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七大佬奔私後續寫傳奇:王亞偉穩健成傳奇

  • 發佈時間:2015-03-16 08:42:4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2年,原“公募一哥”王亞偉離職創辦私募公司,掀起公奔私小高潮。去年以來,隨著股市行情走牛,奔私的公募大佬越來越多。中國基金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奔私的公募大佬,了解他們奔私後的近況。

  王亞偉:三年超低調 穩健成傳奇

  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樹超

  作為曾經的“公募一哥”,王亞偉頭頂太多光環,本人卻很低調。自從他奔私後,投資者只能從上市公司股東名單中尋找王亞偉投資的蛛絲馬跡,剩下的便只是“傳説”了。

  如今,王亞偉奔私即將3年,業內有人説,“王亞偉奔私後,完全是個謎了。”

  奔私近三年 業績成“謎”

  由於王亞偉行事低調,他奔私後的故事鮮為人知,成為“江湖”上演繹的各種“傳説”,但由於他明星般的光環,他入駐的股票會定期披露,成為市場追捧的熱點。

  從公開資訊看,王亞偉目前管理的私募産品有兩隻——外貿信託昀灃證券投資信託計劃和千石資本千紙鶴1號資管計劃,但這兩隻産品的收益情況,外界無從知曉。

  根據昀灃信託計劃此前披露的一組數據,昀灃自2012年12月13日至2014年9月19日,在近兩年時間內,凈值增長45%,規模超過35億元。有業內人士推算,昀灃成立兩年來,在2014年底的累計收益率將輕鬆超過80%。不過,與其他已披露業績的私募産品相比,這一成績不算突出,2014年,創勢翔1號以300.80%的年收益收穫業績冠軍,即使是第五名澤熙1號的收益也達到137.44%。

  對此,業內人士見仁見智。有券商人士告訴記者,王亞偉的投資經驗豐富,市場是影響決策的第一要素,其次是投資組合,因此,王亞偉的投資策略需要強大的投研團隊支援,離開公募的強大投研團隊,其選股水準或受到影響。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王亞偉的投資理念仍然是“王道”,“國外的私募運作也不是追求短期的高額收益,而是追求長期的穩健增長,很多私募未來可能會死掉,但王亞偉的私募不會。”

  深受彼得·林奇影響

  雖然難以直接了解到王亞偉“奔私”後的投資理念變化,但仍可從其執掌的私募基金的投資風格管中窺豹。

  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底,外貿信託昀灃信託計劃成為明家科技第七大流通股東,持有100.01萬股,佔總股本比例為1.33%,較去年三季度增持57.13萬股。

  此外,2014年第三季度末,昀灃出現在華潤萬東、三聚環保、北京城鄉、同方股份、新華聯、同方國芯、金亞科技、中能電氣、銀之傑、明家科技、雪浪環境和杭鋼股份等12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之列,受益於三季度A股行情持續上漲,加之12隻個股中多家企業進入或已完成重組,三季度上述12家公司漲幅均值達52.86%。

  由此來看,在轉身私募後,王亞偉偏愛重組股、重視事件驅動的投資風格變化不大,其投資的路徑仍舊是尋找市場上關注度低的公司,低位重倉買入,然後等上市公司發佈重組並購等消息,帶動股價走高,進而獲得高額收益。

  前華夏基金董事長、總經理范勇宏在《基金長青》一書中,評價王亞偉的操作理念受彼得·林奇影響很深,形成靈活多變的投資策略和“牛市領先、熊市抗跌”的業績特徵。

  王亞偉的前同事也這樣評價他,“長期穩健的投資理念,全世界能做到的也就巴菲特,90%能做到都不能算高手,而王亞偉正在逐步形成這種風格。”

  王衛東:二王PK的主角 半百投身私募

  中國基金報記者 付建利

  他是當年的高考文科狀元、做過宣傳部官員、下海辦過塑膠廠、辦過職業教育、去海南炒過股票,後來進了新華基金,曾創造一年115%的收益神話,2009年管理的新華優選成長曾與王亞偉演繹“二王PK”。他就是王衛東,原新華基金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如今,年近50歲的王衛東投身私募,創辦了新華匯嘉。

