革,特別是金融市場改革,將使民營經濟能夠平等地獲得生産要素。只有構建一系列的體制制度條件,民營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才能得以充分釋放。

  第四,中西部經濟發展將成為總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者。從區域發展看,改革開放的前30多年,東部沿海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發動機,資本、勞動力、技術向沿海地區大規模流動,沿海地區的資本積累水準、基礎設施水準、生産能力、每人平均GDP和每人平均收入等領先於中西部地區,地區發展的差異非常明顯。區域發展的不平衡,一方面制約著總體發展水準,另一方面又構成新階段的發展機遇和動力。中西部地區生産要素,特別是土地和勞動力價格相對低廉,具有成本優勢;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相對落後,潛藏大量的投資機會;中西部地區有大量特色資源,可以發展特色産業;中西部地區有廣袤市場,存在巨大的潛在市場需求。這些都是後發優勢,把這些後發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和經濟優勢,中西部地區就會成為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一支重要力量。(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 胡家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