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深化中醫藥改革,不妨從修改説明書入手

  • 發佈時間:2015-03-15 10:30:3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兩會聲音

  “中成藥大多是非處方藥。病人可以自己在藥房買。不過,很多人因為看不懂説明書而發愁。”在四川好醫生藥業的耿福能代表看來,“説明書”沒有起到“説明”的作用,“醫生看不懂,病人看不懂,無法對症用藥”。

  “一些中藥説明書中,往往寫著‘用於……引起的……’,如‘用於中氣不足引起的’‘用於肝郁氣滯引起的’,或者‘疏肝’‘氣虛’等,常常讓患者難以理解。”耿福能説,在中醫治療中,症狀及引起症狀的原因是兼顧的,同樣的症狀,不同的原因,治療方式不一樣。

  耿福能舉例,比如胃疼,引的原因可能是中氣不足,也可能是肝鬱;前者要補,後者要疏泄。如果是氣虛的人吃了疏肝的,可能會加重氣虛;如果是肝鬱的吃了補氣的,會增加鬱滯。

  “中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祖先用身體篩選出來的,是世界醫學重要的組成部分。”耿福能卻發現,“目前,中藥説明書中還在一味照搬《黃帝內經》《傷寒論》等幾千年前的醫學典籍。這與現代人的生活是脫節的。深化中醫藥改革,不妨從修改説明書入手”。

  “有人覺得,一些中藥,成分不明,藥理不清,難以用現代醫學語言編寫説明書。”耿福能認為,這涉及對中藥的認識問題,“目前,我國中醫藥發展,一味分成分。但中藥是通過多成分、多靶點來發揮療效的。藥品成分、體內代謝過程再清楚,最終都是以療效和安全作為目的。如果沒有療效和安全,再漂亮的分子結構都沒有用處。針對中藥的特殊性,説明書可以首先嘗試,在作用類別、適應證、不良反應等方面,用現代醫學語言詳細表述。”

  (科技日報北京3月14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