  “我之所以出來做私募,除了因為看好中國股市的前景,主要還是想實現自己的投資理想。”平實的話語透露出這位浸淫資本市場20年的投資老人的堅毅,他既有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主要矛盾轉換的宏闊認識,又有對股市熱點炒作的清醒,更有對長遠投資的邏輯把握。

  王衛東説,2013年、2014年的A股市場,是摘果子的好時機,但2015年,投資者摘果子就需要爬梯子了,而且爬梯子時要注意梯子是否安全。

  今年A股是結構性機會

  面對市場上充斥的大牛市論,王衛東認為,大牛市必須具備至少兩大基礎:一是企業盈利持續增長,二是貨幣政策保持寬鬆,目前貨幣政策是寬鬆的,但不少企業的盈利是下滑的。

  王衛東認為,在中國經濟過去30多年的高速發展中,老百姓需求非常旺盛,但供給嚴重不足,而現在是需求不足,供給嚴重過剩。以住房的供求關係來看,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下一代人面臨的問題可能不是買房而是賣房,也就是説,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與此相適應,居民消費也在由吃住等基礎物質消費向品牌消費轉型,比如休閒娛樂、大健康,但這些消費的增長比較緩慢,不能靠過去簡單粗暴的方式來刺激需求。

  “落後産能的淘汰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如果産能淘汰太快,就會影響金融系統的安全和就業。”王衛東説,儘管企業盈利增速已經出現向上的跡象,但利潤總量的增速仍然是下降的,因此今年A股市場缺乏企業盈利增長的基礎,但這並不意味著對A股市場悲觀,結構性機會仍將層出不窮,政府財政赤字會增加,通過發債增加財政投資,貨幣政策也會進一步寬鬆,這對市場情緒會起到很好的穩定作用;同時,調整經濟結構已經取得成效,服務業産出已經超過第二産業,新興産業的PMI指數較為樂觀,落後産能的淘汰也有一定成效,A股的結構性機會將更多體現在細分行業。

  王衛東表示,目前A股市場部分網際網路股票的估值出現了泡沫,註冊制改革很可能刺破這些泡沫,所以2015年A股市場將會呈現出機會與風險並存的格局,整體上股指會震蕩上行,投資應重在自下而上精選個股。

  最看好網際網路能源服務

  對於時下如火如荼的網際網路股票行情,王衛東認為,很多在2000年的科網股行情裏大肆炒作的網際網路公司如今都不存在了,所以投資者還是要最關注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切忌頭腦過熱,以為網際網路包打天下,移動醫療再熱,醫生的醫術始終是最核心的,餐飲店再搞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如果做的東西不好吃,消費者也不會買賬,而一些傳統産業中的品牌企業,一旦解決了産能過剩難題,盈利能力會大大提升,價格也會上漲,這其中的投資機會,優秀的投資人不會錯過。

  在階段性投資機會上,王衛東看好資源品,大宗商品價格2007年金融危機後持續下跌,面臨中期上升的機會,此外,隨著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傳統行業集中的低估值品種也面臨投資機會。

  以更長遠眼光來看,王衛東最看好的是網際網路能源服務。他認為,電力改革真正啟動以後,電力交易市場的活躍度會大大提高,大量可再生能源能真正得到利用,自由競爭的電力市場,加上環保風暴和全社會節能減耗意識的提高,將帶來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長達10年以上的黃金投資期,同時,能源産業與網際網路的結合會誕生無數網際網路能源服務細分行業,這是下一個投資藍海。

  “真正有核心競爭力的傳統企業,一旦進行了網際網路化改造,盈利前景不可小覷,而且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力。”王衛東表示,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代表了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和方向,也會在A股市場産生無數投資機會,但目前網際網路概念出現了局部風險。綜合來看,王衛東的投資風格既不是過於保守的純粹價值投資,也不是玩概念的投機,而是以價值為主,適當地結合成長。

