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瀋陽一投資者賠30

  • 發佈時間:2015-03-17 07:33:50  來源:瀋陽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通過P2P網貸平臺,把自己的資金借給有使用需求的企業或個人,這種理財方式,可獲得超過銀行存款數倍的收益,但風險越來越大!2014年第四季度國內網貸平臺“跑路潮”爆發,12月問題平臺數為90家,達到全年最高值。進入2015年,113家網貸平臺出現了問題。

  3月16日記者調查發現,瀋陽本地有大量網貸投資者,他們中不乏“踩雷”的。瀋陽80後投資者杜宇峰(化名)告訴記者,去年山東及浙江兩地的網貸平臺跑路,導致其血本無歸,損失高達30萬元!

  收益誘人 是銀行理財3倍

  上週末,國內知名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陸金所出現了一則壞賬傳聞,其隨後公告稱“該項目由第三方提供擔保,投資者權益完全不受影響,該項目與陸金所P2P業務無關”。雖然陸金所做了這樣的澄清,但瀋陽投資者小姚還是有些不放心。小姚告訴記者,半年前,他把餘額寶裏的幾萬塊錢轉了出來,投到了陸金所,“年收益能有10%,比餘額寶收益高了不少,已經賺了幾千塊錢了。”

  小姚説,他在投錢進去的時候,參考了平臺背景、項目方的情況,還有收益,“不會選太高的,因為‘踩雷’的人太多了。”

  “踩雷”説的是投資者遇到了因壞賬或詐騙而跑路的平臺,錢收不回來了。杜宇峰就踩到了雷,而且是前後踩到了兩個大的。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表示,自己投資網貸還不到兩年,前期賺了錢,隨後在山東和浙江兩個網貸先後踩上了雷,損失達30萬元。“賠錢的事情家裏人還不知道,想往裏衝的人,是攔不住的。”杜宇峰説。

  攔不住是因為收益高!融360重點監測網貸平臺數據顯示,2月份國內網貸行業平均年化收益率為16.35%,與目前銀行理財5.09%的收益率相比,超過了兩倍多。更吸引人的是“秒標”,“秒標”是P2P網貸平臺為招攬人氣發放的高收益、超短期限的借款標的,通常是網站虛構一筆借款,由投資者競標並打款,網站在滿標後很快就連本帶息還款,而這給投資者造成了能馬上賺錢的假像。

  跑路潮爆發 本地投資者組群維權

  今年2月9日,上線運營4年多的盛融線上在官網發佈限制提現公告,稱“由於近期新系統上線,並集中出現較多展期,且年關大量提現,造成資金緊張”。當月,出現問題的平臺數量達到56家,問題平臺事件類型主要集中在跑路、提現困難及停業三大方面。

  融360網貸理財分析師王茜説,受去年12月“跑路潮”影響,大量網貸平臺出現提現困難的情況,進入2月本就陷入兌付危機的平臺,因經營管理不善,資金鏈中斷,大多會選擇“一跑了之”。

  網貸平臺一跑了之導致投資者無處收回本金。因去年底爆發的網貸平臺“跑路潮”,大量投資者組成了若干的維權組織,記者在瀋陽本地一個網貸維權QQ群中看到,投資者數量多得數十位,大家在交流著近期“踩雷”並維權的經歷。“踩完雷之後,天天在群裏罵,以淚洗面、尋死覓活也沒有用,跑路的平臺不可能再把錢給‘生’出來。”杜宇峰認為,賠了錢只能認了。

  缺乏法律約束 切勿盲目投資

  呼籲監管的聲音越來越高,不僅來自投資者,還有經營者。瀋陽金融商貿開發區裏,一家總部在北京的P2P公司瀋陽地區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一行業中運作規範的公司非常希望監管政策能夠儘早出臺,來共同維護市場秩序,她坦承,目前個別網貸平臺項目抵押、擔保物因在異地無法考證,不排除其中有虛假項目的可能。

  王茜表示,截至2015年2月底全國網貸平臺多達1936家。不過,隨著預期的網貸行業監管政策出臺時間越來越近,目前不少平臺已將收益率調整至合理區間規避政策法律方面的風險。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際網路金融部助理分析師陳莉則提醒投資者,P2P行業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在P2P準入門檻較低,缺乏相關法律約束的情況下,投資者請勿盲目涉足P2P網貸領域。

  本報記者 劉洋 冬瑜製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