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治霾“軍令狀”簽了就該有説法

  • 發佈時間:2015-03-18 03:33:55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統計,在2014年初,有超九成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涉及空氣污染治理,至少15個省份簽訂了治理霧霾力保藍天的“軍令狀”,在一些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力”、“鐵腕”、“最嚴格”等強硬措辭屢見不鮮。一年後,據國家統計局一份公報顯示,重點監測的全國161個城市中,城市空氣品質未達標城市超過90%。與年初轟轟烈烈的承諾相比,讓群眾不滿的不僅是難看的成績單,更是各地政府的沉默(3月16日新華網)。

  治霾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實公眾早就有這樣的心理預期;像APEC藍那種,今天立個“軍令狀”,沒準明天的確能實現,但是要想長期保持下去,則不僅要治標更要治本。某種意義上,去年初的那些豪言壯語很多本就不切實際,有點一時衝動“拍腦袋”的成分。治霾的關鍵不在於措辭如何動人,而在於腳踏實地去實幹,通過落實環保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一起案件一起案件地去查處,一個百分點一個百分點地去改善。

  但是,站在政府公信力的角度,地方政府無論做出任何承諾,都應該是説到做到的;既然簽了“軍令狀”,既然説了豪言壯語,如今就該有個説法。“除個別省市對目標沒完成的情況作了解釋説明外,絕大多數地區對此避而不談,甚至沉默失語”———這給人的感覺,好像“軍令狀”就是簽著玩似的,完成了固然是政績一樁,沒完成也無非閉口不語。

  為什麼治霾目標沒有完成?與當初簽“軍令狀”的自信滿滿相比,現實執行中遇到的主要問題都有哪些?將來準備在哪些地方進一步發力,又有哪些地方亟待改進?去年的目標任務未能完成,今年是否進行了相關調整,有沒有新的目標?……所有這些,都需要給市民作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相反,沉默失語不僅是對公眾知情權的不尊重,更是對政府公信力的不負責任。治霾“軍令狀”大多不了了之,根本原因就在於,沒有對應的問責機制進行嚴格約束。“向污染宣戰”,要鐵腕治污,就不能只是空喊豪言,一定要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機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