  呂猛:重啤後不再混圈子 做價值確定性投資

  中國基金報記者 王艷偉

  2014年6月,呂猛從大成基金低調離職,同年10月,便創辦私募公司潤凡投資,如今公司資産管理規模已超過21億元。

  這位昔日的大成基金研究主管和專戶投資經理,2011年底因在重慶啤酒黑天鵝事件上栽了跟頭而為人熟知,此後便淡出公眾視野。近日,呂猛接受中國基金報獨家專訪,首次道出重啤事件對他個人投資理念的深刻影響。

  首談重啤 研究方法都變了

  對呂猛而言,重慶啤酒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2009年初,呂猛因看好重慶啤酒B型肝炎疫苗研究大力推薦,公司旗下多只基金買入該股,重啤股價也自彼時步入上漲通道,短短3年時間從不到20元一路最高上漲至82元。但疫苗臨床試驗結果失敗,導致重啤股價大跌。

  “這個對我來説是好事。我花了整整一年時間調研這家公司,傾注了全部精力,自認為研究透徹,所以持股信心很足,但最後的結果出人意料。”重啤的暴跌,讓呂猛承受了極大的壓力,“雖然我自認在這只股票上已做足了功課,但我知道肯定是自己哪錯了,經過面壁思過,最後發現,是我們對價值的理解錯了。這個問題很本源,目標錯了,工作做得再細,路也是歪的。”

  現在,呂猛認為,一家企業的價值在於它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很基礎,表現在能不能招到更多的工人,産生更多的收入,以及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這直接影響了企業定價”,而重啤即使新藥臨床研究成功,距離真正上市依然需要幾年時間,收入和利潤並不能迅速增長,“現在我把當時對重慶啤酒的投資定性為風險投資”。

  對價值有了重新認識後,呂猛的研究方法也隨之改變。呂猛説,要清楚了解不同行業企業的生命週期,緊密跟蹤龍頭企業,等其投入期結束産出期開始時,風險因素消失,就是買入時點,相應的,影響公司定價的因素發生扭轉時,就是賣出時點。

  這套新的投資理論框架在過去幾年已被驗證有效。重啤事件後,呂猛擔任專戶投資經理,期間曾投資美盈森、德爾家居等,均在短短兩三年時間股價上漲數倍。

  “這就是在普通行業裏挖到的金子,有些公司處於相對古老傳統的行業,也沒有炫麗的故事,但依然能實現驚人的收益。”也正因如此,呂猛並沒有追隨近兩年市場流行的車聯網、物聯網、國企改革等熱點,“這些公司現在都處於投入期,財務數據還未體現出增長,依然存在極大風險。”

  此外,呂猛的生活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重啤之後我不再混原來的‘資訊圈’了,用現在這套投資方法,根本不需要圈子。”

  投資趨難 未來目標海外市場

  2007年,在牛市賺錢效應推動下,私募基金曾迎來一次大發展,行業規模迅速擴展,而從去年以來,加入私募業的高手越來越多,擴張勢頭迅猛。

  呂猛認為,如今的私募業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這一波私募發展浪潮將會遠超上一波,原因有兩點:一是需求迅速放大,二是投資難度加大。

  “去年以來利率下行,使得大量剛性兌付信託産品收益率下降,大資金的出路越來越少,這種大環境下,委託理財可獲大發展;另一方面,現在上市公司都會講故事,但隨著上市公司數量越來越多,大家對故事的敏感性會降低,再加上資金越來越多,股票投資的難度加大,這給委託理財帶來機會。”呂猛稱。

  私募行業現在正處新的起點,而私募公司想要抓住機會,需要更高的技術含量,呂猛認為,未來熱點行業會越來越少,趨勢性機會也越來越少,如何識別真正的龍頭,對於基金經理是很大的考驗,為此做好準備的私募公司將會迎來跨越發展。他預計,未來私募行業集中度會比以前更高,換句話説,過去10年私募公司規模最大能做到200億元,而未來10年能做到上千億元。

