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舌尖上的安全”引熱議 統一編碼實現産品可追溯

  • 發佈時間:2015-03-16 09:3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3月16日電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近日召開的兩會上,實現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建立統一的可追溯系統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食品安全全程追溯難在哪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政協主席姜明表示,目前我國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還處於起步階段,各地在實踐中暴露出很多問題,需要在國家層面加以規範和引導。

  他認為,目前我國鼓勵各地開展可追溯系統建設,但卻未明確可追溯體系的具體法律依據與實施規範,已建的可追溯系統普及性、相容性和資訊共用程度不高。由於食品安全標準和法規不協調甚至缺位,加之標準繁多,與國際通用的食品安全標準和規則銜接度差,導致現有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統作用有限,責任追究困難。

  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建立統一編碼追溯系統

  全國人大代表、光明食品集團副總裁葛俊傑建議,要加快採用基於全球統一編碼與追溯標準的食品品質安全追溯管理方式,“現在全球已經開始採用GS1全球統一編碼與追溯標準,我國也應統籌建設全國性追溯監管平臺。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從國外大量進口食品,如果不基於全球統一的商品條碼進行食品安全管理,很難實現與國際融合。”

  據了解,商品條碼標準(國際上稱“GS1全球統一標準”)是全球生産、流通、銷售等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編碼標準,已在全球150多個國家的各種各樣的産品上得到普遍應用,基於商品條碼的全球追溯標準已被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正式推薦,並在美國、歐盟等五十多個國家得到了廣泛應用。

  具體而言,通過商品條碼技術,將食品的生産、加工、儲藏、運輸及零售等供應鏈各環節進行標識,並相互關聯,可獲取各個環節的數據資訊。一旦食品出現安全問題,可通過這些標識代碼進行追溯,能夠快速縮小發生安全問題的食品範圍,準確查出食品問題出現的環節所在,直至追溯到食品生産的源頭,從而確保産品撤回和召回的高效性、準確性。為政府産品品質監管提供有效手段、保護消費者利益、最大限度的減低企業的損失,提升企業産品競爭力。

  消費者“掃一掃”就知商品詳情

  據悉,在我國,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是統一管理我國商品條碼、物品編碼與自動識別技術的專門機構,商品條碼技術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擁有一整套商品條碼標準和追溯標準體系,並以此為基礎搭建了國家食品/産品安全追溯平臺。到目前為止,累計已有50多萬家企業使用商品條碼,全鏈條大規模普及商品條碼追溯標準時機已經成熟。採用商品條碼進行食品追溯符合國際規則,可以規避技術壁壘,不僅可以對國內産品進行追溯,對出口到國外的産品可以召回,還能實現對進口商品進行全程監控,從而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

  自2000年起,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在果蔬、肉類、水産品、加工食品等領域開展了大量追溯調研,並建立了100多個産品品質安全追溯應用示範,涵蓋肉禽、蔬菜水果、加工食品、水産品、醫療産品及地方特色食品等,消費者能夠見到的商品幾乎都被“加碼”。

  但仍有一些行業的商品沒有建立可追溯系統,給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帶來一些隱患。例如在食品行業,姜明就認為,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監控的重點是流通和加工領域,農産品種植、養殖的原始記錄很少且不規範,食品原材料和初級農産品安全問題突出。個體農戶、小作坊作為食品供應鏈的主要參與者,普遍存在認知度不高、參與意願不強甚至有抵觸情緒等問題,也制約著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建設。

  葛俊傑建議,將企業追溯能力納入到企業誠信管理範疇,確立企業是食品安全追溯管理的最終責任主體,從源頭上把控食品安全。(中新網財經頻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