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邁向註冊制的六大思考

  • 發佈時間:2015-03-14 09:15:4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資本市場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就是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直至實施。這是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需要,也是資本市場進一步國際化的需要。

  那麼,中國股市實行新股發行註冊制還需哪些準備?筆者對此有六大思考。

  思考之一,監管部門新定位。證監會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最主要監管機構,註冊制下的角色定位和職能轉變如下:證監會監管工作的重心從事前把關向事中、事後監管轉移。以資訊披露為核心,建立發行上市、日常監管等各個環節有機銜接的資訊披露規則體系,完善監管執法手段,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使其監管措施和處罰規定更具威懾力。

  思考之二,交易所新定位。註冊制改革下,證券交易所不僅要作為市場仲介,更要加強履行監管職能。尤其要加強對資訊披露監管的能力,為今後履行上市環節實質審核職能做好準備。上海證券交易所近日發佈《上海證券交易所2014年自律監管工作報告》,明確了以資訊披露為中心的監管理念,繼續推進自律監管工作向事中事後監管轉型。完善監管自律規則體系,推動股票註冊制改革工作,成為上交所工作的重點。

  思考之三,完善公司治理,堅決遏制惡意圈錢行為。遏制上市公司惡意圈錢的最直接手段就是落實全體董事的信託責任及其賠償制度。如果上市公司融入大額資金以後出現長期閒置或原計劃的投資項目根本不具備投資條件等現象,證券監管部門應當允許或鼓勵證券市場投資者通過合法的渠道追究這些不稱職董事的信託責任,讓這些參與再融資方案表決的董事們承擔相應的經濟賠償責任,從而遏制註冊制下的惡意圈錢行為。

  思考之四,資訊披露是核心。股票發行註冊制的核心就是資訊披露,讓投資者成為股票發行資訊的知情者、享有者和檢驗者。讓所有資訊由投資者自己掌握,讓投資者自己去做決策和選擇。監管機構需對披露的資訊進行分類定性並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確認,包括但不限于誤導資訊、欺詐資訊、應當承擔的責任等。同時,建立多層次的資訊披露監管體系,充分發揮市場自律組織和專業服務機構的獨立性。強化發行主體、仲介機構資訊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等等,而對於造假機構應建立投訴問責索賠機制,加大處罰力度,包括通過吊銷營業執照、市場準入等措施加以震懾。

  為保證資訊披露制度的有效執行,美國的集體訴訟制度提供了有益啟示。集體訴訟制度已被證明是最大限度地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有效制度設計,是註冊制下資訊披露制度最有效的配套和補充。結合《證券法》的修改,適時引入股東集體訴訟制度,也是建立健全以投資者保護為重點的資訊披露制度的有效手段。

  在嚴肅法紀的同時,更有正確認識和公平對待做空機制的必要。專門針對資訊造假的做空機制,令一切內外勾結上下其手的虛假資訊披露無法逃避。

  思考之五,退市制度必須嚴格執行。退市制度作為資本市場的“凈化器”,能夠促進市場發揮優勝劣汰的功能,在競爭中優化上市公司結構,從源頭上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

  被譽為“史上最嚴”的退市制度,即《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已經施行了數月,新退市制度的震懾作用今年將顯示,其實際作用還有待於觀察。

  思考之六,投資者保護仍需加強,同時進一步培養成熟機構投資者隊伍。

  雖然“新國九條”為中小投資者提供全方位的權益保護,但保護投資者的力度仍有待進一步提高,讓投資者能夠採取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當上市公司或其他參與主體存在違規行為時,投資者有暢通的渠道為自己的損失討回公道。應借鑒美國的集體訴訟制度,讓專業的律師機構通過有償服務的方式投入到投資者的維權過程中,以此真正有效保護中小投資者。

  註冊制的核心理念是把新股定價的主導權交給市場,如果市場的投資者以散戶投資者為主導,其結果很可能是少數機構投資者與上市公司合謀來欺騙散戶投資者,散戶投資者將成為新制度的犧牲品。必須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機構投資者佔主導才能使股票市場的定價更理性,這是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的必要條件之一。

  總之,註冊制的改革,無疑將成為資本市場發展新階段的起點。隨著優勝劣汰的機制不斷發展, A股市場將迎來“熊短牛長”的新格局。

  (作者為大通證券資管部副總經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