  對於潤凡投資,呂猛希望循序漸進,慢慢擴大規模,在資本金比較充分時會考慮通過收購解決客戶穩定性不足的問題,未來更大的目標是進軍海外市場。

  王茹遠:大浪潮來臨 踐行者上路

  中國基金報記者 劉夢

  3月10日下午,中國基金報記者撥通王茹遠電話的時候,她正在前往機場的路上,電話中的她依然柔聲細語。

  離開公募基金之後,王茹遠並沒有停下腳步。2014年10月,王茹遠成立了上海宏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長,並組建了一支精簡的投資團隊。記者還獲悉,短期內王茹遠並沒有發行新産品計劃,但宏流投資擬發行一隻FOF産品,暫定由旗下其他基金經理管理。

  鑽研投資 觀點未變

  除了出席少數機構投資者的交流會以外,更多時候王茹遠都在深圳辦公室鑽研投資。宏流投資成立半年有餘,王茹遠已經發行了4隻産品——千石資本大浪潮0號、大浪潮2015、鵬華資産品質生活1期、安信成長3號。

  “大浪潮”三個字是由王茹遠親自選定的。她曾對公司員工解釋道:“如果你認可中國股票市場在未來5到10年會有一波大浪潮,那麼,在下一個浪潮來臨前就應該提前做好佈局,等待波瀾壯闊行情的到來。”

  王茹遠的同事告訴記者,自公司成立至今,她的市場觀點沒有變過。她在2014年11月18日公佈的《致投資人的一封信》中寫道:“戰略新興産業是A股過去5年的主線,也是未來的方向。2015年彈性最大的投資機會集中在網際網路、産業並購、優質價值成長、國企改革、軍工和資訊安全、券商和保險。” 王茹遠認為,中國經濟轉型陣痛體現在股市上,經歷了從2008年至今長達6年的指數低迷,新一屆政府對經濟轉型的決心、反腐力度、老百姓資産轉移等因素疊加,有望演繹出一波波瀾壯闊的由估值到資金推動的泡沫行情,這波行情自2014年7月開始已經全面啟動,未來依舊會保持強勢。而在這封信發佈前後,A股市場正迎來一波由券商帶動的快速上漲行情。

  制度靈活 做實踐派

  “私募基金相比公募基金有更靈活的制度,能更好地激發人才的創造性和投資管理能力。有些基金經理天生適合公募基金,有些基金經理天生不願受到太多制度約束。”王茹遠的同事告訴記者,自發到府認購王茹遠發行的産品的持有人不在少數。

  一位公募基金經理對記者説:“很多私募基金經理並不是在做投資,而是在搞關係,做資金掮客,真正鑽研投資的並不多。”一位在3月初剛剛與王茹遠做過投資交流的人士對記者説,王茹遠是一個實踐派,能將想法和思路落實到投資上。

  齊東超:大時代少年夢 捕捉“風口”

  中國基金報記者 饒玉哲

  第一批理工科背景的券商分析師、80後績優基金經理、創立私募不滿一年已經發行8隻産品、直銷資産管理規模近20億元、首只産品成立9個月凈值將近翻番……巨杉資産投資總監齊東超集中了各種亮眼的標簽,而他卻將此歸功於時代——投身私募的初衷、構建團隊的文化、指導投資的思路,無一不反映出他對於這個變革時代的理解與感恩。

  年輕態 靈感墻

  清華工學碩士畢業後,齊東超正好趕上券商第一批招聘工科背景研究員,他順利進入海通證券,從事化工行業研究工作,隨後,他加盟匯添富基金,歷任分析師、研究副總監、基金經理、投資副總監。

  他“奔私”的直接觸發點是現時大時代的火熱感召。和大多數人一樣,齊東超對“再改革”的前景充滿希望,“我覺得這個時代是不能錯過的,應該出來做一些事情,而後十八大的召開更加激發了這種想法。”

  創辦私募基金,公司治理、研究團隊搭建首當其衝,目前,巨杉資産的研究團隊已頗具規模:研究副總監姚躍曾任職于匯添富基金投資研究總部,重點研究汽車、機械、新能源汽車産業鏈等行業;研究副總監黃金香擁有實業與金融雙背景,曾在多家大型證券研究所工作;TMT、軍工、機械、消費品、醫藥、環保等行業研究員都擁有多年證券從業經驗。

