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如何讓更多女性攀上科技金字塔頂

  • 發佈時間:2015-03-17 10:31:2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將新聞進行到底

  “每年也就三八婦女節這天,我才覺得自己是個女的。”日前,在世界第105個三八婦女節到來之際,科技部機關黨委和人才中心共同舉辦中青年女性領軍人才座談會,就如何更好地發揮女性科學家、管理者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的作用展開深入交流。會上,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劉靜如是説。

  其實,有關女性科技工作者如何更好撐起“半邊天”的話題由來已久。如何打造高層次女科技人才,讓更多的高層次女性人才脫穎而出,已然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

   ——新聞緣起——

  金字塔頂女科技工作者鳳毛麟角

  曾經,劉靜是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一名科研人員。在地質行業,做科研的女性本來就很少,尤其是長期以野外作業為主的地質科研,女性真的是少之又少。因此,劉靜的愛人曾戲謔地對她説:“你這樣的人真是比大熊貓還稀少。”

  在劉靜的印象中,就基礎研究而言,碩士階段男女學生比例大約是1:1,女學生能佔到總人數的40%左右,等到了金字塔的頂尖——兩院院士裏女性往往少於5%。“從40%過濾到5%,這裡面有很多的原因。”劉靜説。

  的確如劉靜所言,改革開放30多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顯著增多。有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國女性科技人力資源已達2491萬人,佔全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的近40%。由此可見,女性並沒有輸在起跑線上。然而《2009中國兩院院士調查報告》指出,在我國1955年—2009年當選的兩院院士中,女院士有98人,僅佔5.06%,與龐大的女科學研究人員群體相比反差較大。

  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在對我國“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中科院‘百人計劃’”“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等3個人才獎勵計劃進行的研究中發現,1999年至2008年,獲得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資助的1479人(不含社會科學部分)中只有76名女性工作者;1994年至2006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的1286名科技工作者中,僅有90名女性科技工作者;1994年至2009年,獲得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人才計劃的2019人中僅有122名女性科技工作者。

  參與該研究的工作人員表示:“相對女性科技工作者佔科技工作者總數比例三分之一的現狀,女性高層次科技工作者獲三大獎項者所佔比率嚴重不足。”

  ——核心關注——

  家庭角色影響女科技工作者自我定位

  “我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非常感謝我家人的理解和支援。”當天,7位女性嘉賓在發言中,不約而同地都説出了這樣一句話。

  中國的傳統文化,性別分工觀念根深蒂固。男性主外,處於支配地位,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女性主內,生兒育女,重心側重家庭較多,這無疑會成為女性職業規劃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國家統計局《第二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報告》顯示,女性平均每天用於家務勞動的時間達4.01小時,比男性多2.7小時。“母愛的建構”讓女性失去了向社會空間發展的動力。“賢妻良母”的角色,讓女性陷入瑣碎的家庭事物中,在無私奉獻的讚美聲中失去了社會的發展空間。所有這些,成為女性科技工作者施展才華的障礙。

  有關科學研究證實,重大科學發現的最佳年齡峰值為37歲。25至35歲之間正是女性科研能力積澱和飛躍的黃金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女性科技工作者缺乏來自社會、單位、家庭等各方面的支援,不能很好協調科研工作和家庭的關係,不能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必然嚴重影響其走向成功。按照國家相關政策,我國絕大多數女性科技工作者的退休年齡為55歲,比男性提前5年,加上女性在生育期的時間耗費等,科研生涯較男性少10個年頭,這對女性科技工作者成為高端科技領軍人才的影響是致命的。

  座談會上,科技部相關司局一領導認為,在職業發展方面,女性由於自我的社會定位,往往追求“工作穩定”,易於滿足現狀,重視做好本職工作。相比于男性,多數女性不太敢冒險,競爭意願相對較弱。因此,一些女科技工作者的職業定位較男性低,且隨年齡增長逐漸降低,她們的事業發展水準總體上低於男性。

  社會因素阻礙女科技工作者走向高端

  “女性科研工作者發展到一定階段會觸碰到一個無形的天花板,女性想進入那個圈子很難很難。”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員趙艷説。

  “目前,女性科技工作者參與科技決策和管理的比例低,話語權較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娟在今年兩會期間表示。

  事實上,就如何更好發揮女性科技工作者的作用,全國政協科協界委員去年組成專門調研課題組,先後

  赴北京、上海、杭州、武漢等地開展實地調研。調查結果顯示,這個佔據近“半壁江山”的人群卻面臨著諸如話語權較弱、因生育等原因職業發展受阻等突出問題。

  陳賽娟舉例説,數據顯示,國家級科技項目“863”和“973”計劃的專家組中女性的比例極低,863計劃專家委員會中女性佔6.8%,主題專家組中女性佔5.1%;973計劃專家顧問組中女性僅佔2.1%。

  同時,由於歷史原因,多數部門和單位仍實行女性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比男性提前5年退休。這致使女性科技人才在50歲後的升職、承擔課題等都會受到很大影響,職業生涯基本被提前人為停止。

  在所有有關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話題中,生育問題最能引起共鳴。這一特殊狀況使女性科技工作者在職業發展上陷入尷尬的境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表示,一方面,不少單位因為不願意承擔女性生育的社會責任,導致一些很優秀的女性畢業生不得不止步于自己擅長和喜歡的科技工作;另一方面,即使進入單位,由於孕哺、照料幼子階段的需要,許多女性科技工作者科研工作很容易發生中斷且難以接續。

  “目前很多科研院所採取‘非升即退’的晉陞制度,一些人産後不得不退居科研二線。”李蘭娟説。

  ——專家建言——

  給女科技工作者適當的政策傾斜

  困局究竟該如何破解?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農産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陳穎認為,在強化國家競爭性科技計劃需求導向基礎上,應該加強對人才團隊給予非競爭性穩定支援,以營造更加有利於科研人員能夠潛心工作的良好氛圍。

  “同時,在注重公平的基礎上,是否能夠給女科技工作者適當的傾斜政策。比如在自然基金等項目的申報上,女性年齡比男性年齡適當延長等,類似這樣的舉措希望能夠具體細化,可操作性更強一些,甚至是強制性的。”陳穎説。

  博奧生物有限公司研究員邢婉麗認為,應當為女性科研人員創造良好的科研與教育環境,例如設立多種形式的專項研究基金,支援女性科學家開展科學研究;設立特別培訓基金,為女性科學家職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訓機會;在現有的研究基金和獎勵評價中,應充分重視對女性科學家的支援和鼓勵。

  與會專家也表示,為調動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應在女性科技工作者的職稱評定、科研津貼發放、課題申請方面有所關照。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成功除了自身努力之外,還需要國家加大專門針對女性高層次科技工作者的激勵措施,包括科學評價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平等地給予女性科技工作者獲取獎勵的機會,從而調動更多的女性科技工作者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以獲取更大的科研和社會價值。

  對此,陳賽娟建議,應提高女性科技工作者參與科技決策與管理的比例,增強女性話語權。可以在科技部、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女性科技政策諮詢委員會;在各部門涉及科技的項目、科學基金的評審委員會中,學術團體的理事和常務理事中,在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設立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中規定相應的女性比例。同時,在全社會全面實行女性高級專業技術人員與男性同齡退休制度。

  李蘭娟也表示,應考慮出臺加強女性科技人才培養和舉薦的具體制度規定和計劃項目。如針對女性孕哺特點,在所有的基金、科研項目中,放寬申請年齡、延長在研項目結題時間,併為生育後重新回歸科技崗位的女性提供資助,支援她們出國深造、參加培訓和學習交流等活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