  雖然團隊成員在各自領域都資深專業,但齊東超希望將公司文化打造成“富有時代氣息的年輕狀態”。在巨杉資産的“靈感墻”上,任何人任何時間都可以隨意塗鴉。

  文化之外,齊東超更希望建設最優的公司治理結構。在他看來,符合網際網路化的私募治理結構才能讓風控、投研、運營、市場等各個板塊獨立運作又良好協作,“這是行業發展的需求,應主動順應。”

  挑戰之下促進步

  去年12月份巨杉資産召開第一次持有人大會,那是齊東超首次與産品持有人大規模面對面交流,彼時正是齊東超創業之後最受考驗的時期。

  當時巨杉資産旗下凈值線8號剛成立,12月9日上午建倉,結果下午最後半小時大盤暴跌,8號産品當天凈值跌去2%,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市場一直大幅波動。按照巨杉資産內部風控要求,齊東超迅速將倉位降低至10%左右,並增加固收類資産配置。

  對於基金經理來説,用10%的倉位逐步提升凈值,就必須在確定性機會上出擊。齊東超的壓力確實很大,但他最終還是扭轉了被動局面,截至3月13日,凈值線8號收益率已達20%。

  讓投資與時代脈搏共振

  齊東超善於捕捉順應時代發展的成長股,為了感知時代“風口”,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他都認真習讀。談及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理解,齊東超稱,經濟依然有賴於“投資”這駕馬車,但政府不會唱“獨角戲”,會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更多領域。

  “這是最具現實意義的投融資體制改革,既能貢獻GDP,又可避免繼續擴大地方債務,還能為民間資金提供去處。”齊東超説,“PPP一定會被大力推廣,將直接影響相關産業鏈分配格局的變化,會是持續幾年的大機會,也是我們今年重要的配置方向。”

  新經濟方面,他認為智慧製造與“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值得投資者關注。落實到具體投資策略,齊東超表示,依然會通過深入的企業基本面分析為立足點,專注把握時代和行業的發展,嚴格控制風險的同時追求絕對收益下可持續複利增長。

  于鑫:用後半生做好自己的産品

  中國基金報記者 姜隆

  今年年初,在東方基金工作了近10年的于鑫選擇投身私募浪潮。如今,他創辦的真鑫資産公司已經完成註冊,但他還在靜默期。他對中國基金報記者説,這段時間非常寶貴,可以思考、可以放鬆、可以感受生活。

  于鑫希望能夠發行符合自己投資特點的産品,與認同自己投資理念的投資者共同成長,他説,要用後半生時間管理好産品,幾隻就好。

  産品小而精 存續期限長

  于鑫對未來信心滿滿,因為資産管理行業已經形成創業服務一條龍,隨處都可以“借到東風”。

  于鑫認為,私募基金的制度較公募也許更有優勢,在政策上,私募基金備案制正式出臺後,行業認可度逐步提高,在銷售、登記清算、資訊披露、資産託管等方面都有成熟機構提供服務;在研究領域,券商也可以提供優質服務。于鑫説,所有這些為專注的投資管理人提供了快速發展的良機,不過,客戶服務方面必須親力親為,一方面這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另一方面,與客戶的溝通也是一種學習。

  于鑫還説:“這是我最後一個職業,不想再換,也不會再換了。”

  于鑫希望找到認可自己投資理念的投資者成為自己的客戶,共同成長,因此,産品不求大、不求多,只求精,而且管理期限一定會“很長、很長、很長”。他説,如果客戶認同自己的投資理念,可以有效降低溝通成本,産品規模會更穩定,更有助於實現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目前計劃至少管理20年,也就是到自己60多歲,如果可能,再多管理10年。

  部分A股雞蛋比雞貴

  于鑫的投資理念很簡單,他解釋説,再好的東西都有價格,沒有什麼東西值得你以任何價格買入,以合理或者低估的價格買入優質公司,長期持有,等待收益兌現,這就是價值投資的核心,“用今天的錢去買明天貼現過來更多的錢,這就是我對投資的理解。”在實際投資中,于鑫鍾愛低估值、有確定性成長的公司,通過長期投資獲取滿意回報。同時,他不喜歡高估值股票,排斥“故事會”和非理性泡沫,“這樣的股票,對多數二級市場投資者而言是在毀滅財富,也是在毀壞資本市場。”

  于鑫認為,A股市場部分領域已經出現雞蛋比雞貴的情況,如果有少數幾家公司80倍市盈率還可以理解,但是上千家公司的市盈率都超過80倍就值得警惕了,如果真有這麼多高成長的公司,我國的GDP增速就不會不斷走低,轉型也不會如此迫切了。

  “可以肯定,那些高估值公司,絕大多數不值現在這個錢,幾百隻股票市盈率在70倍以上就表明泡沫已經形成,何時破滅只是時間問題。”于鑫説,其實網際網路為傳統行業帶來的機會更值得關注。

  于鑫表示,傳統行業的龍頭公司借助網際網路把企業做大的機會比新企業成功的概率更大,其在資源保障、品牌、人員素質、資金實力等方面都非常強大,風險控制經驗也更為豐富,可以迅速吸收新技術做大做強,成長更為確定。

  范迪釗:昔日“老男孩” 今日私募人

  中國基金報記者 饒玉哲

  “要做成一件事情要花很多精力,很多事情並不是天經地義的。”雖然自公募基金離職的時間不長,范迪釗已經感受到創業的不易,他於今年2月創立上海兆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據其透露,目前公司還在籌備産品。

  尋找投資的本質

  自2013年初至2014年初大盤下跌約10%,而國泰基金多只主動管理型偏股基金錶現優異,幕後功臣是5位自嘲為“老男孩”的基金經理,范迪釗就是其中一位。不過,范迪釗並非不得志的老男孩,他在證券市場從業超過15年,離職前曾同時管理著社保基金和3隻公募基金。

  “在公募工作久了就會有疲倦感,尤其是長期業績還不錯,自己始終處於‘舒適’的狀態,繼續前進的動力不足,就産生了危機感。而且公募基金追求相對排名,我覺得這或許不是投資的本質。”提起創立兆天投資的初衷,范迪釗如此表示。

  范迪釗稱,去年,一家大型券商欲與國泰基金合作發行由范迪釗管理的定制基金,“在預熱路演時,券商客戶經理的工作熱情和專業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他們的期望越大,我的心理壓力就越大,因為當時我已經有了離職的想法。”他稱,在對未來沒有任何計劃和準備的情況下,他向領導坦陳了自己可能會有其他想法。

  范迪釗在國泰工作10年,卸任基金經理時自然十分留戀和不捨,“國泰平臺很好,我所有的A股投資經驗都是在這裡積累的,同時也留戀公募基金的氛圍,可以很單純地從事投資。”

  重視起步 兼重結果和過程

  萬事開頭難,范迪釗對此有深刻體會。

  “私募是競爭更為激烈的紅海,沒有進入壁壘,但最終要靠業績説話。市場可能只給一次機會,如果第一隻産品一年業績沒有做好,未來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發産品,也就無法再證明自己的投資能力,這是很殘酷的。”范迪釗認為,私募的過程和結果同樣重要,如果客戶中途退出,再優秀的投資理念都是空談。

  范迪釗認為,在産品成立之後,如何把業績做好才是最大的挑戰,“雖然我對市場充滿敬畏,但我對自己的投資能力還是有信心的。”

  私募基金追求絕對收益,范迪釗明白其中的挑戰,“調整倉位非常重要,踏錯風險要遠大於踏空風險,因此未來怎樣把自下而上的個股選擇與自上而下的倉位控制相結合,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范迪釗看好未來的資本市場,“不必糾結于具體經濟形勢或者企業盈利增速,從去年下半年起,高回報的固定收益類産品越來越少,沉澱其中的大量資産有重新配置的需求,這並不會隨企業基本面變化而變化,由此來看,未來幾年股市不會太差。”

  范迪釗認為,單純的週期性行業機會不大,未來一定是網際網路的天下,但金融、商業、家電、汽車等傳統領域如果與網際網路相結合,或將有很大彈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